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曝光了一組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而此前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2015年12月從鐵路機動發射裝置試射了一枚「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近日,網絡曝光了一組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而此前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2015年12月從鐵路機動發射裝置試射了一枚「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近日,網絡曝光了一組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而此前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2015年12月從鐵路機動發射裝置試射了一枚「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近日,網絡曝光了一組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而此前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2015年12月從鐵路機動發射裝置試射了一枚「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近日,網絡曝光了一組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而此前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2015年12月從鐵路機動發射裝置試射了一枚「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近日,網絡曝光了一組疑似為中國東風41飛彈鐵路運輸車的照片。而此前據美國媒體報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2015年12月從鐵路機動發射裝置試射了一枚「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
前幾年,中國中央電視台公開亮相的飛彈列車包括發射控制車廂、指揮車廂,但運載車廂的圖像並未公開;指揮車車廂安置了一部大型動態顯示螢幕和會議室。發射車廂顯示控制按鈕似乎由多人操作。從外型看,飛彈列車車廂與普通的中國列車沒有區別;塗裝依然為草綠色,以便實施偽裝。
種種跡象判斷,這一鐵路機動發射系統應該就是「DF-31機動戰略飛彈列車」。整個發射系統至少還應該包括1至2節生活車廂,總共由4—5節車廂組成,能發射改良後的DF—31型洲際彈道飛彈。與中國這一模式非常相似,前蘇聯的SS—24洲際彈道飛彈鐵路機動發射系統也是由3—4節車廂組成,被稱作「陸地核潛艇」,每個機動發射系統控制一枚戰略飛彈。前蘇聯為此還修建了部分專用鐵路。
外國軍情機構曾多次公開報道中國正在發展「遠程列車機動戰略飛彈」。1999年,中國多次派遣相關人員訪問烏克蘭,向烏克蘭學習彈道飛彈發射井的設計技術和SS—24火車運載型洲際彈道飛彈的設計方式。
2000年,外電判斷中國第二炮兵部隊發展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的構想已經進入理論完成、實際準備階段。 在部署列車機動DF-31遠程戰略飛彈之後,中國第二炮兵部隊的機動能力就由原有的地域機動向全國戰略機動實施轉換。對打擊目標的設定也可能更加多樣化。同時生存性大大提高。隨著機動部署方式的變化,新的遠程列車機動戰略飛彈發射單位可能建立。戰略飛彈的部署數量也會隨之增加。
2006年《漢和防務評論》透露,中國第二炮兵開始發展機動部署型東風-31(DF-31)改良型洲際彈道飛彈。火車部署型DF-31的研發工作已經完成,並且開始部署準備。為提高機動打擊能力、生存能力,DF-31系列洲際彈道飛彈已經發展出類似前蘇聯SS-24那樣的鐵路機動型,平時採用鐵路機動,戰時選擇若干個預定發射點,實施核打擊。
由於鐵路機動發射彈道飛彈技術要求極高,核戰爭條件下生存力極強,目前得到證實的只有俄羅斯擁有此技術。因此這條報道如果屬實的話,中國戰略飛彈部隊的機動性和隱蔽能力都將大大增強,也使西方情報機構跟蹤監視飛彈發射的難度大為增加,中國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在繼核潛艇發射彈道飛彈成功後實現了又一次質的飛躍。
上個世紀80年代,在前蘇聯遼闊的西伯利亞原野上,經常出現一些綠色的神秘列車。這些列車由只有6至8節車廂組成,中間的一些車廂象是沒有窗口的鐵路保溫車,然而卻比鐵路保溫車要長得多,接近了旅客客車車廂的長度。從外形上看,這些車廂採用的是貨車的轉向架,甚至是採用4軸轉向架,可見裡面運送的是重量很大的東西。
西方情報機構一直在追蹤這些神秘列車,發現這些神秘列車從來不停靠在城市,都是在邊遠的隱蔽側線上停放,且有武裝軍人嚴密把守。這就是前蘇聯的彈道飛彈機動發射列車。據可靠消息,列車上面所運載的SS-24是世界上惟一的鐵路機動戰略洲際飛彈。
前蘇聯的鐵路機動發射使飛彈武器系統在廣袤的大地上實施大範圍的機動,引起了各核國家的關注。美國同樣也很感興趣,其對鐵路機動發射的研究几上幾下。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國曾提出過民兵洲際彈道飛彈地下井發射和鐵路機動發射同時並舉的方針。當時美國軍方認為每天在全美的列車成千上萬,想跟蹤偽裝成貨運列車的鐵路機動彈道飛彈發射平台非常困難。
