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蘇-35回國直接生成戰鬥力 這步棋完全出乎美國日本意料

有關中國購買俄羅斯先進戰鬥機蘇-35的消息又有了新消息,那就是中國空軍選派的飛行員正在俄羅斯接受飛行培訓,屆時將直接駕機回國。據俄羅斯《消息報》19日報道稱,俄羅斯空軍的2架蘇-35戰鬥機近日抵達位於莫斯科近郊的葛羅莫夫試飛院。根據消息,這2架蘇-35將用於中國飛行員在俄進行的蘇-35飛行培訓。俄方曾表示,首批4架蘇-35將於年底前交付中國,預計屆時在俄羅斯完成培訓的中國飛行員將直接駕機回國,而且很可能回國就能形成戰鬥力。報道稱,這也是先前蘇-27/30交付中國所採用的方式。報道還引述俄羅斯工業界消息指出,首批交付大陸的蘇-35除了加裝北斗導航系統的終端外,其他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

已經前前後後拖延了五年的關於中國採購蘇-35的合同,終於到了交付的時候了。眾所周知,因為中國在三代和四代戰機上的技術突飛猛進,先後有殲-11D、殲-16、殲-31和殲-20問世,使得很多人認為中國已沒必要再採購俄羅斯的戰機。所以,當傳出中國要採購蘇-35的時候,中外媒體幾乎眾口一詞認定,中國不是看上了蘇-35的117S發動機,就是為了得到其先進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並且很多猜測認為,中國如果得到117S發動機,就能更快的讓殲-20彌補其最大的弱項——使用這種發動機填補其最後一個「S」的空白——超級機動性,這也是外媒認為殲-20的最大短板,而得到先進的「雪豹-E」相控陣雷達後,就能顯著提升中國其他戰鬥機的探測能力。

儘管這些說法不見得全部正確,但最終中俄兩國達成了採購24架的協議,當然這不是一個俄羅斯期待的大合同。從俄羅斯媒體的報道中,可以得出如下信息:一是向中國提供的蘇-35將和俄空軍使用的幾乎一樣,那麼,117S發動機和「雪豹-E」相控陣雷達當然不會缺裝,惟一的不同是加裝了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也就是說,提供給中國的蘇-35很可能擁有兩套導航系統——格洛納斯和北斗並存,而且蘇-35也不是西方媒體所說的簡化版;二是由於俄羅斯在蘇-35駕駛艙液晶顯示器漢字化上的技術不成熟,導致其顯示的內容仍舊是俄文,這就要求中國前去受訓的飛行員以及未來的全部勤務人員都必須精通俄文。

由於俄羅斯通報的向中國交付蘇-35的計劃是今年第四季度交付4架,剩餘的20架將在2017~2018年分兩批交付,所以這24架將分三個批次交貨。按照這種速度計算,中國訂購的蘇-35應該是和俄軍自用型號同時生產的,也就是在正常的產量上每月抽出一架交付中國,否則不足以解釋交貨速度為何如此之慢。不過,俄方對於中國飛行員的培訓倒是很及時,現在在交付之前,中國選送的種子飛行員已經在俄實現了駕機首飛。其實,這也算不得大事,中國選送接機的,肯定是蘇-30MKK1/2系列戰機的飛行員,他們本來就擁有豐富的飛行經驗並精通俄語,在俄羅斯只需短時間的適應性培訓,就能很快達到飛行要求並放單飛。

預計由於這次蘇-35的交付並非連續性的,所以中國不可能同時派出大量飛行員前往俄羅斯受訓,所以今年交付的這首批4架戰機,毫無疑問將成為更多國內受訓飛行員的教練機,接裝部隊會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讓更多飛行員儘快熟悉該機的特性。如無意外,應該在2018年初最後一個批次的幾架蘇-35交付後不久,中國就能宣布該機正式形成作戰能力。綜合考慮中國面臨的周邊威脅分析,這24架蘇-35應該首先分配給東部艦隊航空兵使用,因為這裡的鬥爭目前最為複雜,不但可消解當前面臨的美軍和日本F-35的威脅,又可對付美軍F-22不定時部署到沖繩的壓力。預計從2017年開始,蘇-35會配合殲-20使中國空中力量在西太形成海上局部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123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