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翔龍無人機投產 可引導東風21D攻擊美航母

10月16日,有國外媒體公布的兩張衛星圖片顯示,至少有兩架翔龍無人機已經同時出現在某地的機場,有媒體分析稱,該機的公開可能代表著其已經開始量產。公開資料顯示翔龍無人機全機長14.33米,翼展24.86米,機高5.413米,正常起飛重量 6800公斤,任務載荷600公斤。巡航高度為18000米~20000米,巡航速度大於70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 2000~2500公里,續航時間最大10小時,起飛滑跑距離350米,著陸滑跑距離500米。

圖片顯示翔龍無人機沒有採用目前高空長航時無人機最流行的傳統大展弦比單翼設計,而是採取了罕見的連翼布局,這在我國飛機設計史上是一個大膽的突破。聯翼就是通過把兩副機翼連接起來,極大地增加了機翼向機身傳力的結構高度,從而大幅度地降低了單個機翼的應力,可以讓機翼結構做得很輕。

我們知道高空的空氣稀薄,19000米高度的空氣密度只有海平面的8.4%,要飛得高要麼提高速度,要麼增大機翼面積、減小翼載荷。聯翼布局的翼面積比單純的正常布局要大,翼載荷輕。此外,聯翼布局特別是菱形聯翼布局的機翼都會採用後掠翼。機翼後掠可以減小高亞音速時的波阻,因此可以飛得更快,飛得快也就意味著可以用更小的機翼和更高的翼載荷。小的機翼和高翼載荷都能大大減小飛機阻力,或者說同樣的機翼和翼載荷可以飛得更高。

聯翼布局的升力係數比普通平直機翼低,但因為相互干擾可以減小誘導阻力,聯翼布局的實際阻力係數也很低,總的升阻比還是相當高的,非常適合高空高速長航時的飛行任務需求。此外,聯翼布局還有一些控制上的特殊能力,比如可以很方便的實現直接力控制,這個特性對於偵察機還是比較有用的。

作為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翔龍無人機的主要任務是偵察和搜集情報。 它的探測設備應該包括合成孔徑雷達、光電探測系統、電子情報偵察系統等,具備晝夜全天候作戰能力。如果成功啟用翔龍無人機,中國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在廣袤空域進行無人戰略情報偵察的國家,可實時監視遙遠的目標,從而獲得較大的戰略和軍事優勢。

雖然翔龍無人機受到自身技術性能的限制,還不能執行全球規模的戰略偵察任務,但是這種新型無人機可以對幅員廣闊的太平洋沿岸和亞洲地區進行偵察和監視,將來還可能會為被稱作「航母殺手」的國產反艦彈道飛彈提供目標引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101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