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訊息!中國轟炸機為何定要突破宮古海峽真相

9月中旬,在西太平洋巴士海峽以東海域,中美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海空對峙。9月12日,中國空軍組織空中打擊群出第一島鏈訓練,編隊從廣東惠陽機場起飛向巴士海峽,由蘇-30MKK戰機、殲-11B殲擊機、轟-6K戰略轟炸機、圖-154電子偵察機、伊爾-78空中加油機,空警-200預警機組成,這幾型戰機都是解放軍空軍實施遠距離打擊的最精銳機種。

編隊飛躍巴士海峽時,「偶遇」美海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斯普魯恩斯」號(DDG111),該艦剛剛執行完侵犯我主權的「南海航行自由」任務,北返日本基地。中國戰機的航向也「恰好」朝該艦而來。

為了掩護美國軍艦,美軍從沖繩的空軍基地緊急出動8架F-15戰機與2架RC-135電子偵察機。雙方在巴士海峽以東海域發生激烈的空中對峙。

事情發生後,中國空軍發言人宣布這是一次例行的遠海訓練任務,這說明了空軍的改革和訓練頗有成效,混合編組,跨區調動已成常態。

美國和日本則認為他們有效的掌握了中國空軍的空中動態,能夠持續跟蹤並監視,有信心在戰時將中國空軍封鎖在第一島鏈內。美歐等一些媒體也在暗諷中國突破島鏈能力的不足。

但是,打臉迅即到來。

13天以後,9月25日,中國空軍再次出動40架戰機,前出西太平洋,同時執行兩個任務,一是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二是轟炸機殲擊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執行例行警巡任務。

日本情報顯示有4架轟6K戰略轟炸機,1架圖-154電子偵察機,1架空警-200預警機,疑似2架蘇30MKK戰鬥機插入宮古海峽。

這次遠海訓練,空軍一反常態的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宣布。稱轟-6K、蘇-30、加油機等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常態化前出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和警巡東海防空識別區,是中國空軍維護國家主權、保衛國家安全、保障和平發展的需要。

而美日對這次中國空軍插入宮古海峽的反應有點措手不及,以前被譽為解放軍的「御用」攝影師,監視和拍照中國空軍戰機最細緻的日本航空自衛隊,這次居然連護航的蘇-30MKK戰機都沒有拍攝到,只是含糊的說,推定有2架蘇-30MKK。

根據官方公開消息梳理髮現,兩年來空軍共組織6次飛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的遠海巡邏任務,而且規模越來越大,作戰體系越來越完整。2015年3月30日,空軍轟-6K轟炸機首次穿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

從那時以來,空軍航空兵6次飛出第一島鏈演兵西太平洋,出動了轟炸機、殲擊機、預警機、加油機等多型戰機,其中3次飛越巴士海峽,3次飛越宮古海峽。中國空軍還表示今後將常態化組織航空兵飛出第一島鏈遠海訓練。

此次出擊的轟6K轟炸機,均攜帶2枚長劍-20(A/AKD-20)遠程巡航飛彈。那麼,為什麼中國空軍多次攜帶巡航飛彈突破第一島鏈呢?中國空軍為何如此執著的一次一次的穿越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呢?

這與中國空軍轟-6K轟炸機最初定下的一個小目標有關。

轟-6K轟炸機是中國在老式的轟-6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改進型中遠程轟炸機,是目前中國戰略轟炸機的最新型號。該機從2007年開始裝備,至2013年裝備了一個團,2015年初正式公開,如今已經裝備60架以上。

該機改裝了2台俄羅斯的D-30渦輪風扇發動機,降低了油耗,增大了推力,增加了航程,作戰半徑可延伸至3500公里以上,可掛載6枚射程1500~2000公里的國產AKD-20巡航飛彈,執行對陸戰略打擊海,也能加掛6枚射程近千公里的鷹擊-100遠程反艦飛彈,執行對海打擊任務。

圖片:圖為轟6K轟炸機攜帶的巡航飛彈,飛彈上面的標誌清晰可見,通過彈體噴塗的字符可以看出,這並非實彈,是一枚訓練彈。K/AKD20(GX)是按照國軍標武器系統命名標準的巡航飛彈型號名稱,翻譯成漢語應該是:空軍K/飛彈A-空K-地D-20(掛G-訓X)。

轟-6K是我軍新一代遠程轟炸機服役之前的過度型號,採用舊機型改進,應用大量成熟技術,轟-6K的3500公里航程配合射程2000公里的遠程巡航飛彈,理論打擊半徑可達5000~5500公里,可將印度、日本、澳大利亞、關島等地都納入打擊範圍,具備可觀的戰略威懾和戰略打擊能力。

