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的9月份,中國空軍先後進行了2次大規模遠海突防訓練,尤其是轟-6K轟炸機和蘇-30MKK戰鬥機聯合進行的遠程威懾性展示更引人關注。但是在這些訓練的背後,有一個關鍵角色一直都在默默付出,但是卻沒有在任何新聞媒體上露面。據最近中國軍事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才揭露出來:中國的空警-500預警機也在訓練編隊的行列中,但是卻沒有媒體展示相應的訓練畫面並擔負了重大任務。
空警-500預警機被認為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三代預警機,最主要是採用了世界先進的數字陣列雷達技術,在體積、功耗、性能三方面取得了相當不錯的平衡點。而且空警-500主要強化了針對海上目標的探測能力,這對於中國空軍的遠海訓練編隊更為關鍵。因為來自於海上目標才是反封鎖作戰的要點,無論是巡邏防空的驅逐艦,還是指揮出動艦載戰鬥機的航空母艦,都是水面打擊中的重點照顧目標,先敵發現,先敵打擊,才是海上作戰的關鍵。所以,在9月的2次空軍的遠海訓練中,空警-500都有參與,但是卻沒有出現在任何新聞螢幕上。原因基本有兩點:第一,空警-500預警機的起降性能較好,沿線的中小型機場都可以起飛和降落,採用運-8三類平台的載機,也更方便維護,不和機群一起起飛自然也不會上鏡。第二,空警-500的探測能力跟空警-2000類似,因此並不需要伴隨遠海訓練機群前出就可以完成對空、對海目標的偵測、指揮的作用。所以在新聞螢幕上看不到空警-500中型預警機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其擔負的重大任務,卻不是空警-2000或者空警-200能夠替代的。
從目前現代空戰的角度來說,預警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尤其是當中國空軍進行遠海訓練時,陸基遠程預警雷達會存在大量的盲區,並且探測距離有限。中國空軍這幾次遠海訓練,基本上都到距離陸地邊界1500公里左右的距離,顯然必須需要預警機作為整個編隊訓練的」可移動的指揮中樞「。中國空軍的預警現在有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三大類。最早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是作為配套使用,空警-2000採用360度無死角的三片固定式ESA雷達,一般認為可以同時追蹤100到200個目標,主要作為機群的戰略指揮部使用,空警-200則是戰機編隊的指揮,使用平衡木式的雙面側視電子掃描相控陣天線,一般擔負編隊指揮,但是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前後各有60度的雷達死角,要形成360度指揮能力,則需要2架空警-200升空進行編隊作業,效率不高。所以,在綜合上述兩點過程中,中國研發了空警-500預警機。
至於中國下一步預警機應該如何發展,尹少將在2016年9月26日接受權威採訪時「無意間」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運20改裝的空警3000...」。由於尹少將負責的是中國軍隊高新技術的預演分析研討工作,從他透露出來的消息,顯然是有一定分量和可靠性的,並且一直有人懷疑,從781到785中間的運-20運輸機實驗型號中,有一架已經在接受預警機的改裝測試。從我們現在實際需求來看,現在展開運-20預警機的研製生產工作是非常合適的。雷達方面,空警-500的量產已經驗證了中國數字陣列雷達技術的可靠,體積更大,探測距離更遠的雷達由運-20這樣的載機來承擔更為適合。而且預警機是需要在空中執行8小時巡邏的機型,飛行員、雷達操作員、數據分析和指揮人員都需要有個相對寬鬆的環境進行活動(保障飲食和個人清潔等),所以機內空間越大越好。再就是載機平台的國產化,可以避免未來量產時被人限制和加上種種制約因素,圖紙完全在手,改裝油、電、結構等方面都比較容易。因此,這個「空警-3000」的任務目前來看只能讓「胖妞」(運-20暱稱)去完成了!
單單從成本的角度來看,運-20改裝預警機並非是短期內最佳方案。首先讓運-20作為運輸機大批量服役才是關鍵,而替換下來的伊爾-76機型去改裝空中加油機和空中預警機更為經濟,並且我們已經有相關的經驗,操作起來更便捷。可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需要往遠看!多數中國空軍的伊爾-76運輸機飛行小時都紛紛突破「萬小時」大關,而如果充當預警機,按照一天8小時,一個星期飛5天,一年按照52個星期計算,再突破第二個「萬小時」大關也就不到5年的時間!這個消耗量確實不小,也是為何中國並沒有急於大規模的改造伊爾-76成空警-2000的一個原因。畢竟預警機一般使用年限要到20年左右,10年不到就退役太不划算了,因此等待運-20改裝「空警-3000」從長遠角度來看,反而更經濟。
目前,儘管關於運-20改造的消息比較少,可中國能夠自主選擇的平台還是相對較少;C-919客機最早要年底首飛,定型量產最快要5年,採用全國產系統替換出可用的軍用載機,那是6到7年以後的事情了,我們真的等不起。所以,眼下最適合的,也是當仁不讓的承擔起中國下一代「軍用平台載機」的機型,這個任務只能交給「胖妞」去完成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867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