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戰車主炮鬧出笑話,打不穿大陸裝甲只好全換掉

Alinna ...| 2016-09-27| 檢舉

2000年前後,台灣地區決定根據最新趨勢,研製雲豹輪式裝甲車。

這一戰車在規劃中具有戰略機動性高,成本較低,可作為多種戰車的通用平台的優點。

但研製到了高峰期,雲豹輪式裝甲車鬧出了一個笑話:採用的主炮打不穿目標

當時,台灣地區軍備局、科學院決定自行研製20毫米機炮炮塔,這樣可以提高本地化成分。

但科學院工作、軍備局生產機炮項目深入進行之後,軍方發現這一20毫米機炮,將無法擊穿大陸方面正在研製裝備的裝甲車前裝甲 —— 其中一大原因是大陸方面當時若干全新裝甲車,包括了04步兵戰車、05兩棲步兵戰車先後服役。台灣方面的20毫米機炮原本可以對付的大陸老式步兵戰車,例如86式已經退居二線,不再是大陸一線主力部隊的主力步兵戰車。與此同時,大量由04步兵戰車等新型底盤為基礎的多種改型戰車開始服役,這也讓台灣20毫米炮的攻擊效果顯得非常無力。

雲豹輪式戰車在系統綜合一體化、信息化等方面有一定特點

與此同時,台灣軍方發現20毫米炮管壽命也沒有達標。審計工作結果顯示,科學院研製的20毫米機炮炮塔,炮管壽命在設計時已經達不到台灣軍方提出的必須超過射擊8000發無故障的最低要求。審計也以官方定論的方式證實,新的20毫米機炮確實無法擊穿大陸先進裝甲車的前裝甲。於此同時,大陸的若干標準化新型機炮開始服役,即便老式的機炮也有25毫米口徑,新型則主要為30毫米口徑,威力比台灣研製的20毫米機炮大很多。而且04步兵戰車還配有一門100毫米炮,可發射飛彈,台灣雲豹輪式戰車迫切需要裝上更大威力的主炮。

最後綜合考慮下來,軍方決定取消20毫米炮塔研發項目,雖然浪費了不少錢,但為了作戰效果,決定讓科學院重起爐灶,研發30毫米機炮和炮塔。台灣地區「監察院」為此還對軍方等單位進行了「監督修正」。在監督修正過程中,爆出了更多的問題,據稱軍方原本用「戰備急需」作為20毫米機炮立項的理由,為科學院獲得了研發款項。可是在具體決策中,最初構想的雲豹步兵戰車使用美軍現役25毫米機炮的總體布局,卻被改成了考慮20到40毫米各種機炮,再後來又變成了最小的20毫米口徑。於是科學院拿到的項目就是研製20毫米機炮,這一過程被認為有「貓膩」,部分專家質疑軍方是不是有意從威力不足的機炮開始立項,再嘗試中途將項目改為尋求更大威力的機炮。

本來台灣軍方計劃中的「迅馳專案」,將在2015年前後批量裝備本地設計製造的雲豹輪式裝甲車。但軍方最終只得宣布因為機炮設計項目全盤推翻,所以戰車計劃也只能延誤,預計2019年才能大量投產。但也有媒體分析軍方把一切原因說成是機炮項目的問題,並不公道。

監督修正結果進一步認為,軍方拖延多時,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一直含含糊糊直到2010年才肯承認20毫米機炮炮塔項目無法滿足需求。科學院方面礙于軍方客戶的這一態度,也勉勉強強的在20毫米項目上耗時間,最終令整個雲豹項目延誤了好幾年。

在經過審計等工作之後,軍方和科學院終於正式上馬了全新的30毫米機炮、炮塔項目。這回科學院總算拿到了成功希望較大的用戶需求,自行研製雲豹輪式戰車全新的炮塔,但機炮部分則變成了直接引進美國30毫米鏈式炮,而不是自行研製火炮。這讓原本所謂儘量自製的決心又變成了泡影。

雲豹輪式戰車30毫米鏈炮研製項目相對順利,畢竟機炮本身不需要太多的研製工作。隨後這一炮塔裝車,向軍方進行了演示。新型30毫米機炮由美國ATK公司研製。原本台灣方面希望自行生產這一機炮,但是ATK公司開價等於2億人民幣的總價,令台灣軍方放棄了這一想法。最終直接向ATK公司購買了足夠的30毫米鏈炮,開啟了一個合作項目來解決裝車使用問題。同時雲豹輪式戰車還計劃使用40毫米榴彈發射器,這一項目進度沒有拖延,計劃中供需要給近400輛雲豹裝備這一武器。30毫米鏈炮則要裝載大概284輛雲豹上,計劃2017年全面投產。

這一30毫米鏈炮,具體型號為Mk44「蝮蛇II",這是美軍大量使用的M2步兵戰車車載M242」蝮蛇「鏈炮的發展型。這一火炮與大量裝備美軍的M242可以共用七成零件。採用30×173毫米北約標準炮彈,將配備穿甲燃燒彈(Armor-Piercing Incendiary,API)丶高爆燃燒彈(High-Explosive Incendiary,HEI)丶尾翼穩定脫殼穿甲曳光彈(Armor-Piercing Fin-Stabilized Discarding Sabot-Tracer,APFSDS-T)等等,可以對付的目標非常多樣化。威力比M242多了20%。炮管採用鍍鉻保護,這樣延長了炮管的總壽命。

蝮蛇家族三兄弟

Mk44鏈炮還可以進一步轉換為40毫米機炮,只需要更改炮管和少量的關鍵設備,即可改為使用40毫米大威力炮彈。就步兵戰車等輕型裝甲車而言,想要抵禦40毫米炮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需要大幅度增加前裝甲防護能力,意味著幾乎等於研製一種新型戰車,而且不會再是30噸級的輕型裝甲車。Mk44也可以改為發射美軍體積較小的30×170毫米炮彈。

Mk44鏈炮也被新加坡比奧尼克斯II步戰車使用,同時波蘭"狼獾"步戰車、瑞典研製的芬蘭挪威型號CV90步戰車,也使用這一火炮,因此裝備數量大,備件供應不成問題。

Mk44還是美國空軍、海軍的新寵。2007年時,美國空軍曾經計劃使用這一火炮替換AC-130U"幽靈"空中炮艇的25毫米GAU-12加特林機炮、40毫米博福斯機炮。但後來該項目被取消。部分美國海軍艦艇使用這一機炮,作為副炮,主要對付貼近美國海軍艦艇的可疑船隻、物體,也可以對付低速飛行器。例如龐大的「聖安東尼奧」級兩棲船塢登陸艦,就有不止一座Mk44鏈炮炮塔。據稱「自由」級、「獨立」級瀕海戰鬥艦也會使用這一機炮。Mk44鏈炮也被英國皇家海軍23型護衛艦採用。

台灣這一自製雲豹裝甲戰車的機炮、炮塔研製項目,一波三折,反映了台灣地區軍械研製領域存在的深入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84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