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以後,美國一直在多用途戰鬥機領域引領世界,緊隨其後的是歐洲。然而在最近幾年裡,歐洲的戰鬥機發展似乎陷入失速,因為最新的主要多用途戰鬥機項目幾乎沒有任何提升。但將目光轉向亞洲,人們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多用途戰鬥機的發展中心無疑已經轉移到東方,至少有5個亞洲國家涉及發展本土的未來多用途戰鬥機項目,在這一領域顯而易見的佼佼者是中國。
亞太天空將是五代機比拼的擂台
2011年,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22A「猛禽II」戰鬥機在只生產了197架之後就暫停了生產線,而該機從理論上說是世界上最強悍的多用途戰鬥機。只剩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A/B/C「閃電II」戰鬥機未來繼續生產。

殲20
中國是目前除美國外,另一個同時擁有兩個五代戰機項目的國家。兩種戰機的驗證機已經進入各種測試飛行階段中。目前尚不清楚殲-20和殲-31戰鬥機的關係是互相競爭,還是互為補充。不過,這兩款戰鬥機面臨的「阿基里斯之踵」是同樣的,那就是中國必須解決發動機國產化的問題,否則難以真正實現系列化生產。
中國武裝力量的增長以及其對東海部分島嶼的主權聲索,令東京不甘示弱。2015年1月日本將其軍費預算提高到420億美元,比2014年提高了2%。這中間就包括用於採購6架美國F-35A「閃電II」戰鬥機的預算,採購該機的目的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出於F-X項目的執行,替代航空自衛隊老舊的麥道公司F-4EJ戰機。日本打算到2018年總共採購28架F-35A戰鬥機。隨著不久前首架日本F-35戰機在美國洛馬工廠成功首飛,不少人認為日本不僅已成功進入五代機時代,而且還會給中國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殲20
以更長遠的未來看,日本先進技術驗證機-X(ATD-X)「心神」已於2014年7月12日在三菱重工集團名古屋工廠開始建造。該機將用來驗證隱形技術和能力,目標是發展未來雙發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以便在2030年代替航空自衛隊的F-2A/B戰鬥機。據悉,日本方面已經將該機定名為「F-3」。
與日本近似,韓國已經選擇採購F-35A戰鬥機,到2018年至2021年將有40架該機交付,作為韓國空軍F-XIII項目,替代現有的韓國空軍F-5E/F戰鬥機。這筆交易可能包括部分技術轉移,以及對KF-X項目的技術援助,後者是一款本土研製雙發多用途戰鬥機,計劃從2025年開始替代韓國空軍目前裝備的F-16C/D型戰鬥機。
此外,印度仍在猶豫自己的五代機是自行發展,還是繼續與俄羅斯合作,抑或也加入採購F-35戰鬥機的大軍。
按照現有的發展脈絡來看,當中國的殲-20與殲-31部署後,在亞太天空最大的當屬F-35戰鬥機。中國的五代戰機有取勝的機會嗎?殲-20與殲-31如何才能打敗F-35?
中國可依賴數量優勢和優異的空空飛彈

殲20
美國F-35戰鬥機當屬近幾十年爭論最為激烈的武器平台之一,也是最具爭議的武器之一。整個項目共計投入一萬億美元,融入仿佛從科幻小說中才有的顛覆性技術革新。但是,在F-35出廠投入到現役中後,如何在作戰條件下對抗不同的戰鬥機?如何抗衡中國的新型隱形戰鬥機?如何對抗中國即將擁有的四代半戰機蘇-35?
美國《國家利益》雜誌防務編輯戴夫·馬君達認為,中國瀋陽殲-31戰鬥機的細節表明該戰機不僅外形酷似F-35戰鬥機,而且還具備可與之匹敵的空氣動力性能。但是,中國研製雷達、引擎等分系統究竟需要多久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此外,中國工業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將這些迥然不同的技術集成到一款作戰飛機仍然存疑。

