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機這一問題的解決,俄羅斯看哭了,再也不能向我國輸入了

中國戰機這一問題的解決,俄羅斯看哭了,再也不能向我國輸入了

長期以來,中國的戰鬥機的心臟病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的問題,限於一直被西方技術封鎖的現實困境,中國長期依賴進口俄羅斯AL-31系列發動機。而現在中國再度引進俄制蘇-35戰機,很多中俄媒體又煞有介事的報道中國本身看不上蘇-35這款戰機,只是看上了蘇-35配備的117S發動機。但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中國已經看不上俄羅斯的117S發動機了,中國自主研發的發動機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空軍的需要,中國戰機的「心臟病」問題最終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聰明才智來解決。

眾所周知,中國的太行發動機是中國研製成功的第一款三代大推力發動機,這款發動機自從1987年立項到2007年通過定型審查,足足用了20年。中國航空工業20年磨一劍,終於有了自己的發動機,雖然2007年定型的太行早期型號推力不高,性能不穩定,甚至在配備到殲11B戰機之後多次出現發動機空中停車,甚至是飛行過程中發動機不斷向外噴零件的重大事故,但是隨著今年中國材料學等領域的不斷突破,太行的改進型號已經是技術成熟,裝備量巨大的航空發動機了。

根據官媒的報道和網上圖片顯示,殲11B、殲11D、殲16、殲10B/C、殲15戰機紛紛換裝了國產的太行發動機,尤其值得稱道的是中國航母艦載機殲15配備的海太行這款發動機是針對海洋高溫高濕的易腐蝕環境特別研製的,比太行的其他改進型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

而根據2014年珠海航展上中航工業動力所副總設計師董玉璽的披露,太行發動機的最新改進型的推力已經達到了14噸,絲毫不亞於同樣為14噸推力的117S,太行發動機遠期發展設計目標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5.5噸。另外說句題外話,董副總師也說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型號的「太行」發動機尾噴口分別採用過鋼材、鈦合金、陶瓷復合材料等多種材質。顏色也有區分,銀白色、青灰色、黑色等顏色都有,單純從發動機噴口顏色區別戰機配備的是國產發動機還是俄制發動機並不十分科學。

而最能證明太行發動機性能的案例是配備AL-31FN發動機的殲10A戰機多次發生墜機事故,而配備太行發動機的殲10系列戰機從未發生過因發動機空中停車墜機的重大事故。至於說蘇35配備的117S最大亮點——矢量噴口技術,中國空軍也並不稀罕,中國航空動力領域的權威——劉大響院士曾在2003年的一次學術報告中公開披露,中國的軸對稱矢量推進技術已經成熟,絲毫不亞於俄羅斯同類產品,在壽命和性能上尤有超出。

而中國空軍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選擇配備矢量發動機的重要原因,我個人猜想很可能是中國空軍對矢量推進發動機能否真正提高三代戰機的空戰能力存在懷疑。最後我要科普一下,俄羅斯的戰機發動機的研製企業,目前俄羅斯國內研製大推力航空發動機企業有「留里卡土星」與「禮炮」兩大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部門歷來與「禮炮」公司聯繫緊密,在相關領域一直保持著緊密合作,而「留里卡土星」作為俄羅斯T-50戰機發動機的研製單位,俄羅斯政府根本不會允許「留里卡土星」公司與中國企業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引進該公司的技術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謂的中國渴求117S發動機技術的說法各位看官聽聽就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112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