美國人自己在追蹤那些神出鬼沒的蘇聯鐵路機動發射列車時,就備感困難。不過,美國的研究計劃最終卻夭折,儘管其中有多種其他干擾因素,但技術水平的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在中國洲際飛彈「DF—31」試驗發射成功後,美國極為關注,紛紛載文報道和預測。不過以前西方對我機動飛彈發射技術的猜測主要是集中在公路機動發射上,這一次的《漢和防務評論》對我鐵路機動發射的報道尚屬首次。若此報道屬實的話,中國將是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此技術的國家,把美國也甩到了後面。
機動發射是為彌補發射井的缺點而發展的,固體推進劑的進展使戰略飛彈實現了小型化和機動化。從第四代地地飛彈開始,就已經使用機動發射方式。但由於戰略飛彈過於龐大,一般車輛難以攜載,故在發展中遇到了不少麻煩。空中發射曾進行過不少探索,終因飛彈體積太大而作罷。目前,機動發射只有兩種形式,一是地面機動,一是水下機動。
地面機動發射主要採用越野機動、鐵路機動和隱蔽機動方式。越野機動又稱公路機動,即把整個飛彈系統裝在大型托車——發射車上,將飛彈裝在輪式或履帶式車輛上,可在運動中快速定位或到預設點進行發射。
但是,公路機動速度慢,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打擊面前,生存率不高,而且發射系統複雜,不僅需要多功能發射車,還需配備相當數量的作戰保障車,除用於作戰的代價昂貴外,操作和維護保養費用也很高。因而,人們把目光轉向鐵路。
提到鐵路機動發射戰略飛彈,很多人都會想到被譽為「死亡列車」的蘇聯SS-24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它是世界上第一種進行過實戰部署的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有網友拍攝了一組俄羅斯退役的SS-24鐵路機動飛彈系統,該武器的狀態保持的很好。
根據美國的相關研究,由於SS-24飛彈列車和普通貨運列車在外形上差別不大,跟蹤一輛機動中的飛彈列車必須同時動用300顆左右的偵察衛星,而跟蹤多輛飛彈列車,動用的衛星數量將成倍增加,因此要實現對飛彈列車的跟蹤是非常困難的。
SS-24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由蘇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研製,1982年進行首次飛行試驗,1987年正式定型進入部隊服役。SS-24飛彈發射列車通常由20節車廂組成,包括牽引單元、指揮通信單元、生活單元、保障單元和發射單元。
每列飛彈列車配備了3枚SS-24飛彈,SS-24飛彈長21米,直徑2.35米,射程1萬公里,可配備8~10枚分導式核彈頭,每枚彈頭的爆炸威力約為10萬噸TNT當量,飛彈採用慣導+星光修正的制導方式,打擊精度200米。
俄羅斯於2005年宣布永久性拆除SS-24飛彈系統(作為回報,美國讓在發射井部署的MX飛彈退役),曾經讓人談之色變的「死亡列車」暫時退出歷史舞台。但在幾年之後,人們突然發現漸行漸遠的「死亡列車」似乎又慢慢回來了。
為了應對咄咄逼人的美國反導系統和「全球快速打擊」計劃,國力有所恢復的俄羅斯正在努力增強核力量。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表示,研製中的鐵路機動飛彈系統作戰效能相當於井式戰略飛彈的一個師。和SS-24飛彈系統相比,俄羅斯新型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將採用新的列車技術,飛彈列車的集成程度和自動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
其使用的飛彈可能會採用現役亞爾斯飛彈或在研的「突破」新型固體推進洲際飛彈的部分技術,特別是速燃發動機技術、分導式核彈頭技術等。
其使用的飛彈可能會採用現役亞爾斯飛彈或在研的「突破」新型固體推進洲際飛彈的部分技術,特別是速燃發動機技術、分導式核彈頭技術等。
一旦納入戰略火箭兵的戰鬥編成,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將成為俄羅斯反擊作戰群的基礎,因其具備較高的生存性,在遭到敵方第一波攻擊後生存下來的機率較大。
依託俄羅斯縱橫交錯的鐵路網,可供飛彈火車穿行的電氣化鐵路約有12萬公里左右,且沿途還有數百個鐵路涵洞可供隱蔽,因此飛彈列車的機動範圍大大拓展。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能夠在不暴露自己情況下,一晝夜行駛超過1000公里,且能夠在行程中的任何階段發射飛彈。
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內部照片。
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內部照片。
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內部照片。
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內部照片。
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內部照片。
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飛彈系統照片。(中華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947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