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伊拉克 摩蘇爾大戰

新華社巴格達10月26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萬利)拉克政府17日宣布開始總攻摩蘇爾戰役,國際焦點瞬間鎖定在這座城市。

摩蘇爾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這裡農業和工業設施齊備,石油產量高,且處於戰略要地,因此被「伊斯蘭國」頭目巴格達迪作為宣布建立「哈里發」的地點。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17日凌晨三點宣布開始總攻戰役,新華社駐巴格達分社首席記者劉萬利早上7點就驅車前往戰區。

從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出發,向西行駛50公里到達馬赫穆爾軍營,半年前記者到摩蘇爾前線採訪時,這裡是前線指揮部。經過半年的交戰,伊拉克政府軍已經越過底格里斯河,將前線向摩蘇爾方向推進了30公里,前線指揮部也遷移到蓋亞拉鎮,伊拉克政府軍在這條南部主戰線投入3萬多名官兵。

10月22日,伊拉克政府軍士兵進入伊拉克摩蘇爾東部約20公里的巴特拉村。新華社發(雅茲爾攝)

一路上大小檢查站林立,駐守士兵會盤查所有過往車輛,記者必須持有指揮部的許可才能通過這些檢查站抵達前線採訪。政府軍和庫爾德武裝負責防區雖有交叉,但雙方分界十分清晰,指揮系統也相對獨立。雖然雙方高層在國際反恐聯盟的主導下共同制定軍事戰略,但在戰役初期,前線部隊多數時間各自為戰。

在採訪路上,庫爾德士兵只認庫爾德武裝簽發的通行許可,政府軍士兵也同樣只接收前線指揮部的命令,記者不得不同時與雙方保持聯繫,才能順利通過他們在各自防區設立的檢查站。

由於「伊斯蘭國」炸毀了通過底格里斯的橋樑,軍隊搭設的一條軍用浮橋就成了通往前線的唯一道路。百米寬的底格里斯河兩岸都是沙化土壤,軍車通行時塵土飛揚。蓋亞拉鎮因「伊斯蘭國」炸毀油井,上空黑煙瀰漫。黃沙漫天、黑煙籠罩,讓人感到戰爭就在眼前。

圖為政府軍坦克轉移

記者到達浮橋時正巧碰上政府軍部隊轉移,坦克緩慢通過,所有車輛都要在一旁等待。起初守衛浮橋的士兵以軍事基地安全為由不許記者過河,沒辦法,記者只能一遍又一遍解釋新華社巴格達分社與伊拉克政府的良好關係,幸好記者手機里還存有4月份在馬赫穆爾軍營採訪政府軍前線指揮官朱布里將軍的照片,守橋部隊看到照片後態度立即轉變,馬上聯繫指揮部確認記者身份,然後迅速放行。

圖為一名婦女在蓋亞拉鎮領取救援物資

跨過底格里斯河就是蓋亞拉鎮,政府軍基地設在鎮外的空軍基地內。鎮內到處殘垣斷壁,鎮外通往前線指揮部的道路兩側滿眼望去儘是廢墟。政府軍15師、16師和警察部隊都駐紮在這裡,基地內炮兵陣地正在向前方提供火力支援,作戰部隊在前方10公里處與「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進行交火。這裡就是記者能到達的最前線,再往前走就進入「伊斯蘭國」狙擊手的射程。雖然基地仍在火箭彈的襲擊範圍內,但炮彈飛來時划過空氣會產生容易辨別的聲音,可以給人躲避的時間,但狙擊步槍卻會讓人當場喪命。伊拉克當地電視台的一名記者就是因為距離交火線太近而被「伊斯蘭國」狙擊手射殺。

10月17日,在伊拉克摩蘇爾市南部蓋亞拉鎮,孩子們在一座被摧毀的建筑前玩耍。

方圓幾公里的基地內除了防爆牆圍起來的指揮部外找不到一個完整的建築作為路標,幾十棟房屋已經被炸成滿地碎石,軍車在瓦礫中壓出多條痕跡,在沒有指示牌的情況下,初次進入基地內的人很難找到正確道路。記者也在基地內迷路了。司機提議開車到不遠處的美軍基地哨所問路,被記者立即制止。沒有任何標識的民用車輛在未經請示的情況下靠近美軍哨所,在開口問路之前早已被當作恐怖分子打成篩子。所以只能在原地等待,向路過的軍車求助。

從埃爾比勒到蓋亞拉只有約80公里,但在戰爭條件下,到前線採訪一次卻需要10幾個小時。

結束蓋亞拉鎮的採訪,第二天記者又來到東南部的古韋爾前線,這裡是離摩蘇爾市區最近的前線之一,最近處只有約15公里。從埃爾比勒出發,行駛一個多小時,通過多個檢查站後才到達古韋爾,但在最後一道檢查站被攔了下來。政府軍沒有完全控制這個區域,通往前線的道路仍屬交戰區,想要到達前沿陣地要穿越一片開闊的沙土地,地下不僅埋著地雷,「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也時常開著皮卡車,伺機向政府軍陣地發射火箭彈,所以只能搭乘軍車前往。

為了儘快完成採訪,記者爬上悍馬車頂,彎著腰與機槍手擠在一起。幾輛軍車此時正在遠處的沙土地內巡邏,2噸多重的悍馬行駛時揚起2米多高的沙土,兩輛車錯車行駛時能見度幾乎為零。因為周邊地區埋有地雷,所以車輛不能擅自離開安全車道。

機槍手指著遠處幾個黑色的油罐說:「他們(武裝分子)在裡面裝了炸藥,如果發現部隊靠近的話可能會引爆這些罐子,我們暫時沒法處理這些爆炸物,只能在遠處看著,防止有人靠近。」在採訪期間,前線陣地傳出多次爆炸聲,駐守官兵說「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又在向陣地方向發射火箭彈,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圖為路邊被摧毀的建築

政府軍每收復一個村莊都需要排除大量爆炸物,搜索隱藏在地道內的武裝分子,因此難以快速向前推進。古威爾前線指揮官阿穆爾將軍說,他負責的目標區域內共有20個村子,已經收復了3個,軍隊目前距離摩蘇爾市只有十幾公里。

在前往兩條戰線的路上,記者遇到了大量剛剛被政府軍解救出來的村民,許多孩子在路邊向過往車輛招手,希望能得到一些食物。所以記者打算下次去前線採訪時一定要給孩子帶些食物。

在回到巴格達短暫休整後,記者準備再次出發,第三次趕赴前線,目標是蓋亞拉基地旁邊的賈達赫營地。

伊拉克記者在前線被狙擊手射殺後,政府軍嚴格限制記者的採訪範圍。想到南部前線採訪的記者必須在馬赫穆爾軍營集合,然後政府軍派軍車護送。這樣雖然安全,但失去自由活動空間就限制了採訪內容。

經過多番交涉,政府軍仍然不同意記者自己駕車前往蓋亞拉。就在記者已經放棄自駕、準備與政府軍同行時,轉機出現了。

記者說給路邊的孩子帶了一些餅乾、零食、果汁和飲用水,希望放在軍車上,政府軍發言人聽到後說:「你是帶著真心來採訪的,雖然東西很少,但表達了你的心意,你可以在前方自由採訪。」過程曲折,結果出人意料。在得到特別許可的情況下,記者一路暢通無阻,順利通過所有哨所和浮橋。

原來一些無心之舉也可以給冰冷的戰地採訪帶來一絲溫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201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