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新加坡不是南海領土爭議的相關方,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新加坡在南海問題和南海仲裁決議遵守問題上頻繁表態。雖然與中國無從相比,但這個地理上的小國也展露了自己的軍事雄心——打造東南亞最強軍力。這些年新加坡的打造軍事能力也頗費了一些心思,仔細翻翻坡國的家底,或許會讓你有些吃驚。
當前,新加坡擁有東南亞最現代化的武裝部隊,該國「第三代軍隊」在地區內仍領先一籌,這更多要歸功於新加坡對軍事力量的高水平投入,以及先進技術的基礎。不過,從現在到2030年,新加坡的武裝部隊人數很有可能將縮減30%。這對於一個目標是打造東南亞一流軍力的國家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
F-15SG
空軍F-15SG是主力,未來依靠F-35B
據《亞洲軍事評論》雜誌報道,新加坡的防務開支與經濟總量相比所佔比例,已經達到世界第四高的位置。其2013年的防務經費預算為99億美元,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4.2%。2015年新加坡軍費約為100億美元,占GDP的3.3%。這個規模可能與大國無法相比,但是在東南亞,已經很可觀了,接近越南的3倍。
新加坡後備役軍人
新加坡共有60500名軍人,後備役人數為25.5萬人。新加坡在軍事安全上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劣勢是地理面積太小,人口總量太少。新加坡基本上沒有戰略縱深可以依賴,所以對新加坡武裝力量而言,將防禦推到儘可能靠前的位置,是至關重要的。
F-15SG
這也是為什麼國際仲裁法院2008年將位於新加坡東面24海里的白礁島判給新加坡而非馬來西亞的原因。否則,新加坡的空域範圍將會嚴重縮小。地緣上的限制令新加坡在國內訓練的機會也受到影響,所以其裝備及相關人員一般被派到海外,如澳大利亞、汶萊、法國、紐西蘭和美國,以及台灣地區,進行演習和訓練。如果新加坡必須對快速發展的危機做出反應,這一缺陷將成為顯而易見的戰略難題。
F-15SG
新加坡空軍已經有能力將武力投射到遠離本國領土之外的地方。其空軍噴氣戰鬥機部隊的領軍力量是24架波音公司生產的F-15SG戰鬥機,該機的特點是搭載了雷神公司的APG-63(V)3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除此之外,新加坡空軍還擁有60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16C/D型戰鬥機,這批戰機已經完成中期升級,很有可能已配備有緣相控陣雷達(雷達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或雷神公司提供)。
新加坡空軍升級F-16戰機花費40億元
目前,新加坡還在考慮採購F-35B「閃電II」多用途戰鬥機的可行性,在F-35戰鬥機項目中,新加坡也進行了資金參與,成為「安全合作的參與者」。據美國媒體今年8月報道,美國五角大樓項目辦公室方面稱,新加坡暫緩決定購買多達12架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鬥機。此前有消息稱,新加坡可能打算購買最多75架短距離起飛/垂直起降型F-35B戰鬥機,這對於國土面積較小、缺乏軍用跑道的新加坡來說是非常理想的選擇。新加坡在購買F-35戰機的相關問題上已經猶豫多年,作為美國的安全合作夥伴之一,新加坡擁有龐大且嶄新的F-15和F-16戰機隊伍,並且他們所面臨的威脅程度也並未真正嚴重到需要裝備F-35系列戰機。不過,在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出席的白宮新聞發布會上,美國總統歐巴馬表示:「我們非常歡迎新加坡有興趣來購買F-35戰鬥機。」
新加坡黑武士F16飛行隊
2012年2月,新加坡方面曾提出希望採購新的空中加油機,來替代老舊的波音KC-135R型加油機。波音KC-46A和空客公司A330多用途加油運輸機很可能會成為被考慮的對象。此外,2014年新加坡航空展上透露了另一個採購動向是,新加坡空軍打算替換5架老舊的Fokker 50型海上巡邏機。
G550型空中預警機
