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船將遭韓炮擊?軍事衝突不遠了?

「中國漁民已成為世界公敵」,「中國漁民與海盜無異」,「韓國應用軍艦對抗 中國漁船」,韓國各界近日爭相飆狠話,以發泄該國海警快艇被中國漁船「撞沉」的怨氣。顯然,對於自視甚高的大韓民國來說,海警船被中國漁船「撞沉」一事簡直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圖為 韓國海警。

當然,韓國媒體在宣傳時自動「無視」和「屏蔽」了前幾日韓國海警野蠻執法,致一艘中國漁船起火,燒死三名 中國人一事,對此我們毫不意外。圖為韓國海警致中國漁船起火現場,三名 中國人死亡。

不過,真正讓花熊深感驚訝的是韓國政府幾近「歇斯底里」且不顧後果的決定——將動用艦炮轟擊非法捕撈的中國漁船。這種做法顯然不利於中韓海上爭議的妥善解決,更會帶來一個極大的風險,即把原本屬於經濟和執法領域的矛盾上升至政治和軍事的層次,甚至引發兩國關係的急劇惡化,以及某些更加危險的態勢出現。圖為 韓國海軍炮艇。

平心而論,我們在解讀韓國方面所謂的「非法」中國漁船時,應該先對中韓海上邊界爭議有所了解,這樣才能 公正客觀地看待問題。圖為中韓海上爭議分界線,紅色為中方劃定的範圍,紫色為韓方劃定的範圍,中間部位是爭議區。

中國與韓國隔著黃海及東海相望,從海洋地質構造上來看,兩國為相向共架國。黃海南部兩側的海洋底土不同,中國一側為黃河泥沙沖積而成,為緩慢下降的斜坡。而韓國一側為岩石構成,為急速下降的陡坡。圖為兩國防空識別區重疊部分。

因此,中國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劃界,即按古黃河河道與韓國劃分黃海大陸架。但韓國主張按中間線原則劃界。這樣,中韓在黃海南部便產生了6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

而在東海海域,中國仍主張按自然延伸原則與其劃界,而韓國同樣主張按中間線劃分大陸架,兩線之間又形成了12萬平方公里的爭議區,見下面示意圖。另外,雙方對 蘇岩礁的歸屬分歧嚴重,它正好位於雙方各自劃定的分界線附近。圖為韓國海警驅逐中國漁船。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時候韓國方面宣布的所謂中國「非法」漁船其實並非都是闖入了韓國專屬經濟區或領海,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爭議區活動。不過,將爭議區海域也視作自己地盤的韓國對其並不手軟,屢屢抓捕、扣押和驅逐中國漁船。圖為被 韓國海警扣押的中國漁民。

此次,韓國政府決定可動用軍艦炮擊越界的中國漁船,在花熊看來這極有可能引發一個十分危險的後果,即炮彈飛入中國海上專屬經濟區和領海。換句話說,其可能造成一次韓國版的「不審船」事件。

所謂「不審船」事件,指的是國籍不明船隻(不審船、工作船)接近或是侵入領海、專屬經濟區等的事件。其中,「不審船」一詞來自日語。最有名的一次「不審船」事件發生在2001年12月22日,地點在九州鹿兒島附近海區。圖為日本公布的「不審船」事件照片。

當時,日本海上保安廳發現一艘偽裝成中國漁船的朝鮮間諜船,在多艘海上保安廳巡邏艦艇的圍追堵截下,這艘朝鮮間諜船突破包圍並逐漸進入中方海上專屬經濟區,並突然使用武器對日本海保船隻開火。眼看朝鮮船要跑,猶豫再三之下,日本海保做出了開火決定,最終擊沉了這艘船。需要注意的是,日方開火海域已經處於中國海上專屬經濟區之內。圖為朝鮮間諜船。

正因日本海保的拙劣應對與不當開火海域,日方被迫同中國方面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艱難談判,最終中方才同意在有中國艦艇監視的條件下,允許日方打撈被擊沉的朝鮮間諜船。此次事件後,日本海上保安廳的優柔寡斷與應對措施不當遭到國際社會的反感和批評。圖為被擊傷的日本海保艦艇。

之所以將2001年的「不審船」事件為例,是因為韓國軍方一旦動用艦炮炮擊中國「非法」捕撈漁船,其可能帶來一個極為危險的後果,即在追擊駛向本國海上專屬經濟區和領海的漁船時,炮彈或飛入中方海域,這將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毫不誇張地說,這幾乎是軍事挑釁的信號,有幾率引發兩國海上衝突。圖為被擊傷的日本海保艦船,其開火海域在中國海上專屬經濟區內。

從韓國上下的反應來看,其「鬥氣」的成分很明顯,即「大韓民國的海域怎能輕易被他人闖入,還敢撞沉海警船?」在如此不冷靜的社會和輿論環境下,韓國政府作出炮擊 中國漁船的決定顯然太過於草率和魯莽了,如此做法根本無益事態的緩和與爭議的解決,希望韓方能夠理智看待問題,以切實有效的方法同中方進行溝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3030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