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窮瘋的時候賣給解放軍一利器,中國發揚光大讓別人無路可走

俄羅斯窮瘋的時候賣給解放軍一利器,中國發揚光大讓別人無路可走

紅土地是蘇聯最早研發的雷射半主動制導炮彈,武器系統型號為2К25,綽號紅土地(Краснополь),該彈於1977年開始工程研製,1984年定型並少量裝備部隊試用。它最大的特點就是配備了制導系統,可以在飛行過程之中測量炮彈的航跡誤差,然後進行糾正,這樣就提高了炮彈的命中精度,根據相關資料,制導炮彈的命中機率可以達到70%以上,這樣在攻擊點狀目標的時候,其彈藥消耗量只有傳統炮彈的1/50,也就是過去可能需要數十門火炮集火射擊,現在只需要一門就可以了。

紅土地雷射制導炮彈於1992年首次對外披露,隨即開始出口銷售,因為那時候俄羅斯已經窮瘋了。1994年,我軍首次從俄羅斯引進152毫米「紅土地」雷射制導炮彈,引進項目分兩塊,一是進口原裝實彈,用於台海登陸戰役的緊迫要求。二是引進全套生產技術,當年我軍利用蘇聯解體,俄羅斯經濟困難,果斷的一攬子引進了數十項武器裝備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促進了國防工業發展。

紅土地的命中率較高,人民解放軍裝備該彈以後,歷次演習演練的實彈射擊,都能達到俄方技術資料顯示的90%以上的命中率,基本符合我軍對該彈首發命中的要求。1999年的一次新裝備展示活動,紅土地進行對海上艦船的射擊表演,在大風、水霧等惡劣氣象條件下仍能達到很高的命中率。2000年8月在東山、紹安舉行的「東海5號」演習中,針對岸防永備工事目標發射了數十發紅土地制導炮彈。近十多年來年我軍指戰員更是創造性的突破戰法,在打擊永備工事等大型目標時,可以從原來的5公里提高到10公里,這極大拓展了炮兵前沿的安全性和戰術靈活性,連俄國技術人員也始料未及。

紅土地炮彈引進伊始,中國就積極進行國產化仿製,於十五期間仿製成功,國產紅土地逐步裝備炮兵部隊。根據2001年新華社文章《目擊中國新型火炮試驗》,筆者可以確定國產化紅土地制導炮彈於2000年開始國家靶場鑑定,2001年底定型。

在此基礎上,中國還進一步研究和改進雷射制導炮彈技術,提高性能射程,拓展用途和彈種,陸續研製了155毫米,152毫米,122毫米,105毫米等雷射制導炮彈,以及120毫米、122毫米、152/155毫米半主動雷射末端修正炮彈(即固定導引頭,不使用陀螺穩定平台的低成本型號,當然,精度7~10米左右,比照紅土地要差很多)。基本函蓋了目前我軍炮兵部隊的主要大口徑火炮,使我軍炮兵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大幅提升。

在一次珠海航展上展出的GP-1型155毫米雷射制導炮彈,顯示出中國軍事工業的強大研發能力,這種炮彈比俄制紅土地精度更高、威力更大,目標照射/測距機質量更小,目前這種炮彈已經成功出口數千發至阿聯、科威特等國。檢索資料庫發現,中國還提出射程120公里超遠程雷射制導炮彈,鴨翼在炮彈飛過彈道頂點展開,零攻角阻力比原紅土地制導炮彈低10%。至此,中國已經完全掌握了半主動雷射制導炮彈技術,並把這技術發揚光大,未來中國的制導炮彈還將應用衛星制導、毫米波/紅外復合末制導等技術。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就是中國製造的奇蹟。文/科羅廖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1116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