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330億 128個飛彈發射單元 自認擊落伊朗戰機卻惹麻煩

滿載飛彈的大型軍艦一直是艦隊的重要力量。財大氣粗的美國人就製造了27艘接近萬噸的重型巡洋艦,試圖和航母一起成為海上霸主。但在其強大作戰實力的背後,也鬧出過不少烏龍,甚至釀成悲劇。這就是美國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研製於上個世紀70年代,從80年代開始陸續開工並製造,到1994年停止建造為止,建造了27艘。其目前仍然在服役,和俄羅斯的光榮級飛彈巡洋艦、基洛夫飛彈巡洋艦一起,成為了目前世界上僅剩下的三級巡洋艦。

提康德羅加級的建造來源於美國希望建造一種具備強大防空和對海作戰能力,可以承擔航母艦隊保衛任務或獨立承擔海上作戰任務的新式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的定位是數量和質量相結合,採用常規動力而非昂貴的核動力,這也和蘇俄的基洛夫級巡洋艦設計思路不同:基洛夫是作為艦隊作戰力量核心設計的,噸位比提康德羅加大得多,而且根本不用在意成本,採用昂貴的核動力和各種新式武器,但製造數量很少,充當壓軸的角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美國海軍的戰鬥核心是航母,其他一切艦艇都是為航母服務的。

提康德羅加級的最大排水量也就是全重接近1萬噸,這在水面作戰艦艇中還是相當可觀的。當然,提康德羅加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其武器系統。從第6艘開始,提康德羅加級的武器得到了飛躍式的提升:其上面搭載了當時,或者說到現在也是最先進的宙斯盾系統。

宙斯盾系統的兩大核心:SPY相控陣雷達和MK41垂直飛彈發射單元。相控陣雷達的多目標掃描能力是傳統雷達不能比擬的,可以很方便的鎖定並引導飛彈攻擊大批空中高速目標。而垂直飛彈發射單元從80年代開始被美國和蘇聯廣泛採用,這種方式大大增加了軍艦防空飛彈的密度和發射速度,改變了傳統搖架式防空飛彈系統裝彈有限,再裝彈時間長的弊端,迅速成為了各國競相模仿的對象。

提康德羅加安裝有16組八聯裝的MK41垂直飛彈發射單元,一共128個單元,超過了後來阿利伯克級的96個單元,火力密度十分驚人。實際運用上,提康德羅加級可以在發射管里裝填標準2防空飛彈、反潛飛彈、戰斧飛彈等等。進行現代化改裝後,還可以裝填多枚海麻雀式近防飛彈增強近距離防空能力。

安裝如此多高新裝備的提康德羅加級造價自然十分昂貴:90年代最後數艘提康德羅加的報價就達到了30億美元!放到今天,大概相當於50多億美元,也就是330多億人民幣!只有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才造得出20多艘。

提康德羅加級最出名的事件不是在戰場上,而是一次烏龍釀成的悲劇:這也和其宙斯盾系統息息相關。

1988年7月,提康德羅加級的文森斯號正在伊朗附近海域執行任務,並一度與伊朗方面有所摩擦。7月3日,一架滿載乘客的伊朗航空公司的空客A300客機正常起飛,途經波斯灣飛往目的地。悲劇就在這時發生了:文森斯號上的艦長和雷達識別官看著雷達螢幕上客機的光點,恐懼的認為這是一架伊朗空軍的F14重型戰鬥機正在逼近:他們估計這很可能是伊朗針對之前摩擦的報復。F14戰鬥機的掛載能力極強,很有可能威脅軍艦的安全。艦長最終下令立即發射飛彈將其摧毀,不進行進一步的目標識別,先下手為強,對著客機打出了兩枚標準2防空飛彈。伊朗客機當即被擊落,飛機上200多名乘客和空乘人員全部遇難,釀成了震驚世界的悲劇。事後,艦長和其他軍官還一度認為自己打下的就是一架伊朗的F14戰機,但隨著難以狡辯的事實的曝光,這位艦長才意識到自己惹下了大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838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