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東風21C飛彈發射畫面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067期】近日,中國央視闢謠了前段時間瘋傳的所謂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的發射圖片,稱其是東風-21C中程彈道飛彈,並對火箭軍某飛彈旅進行了報道。伴隨著美韓薩德反導系統的即將落實,中國已經開始針對性的展示自身力量,因此,有韓國媒體表示,中國強大的飛彈部隊,已經讓韓國感受到巨大壓力。
那麼,東風-21C和東風-21D之間到底存在哪些差異呢?其實,這兩款飛彈都源自中國於1970年代末開始設計的東風-21中程戰略戰役彈道飛彈。而東風-21則是根據張愛萍將軍「巨浪上岸」的指示,以巨浪-1潛地彈道飛彈為基礎設計的第二代中程戰略戰役彈道飛彈。該彈於1989年定型並裝備二炮,該彈發射質量14.7噸,最大射程達3000公里。由於要遂行戰略威懾,因此戰鬥部為1枚600公斤的威力為30萬噸TNT當量的熱核彈頭,命中精度300-500米。
圖為東風21C飛彈
1980年代末,二炮開始推行常規飛彈建設,並形成了中程常規彈道飛彈的作戰構想。在此構想中,二炮裝備有精確制飛彈頭的中程彈道飛彈,可以有效彌補中國海空軍國境外作戰能力較差的弱點,可對美國部署在中國周邊的固定軍事設施進行精確打擊。2002年12月,東風-21C常規飛彈首次飛行試驗成功,2007年裝備二炮相關部隊,並於2009年10月1日首次在國慶60周年閱兵式上亮相。
東風21C彈發射質量16噸,最大射程超過1700公里,命中精度50米。彈頭則有核彈頭換為常規子母彈,並加裝多種彈頭誘餌,使普通反導系統難以攔截,主要用於打擊機場、港口等面狀目標。東風-21D則是中國在東風-21C基礎上研製的專用於打擊航母等高價值海上巨艦的反艦彈道飛彈。該型飛彈最大射程有所增加,達2700公里。
圖為東風21D飛彈
相比東風-21C飛彈,東風-21D更擅長打擊時間敏感目標,如:海上高速移動中的航母。與東風-21D加裝了4片彈翼,並採用了獨特的制導方式,可能為主動雷達+紅外成像雙模製導,這樣就避免了雷達被干擾、欺騙後,彈頭無法擊中目標。東風-21D飛彈的出現可使中國在太平洋力量平衡中扮演角色發生巨變,它成為嚇阻美軍航母編隊肆意進入中國近海實施軍事干涉的「殺手鐧」。
儘管東風-21C和東風-21D系出同門,且發射車外觀極為相似,但進過仔細觀察,還是可見細小差別,比如:東風-21C發射車的飛彈發射/儲備筒的錐形頂蓋要比東風-21D鈍一些。尤其是底部地面接觸部位,東風21C是採用多個液壓柱支撐,東風21D則採用接觸面積更大的橡膠底座,這一差距可以直接辨別兩者的型號。還有就是兩種飛彈的再入大氣層彈道軌跡也不同,東風-21C基本還是高攻角彈道,而東風-21D則是與巡航飛彈類似的平直彈道。由於冷戰期間,美蘇簽署《中導條約》銷毀雙方的中程彈道飛彈,因此東風-21系列中程彈道飛彈毫無疑問成為世界最先進的同類型飛彈。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