轟-6K的問世,使其一躍成為中國空軍進攻作戰的核心力量,更讓中國空軍繼二炮之後成為中國第二支可靠的戰略打擊力量。

宮古海峽是琉球群島的主島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的一條海上航道,海峽非常寬,是台灣海峽的2倍,比海南島與西沙群島之間距離還要寬,我國奔南太平洋到澳大利亞等國,或者橫穿太平洋到中美洲、南美洲等地,穿越該海峽是最經濟的航道。

巴士海峽位於中國台灣島和菲律賓呂宋島之間,是太平洋和南海的天然分界線,也是繼宮古海峽以外,中國力量進出太平洋的第二個最佳航道。中國空軍頻繁穿越這兩個海鮮,主要目的是為了熟悉未來的戰場環境。

按照轟-6K擁有的5000公里的打擊半徑,在戰時執行針對日本、韓國以及亞太周邊國家的巡航飛彈攻擊,完全沒有必要飛赴遠海,在中國本土或東海、南海上空發射巡航飛彈,即可實施打擊。那麼,中國空軍執著的突破宮古海峽,目標顯然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戰略節點——關島。

如果打開谷歌地圖就會看到,美國位於西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關島的位置,距離中國大陸,十分遙遠。如果轟-6K轟炸機在東海上空發射巡航飛彈,其2000公里的射程無法打到關島的。

如果穿越宮古海峽,前出約一千公里,就是一片廣闊的海洋,距離周圍敵意國家的距離也較遠,威脅較少,是理想的遠程巡航飛彈發射陣地。

從地圖上可見,我方的轟炸機從位於武漢或安徽的基地起飛,向東南前出至宮古海峽,從宮古海峽躍出第一島鏈,再飛向西南1000公里,到達菲律賓海,從菲律賓海測量到美國位於西太平洋的重要基地——關島,距離是1500公里。

這正好是AKD-20巡航飛彈的最佳發射距離。一般情況下,為了取得較高的命中率和高可靠性,空射遠程巡航飛彈都不使用最大射程。尤其在進行海上巡航段飛行時,為了達到導航的高精度,應儘量避免使用大射程。

據信國產長劍空射巡航飛彈的射程在2000公里左右,那麼其常用射程按照三分之二計算,正好是1500公里以內。

這就是我軍轟炸機部隊為何要躍出第一島鏈,在西太平洋深處的菲律賓海進行遠海訓練的主要原因,目標很明確,就是1500公里外的關島。

有人擔心中國的轟炸機群在戰時穿越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時,會受到駐紮在沖繩的美軍和日本戰機的攔截。因為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是國際空域,在和平時期每個國家都可以任意飛行,一旦發生戰爭,美軍和日本可以輕易封鎖這兩個地方,根本談不上衝破第一島鏈。

其實,出動戰略轟炸機執行打擊任務,需要整個空軍或海軍航空兵的配合,進行多機種協同作戰。需要成體系出動和靈活的戰術,必要時還可以先行打擊沿路可能威脅航線的敵方基地。這期間可能會跟美軍和日本爆發慘烈的海空戰。

空軍組織的這6次遠航任務,均為體系作戰,轟炸機編隊由轟-6K轟炸機,圖-154電子偵察機,運-8高新二號電子情報/偵察機組成,護航編隊由蘇-30MKK戰機組成,預警指揮編隊由空警-200或500預警機組成。

在護航戰鬥機、電子偵察機和預警機的配合下,轟炸機群可受到良好的保護,不太可能任由敵人宰割。能夠以自身力量強行穿越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

中國的轟-6K轟炸機自從2015年3月以來,6次躍出第一島鏈,赴西太平洋深處執行遠海打擊訓練,全面檢驗了遠程巡航飛彈對美國西太平洋主要軍事基地的打擊能力。

以目前現役的60架轟-6K轟炸機,外加20架能夠發射巡航飛彈的轟-6M轟炸機,按照85%的在航能戰率(是指空軍在航飛機能夠隨時執行戰鬥起飛任務的比例),可以在戰時出動60~70架轟炸機,每架轟炸機可攜帶2枚長劍巡航飛彈,可以8架一組,分8個波次發射150枚巡航飛彈,突擊美軍位於沖繩和關島的海空基地,在五天內可發射600~700枚巡航飛彈。

美軍在這兩個基地分別有大約40個重要目標,每個目標可分配6~8枚巡航飛彈打擊,在二炮中遠程彈道飛彈的配合下,足以癱瘓或摧毀以關島為首的美軍在西太平洋的主要軍事基地。

空軍數次遠海訓練,說明中國空軍對西太平洋上的各種「非合作」目標,已經實現常態化威懾。這才是中國空軍轟炸機帶著巡航飛彈,執著的穿越宮古海峽和巴士海峽,一次次的赴西太平洋進行遠海巡邏訓練的主要原因。

先定下一個小目標——關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903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