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中俄決定在反導領域開展合作,這是出於背後的現實考慮,是為了更好的共同應對來自美國的戰略威脅,那麼中俄目前在反導領域的實力究竟如何,在具體合作項目實施過程中雙方又存在哪些互補優勢呢?
在反導技術和裝備方面,俄羅斯近年來不斷換代升級,2012年1月俄羅斯將蘇聯時期的A135反導系統升級為A235系統,還先後研製和生產了S300和S400防空飛彈系統,他們都具有很強的彈道飛彈防禦防禦能力,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在加速研製反導性能更強的S500防空反導系統,而新一代沃羅涅日雷達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也使得俄羅斯陸基戰略預警雷達網絡得以恢復。
(俄軍將A135反導系統升級為A235反導系統)
與此同時俄軍新一代的飛彈預警衛星E K S已經在去年發射升空,由此俄羅斯已經完成了初步組建的多層防禦網,並且俄羅斯也有信心讓其日漸成熟。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俄羅斯從更早之前就不斷地強調,俄羅斯將採取必要的措施加強戰略核力量的建設,我們會堅持發展更加先進的飛彈防禦系統。
中國雖然在反導領域起步較晚,但通過本世紀初引進俄羅斯S300和即將到貨的S400防空飛彈,以及自行研製的紅旗系列防空飛彈,再加上中國自己的遠程預警雷達系統,也具備了多種攔截防空網絡。
今年七月中央電視台罕見播出了中國2010年和2013年兩次成功進行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的畫面,這也正式反應出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在世界上第二個掌握該項反導技術的國家,而俄羅斯由於軍費開支問題在這方面的技術並沒有展開深入的研究。與此同時中國海軍陸續服役的052C和052D飛彈驅逐艦使用了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作為未來中國發展海基反導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表示,從目前來看我軍的反導能力在末段和高層有兩層火力對目標進行攔截,海上這幾年發展很快,中華神盾已經具備了很強的跟蹤探測能力,今後如果能夠讓具備反導能力的飛彈和作戰艦艇相結合,形成末段和中段,陸上和海上結合兩種模式多種方向的飛彈防禦體系,再加上中國未來的天基探測系統,遠程雷達探測追蹤系統,多種武器裝備的不斷加入,我們對彈道飛彈的攔截能力會越來越強,攔截的辦法也會越來越先進。
在戰術層面中俄也具備天然的合作基礎,從技術上看打擊俄羅斯和中國的洲際飛彈最合適的飛行軌跡就是穿越北極,而在這一方面俄羅斯早就部署了大量的預警雷達,在西太平洋方向美國大量部署的核潛艇則成了俄羅斯的心腹大患,分析指出,隨著中國反導合作的深化俄羅斯可以幫助中國全面盯防來自北極方向的飛彈,而中國則可以幫助俄羅斯緩解來自太平洋方向的威脅。
軍事專家表示,今後如果爆發實戰將有很多可能選擇,中國能夠把自己的探測要素結合在一起,這樣可以用兩雙眼睛去盯防美國的彈道飛彈,我們的預警能力,探測能力將會大幅度的提高。第二叫做「聯合攔截」,憑藉我們在多個方向不同層次的防禦能力,我們的攔截能力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第三我們可以稱之為「聯合指揮」,這其中就包括了全球指揮、多段攔截、集中指揮,這種能力的構建需要過程,但是如果一旦實現我們武器裝備、探測系統將會最大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0567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