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全球的五大核國家,大家都非常清楚:美、俄、英、法、中。可第六大是誰呢?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研究所發布的2015年的數據來看,印度以210枚的數量排名第六。雖然這一排名相對比較有爭議,因為還有一個國家可能核彈數量跟印度差不對-以色列。但是現在,印度已經可以」完美「坐實第六大核國際的排名了。因為印度形成了」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建設,既:空基使用蘇-30MKI投擲核彈頭和核飛彈,陸基使用」大地「和」烈火「兩大系列地對地飛彈投擲核彈頭,以及,最近披露出來海基的」殲敵者「號彈道飛彈核潛艇,這艘印度歷經20年研製出來的海基核打擊利器,終於服役了!
根據《印度人報》在2016年10月19日報道稱,來源印度國防部內部官員證實,「殲敵者」號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艇在經過嚴格的海試後,已經在2016年8月服役。儘管《印度人報》隨後向印度海軍主管生產與採購的帕比中將證實相關消息的真偽,這位中將用了一個非常模糊的說法「我們很快會有機會探討相應的話題」。無疑顯示出印度確實在這方面有所建樹,不過沒有到時機對外公布而已。
「殲敵者」號核動力潛艇的服役,讓印度具備了實質上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不過這個能力來的有點太晚了。印度早在1998年就完成了國產核動力潛艇的龍骨鋪設,可到2009年7月才完工,而且這其中還經過了2個大國的「共同幫助」才得以最終完成,法國提供了結構布局設計,俄羅斯人提供了核動力反應堆技術。從這個角度來說,」殲敵者「儘管有6000噸的排水量,可實際布局並不好,只能攜帶4枚K-4中程彈道飛彈或者是12枚K-15巡航飛彈。對比五大國的首艘核動力潛艇指標,排水量不過萬噸,帶彈射程不超過6000公里,很難說這是一艘具備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從這個角度來說,印度這艘潛艇並不怎麼過關。甚至印度寄希望通過"殲敵者"號的下水服役,來獲得可靠的戰略二次核反擊力量,全都成了虛幻。
大家都知道,戰略核反擊能力是衡量一個大國的最基礎條件之一。對於跟印度接壤的國家中唯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國一直是印度瞄準的國家。甚至進入到了,中國有什麼印度一定要有什麼的境地。尤其是為了反擊中國核潛艇進出印度洋,印度一方面抓緊加強反潛力量;另一個方面就是建立「平衡」,利用國產戰略飛彈核潛艇來反擊中國的核潛艇。但是印度到目前為止,只對外公布過K-15飛彈的發射成功,連K-4發射到底成功沒有都沒辦法證實。顯然,印度自己也進入到了「有艇沒彈」的尷尬境地。這對比核大國要求的「隨時能夠發射核飛彈來進行戰略核反擊」的能力相差甚遠。所以印度下一個階段的目標分為兩步走,一方面是建造4到5艘「殲敵者」核潛艇,確保先實現大洋巡航確保最基本的戰略核反擊能力再說,另一步就是繼續向俄羅斯租借核動力攻擊潛艇。
根據,印度新德里電視台引述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來源稱,印度和俄羅斯已經就租借第二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潛艇達成了協議,總合同金額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5億)。參照上一份合同,租期應該也是10年,這個價格確實不便宜。不過印度認為這份價格還是很值的。最主要是按照正常大洋巡航來看,核動力攻擊潛艇和彈道飛彈核潛艇的最佳搭配比例是2:1,而隨著「殲敵者」號的服役,印度至少要確保2艘核動力攻擊潛艇服役,才能有效克制中國核潛艇出入印度洋。
目前印度這筆合同已經進入到了雙方領導人最終簽字確認階段,有可能在近期就達成交易協議。形象的話稱:印度就差俄羅斯點頭就可以把第二艘「阿庫拉」級潛艇開回印度了,畢竟印度的艇員在俄羅斯培訓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1247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