新加坡訂購了4架「灣流」公司G550型空中預警機,該機配備了以色列航空工業的Elta EL/W-2085「費爾康」雷達,所有飛機於2011年交付新加坡空軍111中隊。2012年4月,這4架預警機達到全面作戰能力。該型預警機可進行長達9小時的空中巡邏,它們的到來,令新加坡空軍原有的4架E-2C「鷹眼」預警機可以退出現役,後者過去一直擔負著新加坡空軍的空中預警行動任務。此外,新加坡科技宇航公司正在升級10架C-130B/H「大力神」運輸機,2010年9月第一架交付新加坡空軍。經過升級後,「大力神」運輸機的服役期延長了20年,擁有了玻璃化座艙及現代化導航設備。
新加坡空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部署著在東南亞國家中為數不多的無人機。新加坡空軍的無人機司令部成立於2007年5月,其116中隊從2007年開始部署以色列埃爾比特公司生產的「赫爾墨斯-450」型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而119中隊在2012年5月正式換裝以色列宇航工業Heron 1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218SG型常規動力潛艇
堪稱東南亞最強悍海軍之一
新加坡海軍的從能力上看是東南亞地區最強悍之一。新加坡國防部於2013年12月2日宣布,從德國蒂森克虜伯公司訂購了2艘218SG型常規動力潛艇。該潛艇的一大特點就是具備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AIP),使其在水下潛伏的能力大大提高,並延長了水下行動時間。不過,關於這款潛艇還有很多細節目前尚不得而知。據稱,這兩艘潛艇將從2020年開始交付,屆時與兩艘現有的「射手」級潛艇一起,新加坡海軍將擁有4艘潛艇組成自己的水下戰力。
218SG型常規動力潛艇在218SG型潛艇交付後,新加坡現有的上世紀60年代的「挑戰者」級潛艇將會退役。而「射手」級第二艘RSS Swordsman號已經於2013年4月30日入役。「射手」級其實是從瑞典採購的二手潛艇,隸屬於171中隊,都搭載了斯特林Mk III AIP系統。
可畏級護衛艦(英語:Formidable-class frigate)
「可畏」級護衛艦是新加坡的主力水面戰鬥艦,該艦由法國的「拉法葉」級護衛艦改造而來,總共數量為6艘。「可畏」級護衛艦的滿載排水量為3200噸,為中型護衛艦,具備較強的防空、反潛、反艦等正規作戰能力。
防空能力方面,該艦安裝有4組八聯裝Sylver垂直發射系統,裝填32枚歐洲MBDA的「紫菀」防空導彈。最初新加坡只打算安裝SylverA-43,搭配短程的Aster-15防空導彈,後來則改成發射槽更深的SylverA-50發射模塊,可容納Aster-15以及Aster-30區域防空導彈,使「可畏」級成為東南亞第一種具備真正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
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艦頑強號(RSS Stalwart FFG-72)
水面打擊能力方面,該艦總共預留6個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架的基座,每個基座可裝置一組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器,因此「可畏」級在必要時,最多可容納高達24枚反艦導彈。目前,「可畏」級配備兩組雙聯裝或四聯裝美製RGM-84D「魚叉」Block1C反艦導彈發射器。
2013年1月,新加坡科技海事公司獲得訂單,設計並建造8艘近岸巡邏船(OPV),以替代現有的「無畏」級。艦長80米,排水量為1150噸的瀕海任務艦的設計方案將在新加坡科技海事公司的Benoi船廠建造,交付時間應該在2016年到2018年。法國Sagem公司正在為該艦的火炮發展火控系統。新加坡海軍的一名發言人表示,瀕海任務艦將能夠適應遠洋海況,此外,該艦艇擁有更高的自動化水平而且其決策負責系統可以讓艦上成員得到精簡。該型艦艇將搭載泰利斯公司NS-100型S波段艦載監視雷達。
停泊在新加坡樟宜海軍基地的可畏級二號艦強悍號(RSS Intrepid FFG-69)
目前,新加坡海軍的幾艘艦艇正在進行升級。6艘「勝利」級導彈護衛艦上感測器和武器系統正在進行現代化,以滿足不斷提高的作戰需要。其中,幾艘艦艇已經完成了現代化工作。此外,泰利斯公司正在提高新加坡海軍「Bedok」級掃雷艇的感測器系統,包括安裝一套一體化反水雷作戰系統,水雷信息系統,艦體聲吶,水雷清除系統和拖曳式合成孔徑聲吶。而且,新加坡海軍在東南亞地區首先使用了無人水面艦艇,其生產商是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
