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雙月刊9-10月號發表題為《日本領空防衛面臨愈發嚴峻的形勢》的文章,作者為前航空幕僚長外園健一朗,摘要如下:
海上發生的中國船隻侵入(日本「領海」)等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於海洋秩序穩定的關注。但是,空中也面臨愈發嚴峻的形勢,比如針對中國和俄羅斯飛機緊急升空次數的增加、來自朝鮮的飛彈危機等等。
中國在東海上空的活動已經呈現出活躍態勢。航空自衛隊的緊急升空次數也在2014年度和2015年度分別達到943和873次。
數字雖然與上世紀80年代的冷戰末期相比變化不大,但與冷戰不同的是,針對的主要對象從俄羅斯軍機轉變為中國軍機。
今年第2季度的緊急升空次數為281次,其中針對中國軍機的就達199次,創下以季度為單位統計的歷史最高紀錄。而同時期針對俄羅斯軍機的緊急升空次數為78次。
(外國)軍機抵近日本「領空」的目的大致可以分為2種。一是搜集情報,掌握日本周邊的雷達部署等信息。二是為顯示本國飛機的能力而採取的示威行動。
中國軍機抵近的理由首先就是要謀求航空能力的提升。在我擔任航空幕僚監部調查課課長的1998年前後,中國幾乎沒有什麼海洋活動,針對中國軍機實施緊急升空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等到我擔任情報本部長的2008年前後,中國軍隊已經開始在東海進行海空協同訓練了。
隨著這種能力的提升,以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首的「領土防衛」意識也在增強。這是第2個理由。
對中國來說,在1992年時就根據法律認定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為「本國領土」了。1991年11月,菲律賓決定不再延長與美國之間的基地協定,駐菲美軍由此從菲律賓撤離。
看到這一變化後,中國於3個月後的1992年2月通過了《領海法》,規定南海各島和釣魚島均為中國領土。
經過了24年,儘管當初的領土劃界讓人感到頗為「主動」,但是中國國民和解放軍已經自然而然地相信「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了。
所以目前的態勢正在發展為,從日本航空自衛隊的角度出發,正是因為抵近釣魚島的中國軍機「恐怕會侵犯日本『領空』」才對其採取防範措施的,而中方也是以「釣魚島是本國領土」為前提採取行動的。
在空中,重要的是在瞬間做出判斷並採取行動,所以日中兩國的戰鬥機飛行員一旦被要求執行同樣的防範本國「領空」遭受侵犯的任務時,將出現極為危險的局面。
今天的東海上空正在面臨新的問題。中國的大目標是將有效管控釣魚島,所以從今往後,航空自衛隊都要抱有危機感,即如果不以「領土警備」、「領土保護」的形式執行任務就無法進行應對,而非僅僅採取防範「領空」遭受侵犯的措施。
為了防止「領空」遭侵犯,作為國家必須拿出「緊急關頭予以擊落」的毅然姿態。
由於擊落之後勢必發展為國際問題,所以不能輕率地讓現場的戰鬥機飛行員來做判斷,而是必須提前制定程序,以國家意志實施。
我們也必須做好政治上的心理準備,完善法律依據。
與完善法制同等重要的是維持並發展日美之間的緊密關係。必須制定《領土警備法》的局面會不會在幾年後出現?確切的情況我不知道。但是出現這種局面的條件就是中方認識到日美安保條約將無法發揮作用、美國不會出手之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