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不懼拼刺刀 貼近北約部署核飛彈 美國使「陰招」應對

Alinna ...| 2016-10-10| 檢舉

最近俄美雙方在敘利亞算是「槓上」了。就在日德等國炒作常任理事國否決權不合理的當口,美俄在聯合國安理會又各自使用了一次否決權,將對方關於敘利亞問題的提案像「打地鼠」一樣拍了回去。「海外探客」看到,兩國提出的方案都屬「贏者通吃」,美國方面要求在阿勒頗設置戰機的禁飛區,保護反政府武裝,俄羅斯則敦促美國與敘利亞政府進行和談,這個……雙方都沒有啥好說的了,只有用否決權表明花崗岩一樣的態度。

這只是數月來美俄雙方鬥爭的一個縮影,雙方的矛盾自烏克蘭事件之後,又發展到一個針尖對麥芒的衝突點,都沒有相讓的餘地。自2016年年初以來,美國開始顯著加強在東歐的軍事力量,將儘快部署一個裝甲旅,其裝備包括250輛先進坦克車、步兵戰車及自行榴彈炮,還有1750輛軍用輪式車作為支援。除此之外,美國的防禦預算還將向東歐傾斜,到2017年,部署包括一個裝甲旅、一個空降旅和一個裝甲步兵旅在內的前線打擊力量。這對俄羅斯來講,是再明顯不過的一個敵對信號。

當此時刻,俄羅斯怎麼能示弱?!剛剛進入10月,就貼著北約成員國波蘭和立陶宛,在「飛地」加里寧格勒部署了伊斯坎德爾(Iskander)彈道飛彈。相比之下,美國準備派到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4個國家的4個營兵力,仿佛只是鬧著玩和自我壯膽。美俄自喬治亞危機和克里米亞事件之後,已經不屑於表演虛偽的客氣與表面的和睦,擺出了直接拼刺刀的架勢。

普京仿佛生怕矛盾還不夠激烈,又使了一個幾乎誰都沒有想到的大招:重返古巴。當年在這裡,蘇聯守不住場子丟了面子,而今俄羅斯的「祖國保衛者」要把曾經失去的都找回來。不過探客覺得,美俄雙方好像都在以國防的名義進行擴張。如今經濟並不景氣的俄羅斯怎麼敢做這麼大手筆的買賣?不少網友都覺得這是虛張聲勢。你在古巴部署個核飛彈試試?但探客覺得,這才是俄羅斯人的性格。探客曾經看到的一本書里講過,有個俄羅斯老太太,由於沒錢吃飯,在冬天準備以100元賣掉自己的皮毛大衣,有人砍價問「90塊行不行」?俄羅斯老太太用鄙視的目光拒絕了。過了一會兒,砍價的人覺得皮毛大衣的料子不錯,又跑到街角準備以100元的價格拿下,不料,俄羅斯老太太冷冷地抬了價:「150塊!」絲毫不顧自己餓著肚子的事實。

要說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皮這種為面子不要里子的事俄羅斯人還真的能幹出來。現在就是如此,你不是要在敘利亞問題上討價還價嗎?我連東歐和古巴都不給你!俄羅斯官方說法是「重返古巴」是由於「對世界軍事政治局勢複雜化的回應」。潛台詞就是不能讓你美國舒服了。淪為「跛腳鴨」的歐巴馬執政團隊可能還是沒有經驗,當俄羅斯經濟一片欣欣向榮時,俄羅斯領導人反而能夠對美國彬彬有禮,而當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時,俄羅斯領導人對誰低頭都不能對美國低頭。尤其是當今俄羅斯遭遇的經濟困境還是美國在石油價格上下的絆子。

如今普京在俄羅斯的威望幾乎達到頂峰,戰鬥民族也並不害怕拼刺刀,民眾幾乎一致支持政府的強硬立場。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卻選擇了一種「以柔克剛」的「陰招」來應對。

「海外探客」覺得,對戰爭最貼切的描述就是曾國藩「兵者,陰事也」的總結。美軍高層與智庫也深知「招兵難」的現狀和生命的寶貴,因此往往在認知上進行升級,避免與北極熊面對面拼刺刀,即使勝了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對美國來說,損失一個士兵生命都是事故,因此採取「占先手」、「避免與對手公平戰鬥」的策略,利用數字網絡提升美軍的戰略整合與統籌的效率,高度融合不同層級的作戰力量,下放指揮權,根據戰場形勢進行「多維指揮」和「混合立體式打擊」。這麼多生僻名詞總結起來,實質就是「讓你病,要你命」。

探客看到,很多軍迷和網友都經常把「恨不能幹一場大仗」之類的當成口頭禪,其實戰爭的殘酷,又豈是在和平年代生活了數十年的中國普通人所能想像的,讓「崩而不倒」的俄羅斯去和「衰而不弱」的美國好好戰鬥吧,未來屬於建設者,而非毀滅者。(完)

註:本文為「海外探客」原創內容,歡迎理性討論與科學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968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