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陸自最大規模實彈演習現場
北京-東京論壇27日在東京舉行,雙方官員在開幕式上說了很多為兩國關係打氣、圓場的話,兩國各路精英在5個分論壇上深入溝通,積極尋找中日關係「止跌回升」的良方。這些努力應當說彙集了雙方的善意,而實際上中日間這種嘗試一直沒有中斷。
然而,中日關係如今很糟糕,而且接下來的趨勢也不容樂觀。兩國實際上已處於「冷和平」狀態,當務之急是要努力防止雙方關係滑向冷戰。
中日在外交上已近乎全面競爭,相互公開攻擊,將對方描述成反面角色。中日現在都在對方的「不友好國家」清單中排在首位,兩國民間的相互負面感受越來越強,逐漸變得冰凍三尺。

迄今為止中日尚未形成全面軍事緊張,但兩國正呈現出越來越視對方為假想敵的趨勢。雙方一邊逐步適應了釣魚島附近的摩擦,另一方面對兩國艦機發生擦槍走火的擔心頻繁走進公開討論。對於萬一發生中日軍事衝突,兩國社會似乎正在完成心理準備。
中美關係的緊張空氣這些年在增多,但其演變是漸進的,仍有較多確定性。最近這些年真正變了的是中日關係,它的性質與過去不一樣了,而且未來高度不確定。中日這些年積蓄了大量怨氣,這些怨氣有可能導致雙方在一個短時間裡都變得十分衝動,從而出現對危機管理的失控。

冷靜分析,中日兩國關係此一時彼一時,雙方現在並沒有需要傾力一搏的根本矛盾。兩國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是意氣之爭,釣魚島問題恐怕是當今世界實質爭議規模和所吸引的力量投入最為懸殊的衝突。中印之間的領土爭議規模要大得多,雙方卻能讓該問題冷卻下來,對兩國關係的負面影響最小化。轟轟烈烈的釣魚島之爭與之一比,它早已遠非僅是「領土之爭」就一目了然了。
中日的地緣政治較量很大程度上變形了,這當中日方的心理扭曲是主要原因。日本土地上仍有大量美國駐軍,主權有一定殘缺,過去它的驕人經濟成就對這種局面是一種安慰。如今它在經濟上遭遇「迷失的20年」後,自信的支撐被折斷了。可以說,日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面臨著一時理不清的諸多戰略念頭和幻想。
一衣帶水的兩個鄰國深陷僵局,這不是普通的地緣政治僵局,大量歷史恩怨和記憶把兩國衝突之間的縫隙塞得滿滿的,即使是意氣之爭,兩國當下也都感到沒什麼迴旋餘地,更無退路。化解僵局首先需要時間,時間除了有沖淡作用,還能帶來一些今天可能想不到的外部環境變化,最終出現柳暗花明。

為此,中日兩國需要至少做到以下兩點。
第一,盡最大努力防止兩國軍事力量的擦槍走火。一旦那種意外出現,它對兩國民間情緒的衝擊將是海嘯式的。千萬不要給兩國社會「憋著勁兒要出口氣」的潛在衝動提供機會,那有可能通向兩國關係的徹底潰堤。中日兩國都應當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打第一槍」的堅決自我約束,這須是誰都不突破的紅線。
第二,中日經濟合作的規模仍然很大,它對雙方關係不轉向冷戰提供了決定性的牽制力。兩國政府應高度關注彼此民間經濟合作衰減的任何動向,防止政治冷淡朝經濟領域的斷崖式擴散。保持較大規模的中日貿易和人員往來將有助於防止兩國間的思維徹底政治、軍事化。

在中日兩國不斷變化的關係格局中,雙方各自提供了一些變量。中國持續高速發展、包括軍事力量在內的綜合國力日益強大是基礎性變量,日本政治不斷右傾化、對華政策愈發強硬化則是最突出和最具挑戰性的表現。
中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友好時代中短期內不太可能回來了,雙方要面對現實,先維持住「冷和平」,然後為再一次關係正常化創造條件。不朝冷戰走恐怕是雙方社會的共同意願,既如此,兩國就應有足夠的智慧和耐心做到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812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