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對中國國產第二艘航母討論熱烈起來,實際上,這將是第一艘中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全新航母。在中國北方建造的001A型雖然也是國產的航母,但畢竟只能算是在前蘇聯滑躍式航母基礎上的改進型號,其技術源頭和模仿的模板是「瓦良格」號。也正因為如此,該航母還是沿用「遼寧」號的風格,但卻中國熟悉了一艘航母的完整建造和設計過程,
美國《大眾科學》月刊網站9月27日稱,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中國海軍正在借鑑美國海軍艦載戰鬥機在航母上的起飛方式。雖然「彈射式起飛與攔阻式降落」(CATOBAR)系統比現有的滑躍式更強大,卻也更昂貴。最近有傳言說,中國人在為其航母研發他們自己的彈射式起飛系統,不過還在測試階段,這些設施是模仿美國海軍相關產品製造的。
不少跡象顯示了這一徵兆。中國網際網路上流傳的一些拍攝自9月中旬的照片顯示,一架殲-15「飛鯊」艦載戰鬥機的機頭前輪似乎附有一個彈射器的「牽引杆」,說明中國已經在為彈射起飛系統上航母做著技術準備。但可以相信,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不會採用這一系統,而正在上海長興島建造的第二艘國產航母,也就是002型的首艦,很可能將會是中國第一艘使用彈射起飛系統的航母。如果中國航母真的將採用彈射起飛,則表示中國航母技術狀態直追美軍,因為中國將是美國之外,世界第二個自主開發和應用艦上彈射起飛系統的國家。
根據之前來自於國外網絡衛星的照片,中國同時在研發兩種彈射起飛系統——一種是美軍正在應用的蒸汽彈射器——11艘「尼米茲」核動力航母全部使用這一方式;另一種是美軍即將實際採用的代表最新高科技的電磁彈射器——剛剛交付的美軍新一代航母「福特」級正在試驗這一全新的彈射方式。不過,有一些人士猜測,中國正在試驗蒸汽彈射器可能並不打算將其裝上002型航母,因為蒸汽彈射起飛技術的內在弱點是——無法彈射重量輕的無人機,也無法彈射重量更大的機型。因為,無論彈射體積較小的無人機還是巨大的艦載預警機都是使用一個彈射參數。而全新的電磁彈射器彌補了這些缺點,可以根據被彈射裝備的大小來調節彈射參數,而且經濟又總體積相對較小,可為艦上節省寶貴的空間。最重要的是,中國已經解決了所有的電磁彈射技術難題,這為下一步上艦提供了最佳條件。
美專家不相信中國國產航母採用核動力
「中國很可能一上來就直接跨越蒸汽彈射型,直接上電磁彈射型——002型電磁彈射型航母」。國內這種討論聲音很多,但是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首先,必須明白的一點是,在常規動力航母上採用電磁彈射器,這種搭配並不合理也不太適合。
電磁彈射器的一大特點就是「非常耗電」。事實上,彈射器都是如此,需要帶著幾十噸重的飛機加速運動到起飛速度,肯定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肯定要從船上來。蒸汽彈射主要靠淡水加熱產生蒸汽帶來的能量,電磁彈射器無疑要靠電流。而核動力航母的核反應堆提供的能量要遠遠超過普通的常規動力。電磁彈射器的耗能如此之大,常規航母很難承受的,如果強行安裝,也會影響航母其他方面的性能,往往得不償失。雖然有了儲能裝置,但由於要求彈射器在很短時間內起飛更多架次的飛機,所以對電磁彈射器的電源容量要求比較大,對於常規航母來說,怎麼大的電力需求很難達到持續供應,只有核航母可以達到。
那麼中國國產第二艘航母會選擇建造美國「尼米茲」級那樣的大型核動力航母嗎?美國防務專家認為可能性很小,原因很簡單,中國沒有設計和建造這種大型航母軍用艦艇的經驗,因此缺乏必要的專業知識,在設計和建造此類大型軍用艦艇的推進系統方面同樣面臨這一問題。
此外,美國專家認為,中國在船舶的船體的冶金方面也落後於美日等國家。至於彈射器方面,美國海軍花費了多年時間才不斷完善蒸汽彈射器,對於「福特」級航母採用的電磁飛機彈射系統(EMALS),美國相關部門仍有一些疑問。造成這一差距是因為,中國工程師可以從美國學習並模仿一些技術,但是在經驗積累和核心技術方面,還需要更多的實際經驗去摸索和總結。
中國目前還不具備技術能力建造核動力航母。現階段,中國仍正在為他們的潛艇艦隊努力建設現代化的核反應堆。事實上,中國的核潛艇在設計上只能與20世紀70年代的蘇聯核潛艇相媲美。中國從多個方面看,不具備升級設計方案建造一艘大型航母的準備條件。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曾刊登文章稱,實際上,北京似乎已經意識到自己存在的缺陷。北京的海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承認了這個問題的存在。「與潛艇相比,航母的排水量要大得多。我們的核工程師將需要時間來開發一個安全而強大的動力裝置,能夠驅動一個超過10萬噸的巨大平台」。
可想而知,中國可能試圖在遵循不久前從美國退役的「企業」號(CVN-65)航空母艦的腳步,採用8個潛艇反應堆。當「企業」號建造的時候,美國並沒有掌握建造適合航空母艦採用的核反應堆技術。最後美國海軍選擇了採用8個較小的核潛艇使用的核反應堆,但代價是在空間上犧牲了很大的成本。後來,美國的「尼米茲」級核動力採用兩台功率較大的核反應堆作為代替。
同時,中國仍然在冶金和推進技術方面落後於美國和俄羅斯。中國船廠過去在建造早期中國海軍艦艇時存在冶金技術問題,但中國最終可能將解決這個問題。印度方面傳統上是從俄羅斯進口高強度鋼材,但現在他們已經開發出了自己的合金冶煉技術。毫無疑問,中國將很快完成同樣的目標。
《國家利益》雜誌的文章認為,在推進系統方面,中國仍然處於落後美俄的狀態,但這領域可以利用獲取商業船舶推進技術級相關經驗來加以提高。中國可能還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去建設適合「尼米茲」航母大小的10萬噸級航母的推進系統,因而從5萬噸-6萬噸大小的航母入手是更合理的選擇。「但是作為船用燃氣輪機,就像柴油機的設計,一直不是中國工業的一個亮點」,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賈貝爾·柯林斯表示。「由本土噴氣發動機技術的進展緩慢,他們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這也是當前中國航空航天工業整體面臨的更大問題的一個症狀」。
至於彈射器,美國海軍已經在電磁彈射器方面有了足夠長時間的研究,因此中國可以很快掌握這一技術在美國等西方專家看來是非常可疑的。擁有一個產品並不等於已經掌握這一產品的生產製造技術和相關經驗,這可能是為什麼中國有像噴氣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等硬體設備,但在製造技術上存在一些問題。儘管如此,一些中國軍事專家透露,解放軍海軍的第二艘國產航母將搭載電磁彈射器。不過,更多的西方軍事專家認為,蒸汽彈射器可能是更穩妥的選擇,但實際操作起來也很棘手。短時間內聰明的辦法是繼續延續滑躍式起飛的設計方案。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柯林斯教授針對中國國產航母問題表示,「能夠建造超大油輪說明中國船廠具備了建造航母的規模和實力,起碼擁有了船體生產能力,但在複雜的多系統的整合能力方面,包括飛機彈射器、攔阻索、武器系統等,以及滿足一艘戰鬥航母所需要的大型推進裝置方面仍然存在令人疑惑的地方」。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