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調發布隱身AX1戰機 3大致命缺點完敗殲20
2016-09-27 13:49:13來源:海外網T大T小
海外網9月27日電(王騰)近日,日本向美國訂購的首架 F-35A(AX-1) 戰鬥機公開亮相。這是日本向美國訂購的第一架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抓開啟日本空中防禦力量隱身之路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發布會現場非常隆重,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杉山良行出席並發言,場觀眾在閃光燈和煙霧的烘托中,看到戰機並持續長時間鼓掌。
日本AX-1戰鬥機發布會現場
AX-1戰鬥機在經過了數次「模型」展示後,終於迎來了真機
日本一直將F-35戰鬥機視為其空中力量隱身化的重要一環,與其他各國不同的是,日本採用了「技術引進」的方式進行本土化生產,而非英國、加拿大等國直接購買整機。這一大膽的嘗試為日本贏得了積累航空技術,尤其是軍事航空技術的機會,使得其在東亞地區的空中力量具備了與中國空軍「掰手腕」的資本。
AX-1由三菱重工生產 假想敵系殲-20
在發布會上,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杉山良行(Yoshiyuki Sugiyama)和在座觀眾開了一個玩笑。他在會上指出:「我期待次世代戰機能與日本遊戲手柄相結合。」這一說法充分顯露了他對這型戰機的自信和期待。AX-1的說法只是個幌子,核心依然是F-35。這一點非常類似當時的F-16戰機和日本J-1戰機的關係。「生產+重命名」已經成為日本航空工業慣用的手段。
早在2011年日本發布「心神」計劃時,殲20已為其主要假想敵。圖為日本雜誌模擬殲20被擊落。
日本一直苦盼的藉助F-35改變中日之間戰鬥機不對稱格局,不論是中國的殲-20曝光還是不斷的試飛、疊代,日本媒體均予以了高度的關注,日本軍迷與雜誌也是各種模擬中日兩國空軍的實力對比。然而,AX-1自去年發布起,真機未見到,但模型卻已不下三件。
在2011年底,美國和日本簽署了關於採購42架F-35A的計劃,當時的合同總價是200億美元,大約一架要5000萬美元左右,不過不排除日後繼續漲價的情況。合同中,日本要在本土的三菱重工建立組裝廠,並負責戰鬥機的維護技術培訓等工作。從時間節點上來看,日本的AX-1戰機不論是試飛、量產、服役的周期,都與中國殲20戰機高度重合;從裝備數量上看,由於是引進授權生產,數量上自然會比中國自行研發的殲20要少。
發生尾部爆燃事故的F-35戰機,整個飛機後半部被燒黑。
戰機穩定性成疑 暴露三大致命缺點
美國等國家聯合生產的F-35A是日本基於高度厚望的五代機型,首批4架F-35A預計在2015年9月29日下線,日本取名為AX-1。不過值得一提的事,儘管F-35A常規起降戰機和F-35B垂直起降戰機存在著同一機族的關係,不過二者之間零件互用程度不高,F-35A的產品線想要轉換成F-35B仍然需要大約6個月的時間,而且只是組裝線,上下游供貨產業鏈條都需要調整。
而F-35A型號的第一個缺點則是穩定性問題,就在日本舉行發布會的當日,美國空軍基地的一架同型號戰機發生了發動機起火的事故,整個戰機被燒得面目全非。更讓人對戰機性能產生質疑的是,事故發生之時沒有任何的預兆,在起飛前的飛行檢查也未發現任何異常。從戰機的角度來看,如果是人為導致的事故,尚不會影響飛機型號本身的安全,但是如果是設計層面的問題,則有可能直接讓該型號戰鬥機背上穩定性不強的「鍋」。
日本「出雲號」兩棲艦是一艘明顯的航母平台,多家外媒認為,「出雲」號可被用作航空母艦。
第二個問題是升級困難。如上文所述,F-35B是基於F-35A的垂直起降型號。日本擁有了如「出雲號」這樣的兩棲直升機航母,如果一旦垂直起降戰鬥機裝備,那麼將意味著日本將變相擁有了數艘航空母艦。但產品線的轉換卻是日本短時間無法攻克的難題,究竟是把有限的生產資源生產普通型號,還是直接生產垂直起降型號,這成為困擾日本航空工業的難題。
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最切實際的,那就是量產數量。中國航空工業有過引進型號授權生產的先例,而日本臨摹了中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做過的事情。儘管這樣生產會降低技術成本和投資成本,但生產數量將受到極大限制,在未來中國殲-20成建制構成空中戰鬥力之時,日本的AX-1也許連兩個像樣的編隊仍拿不出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982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