更為重要的是,從2013年開始,美國海軍將瀕海戰鬥艦部署到新加坡。為了實現這一部署計劃,美國海軍「自由」號2013年4月開始進駐樟宜海軍基地。截至2016年,已經有多艘瀕海戰鬥艦被輪換部署到新加坡。最終,美國海軍將有4艘瀕海戰鬥艦將駐紮在新加坡,為美國提供在東南亞海域的戰略存在。
「豹-2」SG
陸軍「豹-2」SG是「明星」
通過新科動力(新加坡科技動力,簡稱STK)公司,新加坡在武裝戰車生產方面已經接近獨立。1999年Bionix型步兵戰車被引入,而且有著數種不同型號:Bionix 40/50型設置了一座單人炮塔,搭載一門40毫米口徑自動榴彈發射器和0.5英寸口徑機槍;Bionix 25型搭載了一門25毫米口徑ATK M242型火炮,炮塔為兩人型;Bionix II型步戰車搭載了一門30毫米口徑ATK MK44型Bushmaster II火炮。據外界估計,目前一共有大約720輛Bionix系列步戰車在役。新加坡陸軍還有以Bionix步戰車為基礎的救援車、架橋車和掃雷車。
Terrex型8輪戰車
STK公司的Terrex型8輪戰車在2011年中期具備了全面作戰能力,該型輪式戰車拿到的第一個訂單是生產135輛,以裝備3個步兵營。到2013年初,最初的訂單已經基本履行完,而外界認為該款輪式戰車又拿到新的訂單。24噸重的Terrex型輪式戰車是一款具備兩棲作戰能力的戰車,其運兵車型號搭載了一套EOSR-600型遙控武器站。一些戰車上安裝了一套射擊探測系統,Terrex戰車還擁有來自新科電子公司研製的高技術戰場管理系統(BMS)。此外,指揮、控制和信息系統(CCIS)與安裝有先進單兵戰鬥系統實現了同步,便於更高層的指揮中心掌握戰場情況。新加坡還計劃生產其他型號的Terrex型輪式戰車:反坦克導彈車(採用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公司的「長釘」反坦克導彈)、指揮車、醫療車、衝鋒車(可用於清除障礙並在河溝之地假設重型短軌道橋)、偵察車(用於偵察、監視和目標數據獲取)以及用於炮兵觀察任務的「打擊觀測車」。2013年,Terrex型輪式戰車還入圍美國海軍陸戰隊運兵車採購計劃,成為4個備選車型之一,足見其性能的優越。
Terrex型輪式戰車
新加坡還擁有東南亞地區最強悍的主戰坦克。利用德國一次廉價拋售的機會,新加坡採購了96輛德國「豹-2」A4主戰坦克,其中30輛是作為備件贈送的。這些坦克很快接受了升級,由IBD Deisenroth Engineering公司完成。完成升級後,新加坡的「豹-2」A4主戰坦克變為「豹-2」SG,安裝有IBD的改進套件,包括第四代先進模塊化裝甲防務系統(AMAP),此外,車體、炮塔後部和車身側部還裝有鋼板裝甲。主動防護系統似乎也安裝到這款坦克上,但截至目前並沒有公開曝光。新加坡還購買了「豹-2」裝甲救援車、裝甲架橋車和裝甲工程車。另外,有消息稱新加坡打算用一款新型輕型坦克取代已經退役的AMX-13型坦克。
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HIMARS)
2009年底,新加坡陸軍還接收了18輛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高機動性火箭炮系統(HIMARS)中的第一批。這種履帶式火箭炮的口徑達到227毫米,射程為70公里,2011年9月在新加坡陸軍第23營正式部署。同年11月,新加坡提出從洛馬公司購買88套多管制導火箭炮系統套件和相關火箭彈。與此同時,STK公司正在以8輪戰車底盤為基礎,對155毫米口徑先進機動火炮系統進行可行性研究。相比於STK公司之前生產的履帶式自行榴彈炮,這種28噸的輪式戰車底盤可以提高機動性。
引人注目的是,新加坡武裝部隊並不只是地區性存在,截至目前,新加坡已經派出4支任務部隊參加亞丁灣反海盜行動,每一支任務部隊都由戰艦和直升機組成。實際上,新加坡在2013年3月至6月曾一度負責指揮151多國海軍聯合部隊在亞丁灣的行動。此外,直到2013年中期,新加坡武裝部隊在阿富汗還保持著一支40人團隊,負責支持該國的重建工作。
另外,新加坡雖然在東南亞軍力已經足夠強大,但是更強大的域外對手面前,也有兩個安全屏障。一是在《五國防務協定》中,新加坡一直享有重要的協同能力,該協定還包括澳大利亞、馬拉西亞、紐西蘭和英國。二是同美國緊密的軍事關係,新加坡還與美國頻繁進行聯合演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9711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