殲20
不過,空戰從來不是飛機一對一PK。對戰F-35,中國只需對美軍造成足夠的傷害,使其打不起這場仗即可。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具有空中優勢的F-22戰鬥機與中國殲-11相比,殺傷率為30:1,但是美國空軍只有120架可用於執行作戰任務的F-22。F-22與中國殲-31或殲-20相比,殺傷率可能只有3:1,這將嚴重消耗美軍力量。一位美國空軍高級官員透露,「遇到殲-20和殲-31時,即便具有3:1的殺傷率優勢,代價也很高。」
在美國人看來,航空電子設備可能是殲-31的短板,例如飛機雷達、紅外搜索跟蹤、數據鏈路,特別是傳感器融合。關於中國工業能否順利製造殲-31也存在疑問。隱形戰機製造公差要求非常嚴格,F-22的公差標準達到萬分之一英寸,F-35公差要求更為嚴格。美國一些專家表示,中國從未證明其具備製造這種公差的能力,而且到目前為止,也從未生產出可靠的噴氣發動機,所以中國要想趕上美國第五代戰機仍需時日。
另外,殲-20的戰鬥力應該比殲-31更高,前者採用雙發動機、機身前部有雙鴨翼以及三角形機翼,內置武器艙可搭載空對空飛彈或空對地飛彈,而且在每個發動機進氣口下方還有一個額外的單飛彈艙。戴夫·馬君達稱,目前,成飛已經生產了多架殲-20原型機,都採用俄羅斯土星公司的AL-31F渦輪風扇發動機作為動力,預計殲-20戰鬥機正式進入生產可能將在2017年左右。
儘管在飛機性能上可能不及F-22和F-35,但根據前蘇聯的經驗,可以通過機載空對空飛彈來彌補這一不足。據美國防務專家透露,中國正全力研發一種新型遠距離空對空飛彈——霹靂-15。這種飛彈與歐洲「流星」超視距飛彈非常相似。而且與「流星」飛彈相同的是,霹靂-15是一種衝壓噴氣式飛彈,射程非常遠,末段性能甚至超過美國的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美國空軍未來可能要嚴肅對待這種威脅,因為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空軍官員私下裡談論過對這一飛彈的擔憂。不過,美國空軍司令部司令卡萊爾上將倒是信心十足,「根據現在我們所掌握的霹靂-15飛彈的性能及其射程,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它。」

F-35
F-35的致命弱點是近距離空戰
在俄羅斯與中國製造的地對空飛彈系統不可避免擴散的情況下,F-35戰機的隱形技術成為主要賣點。而且購買戰鬥機重要的不是戰鬥機性能或軍事要求,而是出於純粹的地緣政治考慮。購買F-35戰鬥機意味著加入到美國的戰略聯盟中。對於許多國家而言,確保自己能夠順利加入五角大樓部隊是最重要的。

F-35
雖然洛馬公司的F-35戰鬥機打算成為五角大樓戰術戰鬥機群的中流砥柱,但是並非每個國家都能負擔得起執飛一架昂貴的第五代戰機。即使俄羅斯與中國也不可能嘗試開發一支全部由第五代戰機組成的機群,反而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蘇-27「側衛」戰鬥機派生型空優戰機將構成大部分空中戰術武器。而且,中國已經擁有最強有力的「側衛」派生型戰鬥機——蘇-35,無論是航空電子設備、發動機還是機身都得到極大的提高。未來幾年,中國與俄羅斯的蘇-35系列戰鬥機的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
為了應對「側衛」改裝版戰鬥機的擴散,美國空軍、海軍陸戰隊以及更小範圍的美國海軍將不得不依賴F-35,但是F-35從未有意成為空優戰機。無論過去還是將來,F-35都是具備空對空自我防禦能力的攻擊戰鬥機,但是五角大樓將它逼迫成了一個「多面手」。

F-22
如果四架F-35機群遭遇四架蘇-35編隊將如何應對?答案最有可能是:F-35改變路線,並呼叫F-22和F-15C戰鬥機,這兩款戰鬥機的任務是獲取和保持空中優勢。
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在戰爭中很多時候你並非總能從最佳解決方案中加以選擇。如果F-35要依靠自有設備,如果他們能夠把握良機,伺機而動,那麼即使遭遇蘇-35,也可能安然無恙。F-35飛行員必須使用隱形能力、機載和艙外傳感器以及智能戰術,來放大F-35的優勢,揚長避短。美國防務專家認為,這意味著當遭遇中國和俄羅斯的蘇-35戰機時,F-35所能依賴的三大法寶是:第一、利用戰機更勝一籌的隱形能力;第二、利用豐富的傳感器;第三,在超視距範圍就首先開火,與敵軍戰鬥機交戰。一定要避免F-35在易受攻擊的視距範圍內與蘇-35盤旋空戰。

F-22
與F-35不同,F-22戰鬥機的設計初衷是作為最卓越的空對空殺手。「猛禽」戰鬥機將隱形能力非常強的機身與高空升限、超過1.8馬赫的超音速巡航這三大優勢完美結合。
與此相比,F-35在發動機加力全開的條件下,速度只能達到1.6馬赫。此外,F-22擁有卓越的機動性,擅長進行近距離空中格鬥,在轉彎速率、轉彎半徑、攻角和不同海拔高度能量注入方面均更勝一籌。

F-22
此外,F-35不具備F-22戰鬥機向AIM-120飛彈傳遞發射能量的速度或高度,這意味著如果AIM-120飛彈由F-35戰鬥機發射,那麼射程將會縮短。F-35還不能攜帶大量空對空飛彈。
因此,在近距離範圍內,F-35戰鬥機不具備「猛禽」戰鬥機、甚至F-16或F/-18的機動性。如果被迫進行空中格鬥,F-35飛行員只能依靠高超技能與經驗,從而可能拯救自己不被擊落。事實上,考慮到隱形的需要,只採用內置武器艙的F-35目前無法攜帶AIM-9X高離軸飛彈。如果有一天AIM-9X集成到武器艙,就要犧牲AIM-120的掛載位置,後者對於F-35這樣的戰鬥機而言可能是更好的武器,F-35飛行員應當不惜任何代價避免近距離作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