近年來,日本逐步完成了將自衛隊只能由「內向型」向「外向型」,「防禦型」向「進攻型」的轉變,軍事部署上也將重點由「固守北方」轉變為「防禦西南」,其對中國的崛起更是耿耿於懷。近日,日本聲稱該國戰機緊急起飛頻次創下紀錄,而中國則指責稱,日本航空自衛隊飛機開啟雷達照射中方軍機,作出了挑釁性舉動並危及安全。
大家都知道,所謂火控雷達,是指雷達掃描系統和火力控制系統這兩個系統。雷達掃描系統就是戰機的眼睛。戰機可以通過它實現預警掃描搜索,獲取防區雷達信息。在機載雷達進行掃描後,火控系統會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分析,並將目標對己方的威脅係數和等級進行分類,並給出武器選擇的建議。當然,火控系統可以自動處理大部分信息,但最終是否按照火控系統的分析,這時就要看操作人員的現場決策了。對於自動制導武器來說,在獲得火控雷達系統的目標信息後,會啟動自身導航制導裝置飛向目標;半主動制導武器會在飛出後的前一階段通過數據連結受雷達信息向目標靠近,在最後階段打開制導裝置開始攻擊。非制導武器,會在雷達信息指導下,打開自己的搜索雷達,獨立完成攻擊。一般情況下,開啟火控雷達持續照射對方的戰機,等於是給己方戰機的武器系統提供信息,隨時準備開火。
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兩架蘇-30戰鬥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巡航,日本2架F-15戰機高速逼近中國戰機進行挑釁,甚至開啟火控雷達對我軍機照射,隨後我軍機果斷應對,採取戰術機動等措施對日機實施反制。當時,我軍機成功的來了一個側滾翻擺脫對方火控雷達照射後咬尾,這一幕著實令日本自衛隊員感到膽顫心驚,最後趕緊發射紅外干擾彈敗退逃逸。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空中近距離格鬥不僅是戰機性能的角逐,也是飛行員技戰術水平的比拼,更是意志上的較量。如果是進行戰機性能的角逐,F-15戰機與蘇-20的性能或許不相上下,兩者幾乎很難分出勝負。如果是技戰術的比拼,都有一個默認的前提的,就是不會真的發射飛彈攻擊對方,這自然會令雙方都有信心進行持續的纏鬥。而在空中格鬥中,心理意志上的較量則顯得尤為重要。這次近距離格鬥中,日機首先進行挑釁,但最終卻發射干擾彈逃逸,顯然是擔心我方會真的攻擊他們。在這裡我們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偷雞不成蝕把米」。而這起事件不僅給航空自衛隊的士氣予以沉重的打擊,也成為象徵中日空權在該海域進一步逆轉的里程碑。
目前,中國空中力量在技術和飛行素質上的雙重進步使得航空自衛隊原本的裝備和技戰雙重優勢變成了劣勢,而要扭轉這樣的局勢,除了靠見效緩慢的訓練強化外,換裝新裝備可能是最立杆見影的。但在戰機換代問題,日本在無法獲得F-22戰機後,只能花重金求購F-35,同時積極研發本國「心神」隱形戰機。不過,由於F-35戰機因為自身設計存在著嚴重缺陷,在面對中國殲-20重型四代戰機前必然要落下風。此外,由於日本受到國產航空發動機技術能力的限制,「心神」戰機要形成戰力仍是遙不可及。對於一個這樣實力不濟,而又熱衷於挑釁,製造麻煩的國家,正如一些網友的戲言——「能動手,儘量別吵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