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討論「中美開戰」的內容較多,各種假設見諸媒體。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就炮製出一篇長達116頁的報告。報告雖認為中美開戰不可想像,但依然找出兩國可能開戰的理由。
報告說,中美兩國開戰並非完全不可能,兩國在多個地區糾紛中針鋒相對,確有可能導致軍事對抗和暴力衝突;兩國大批軍力挨得很近,如果發生意外事件或者某個危機過熱,雙方就可能有先發制人的想法。如敵意爆發,雙方都有龐大軍力、技術、工業實力和人員在廣闊的海陸空域乃至網絡空間作戰。美中開戰可能規模巨大,代價沉重,但並非不可想像。
其實,美國通過所謂的「中美開戰」報告、分析搞心理戰已非一次兩次,他們不僅通過這些報告、分析打心理戰,甚至還通過資本大鱷之口試圖給中國社會以威懾及恐嚇。
這種假設完全可不必遮掩,我們乾脆就假設一下,中美若開戰,誰是最後勝利者。這裡可以給出一個標準答案:中國必然取得最後勝利。這是中美開戰唯一的結果,不會有第二個。給出這個結論,不是非理性的熱血或狂妄,而是理性戰略分析和推演的結論。
6大因素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未來對美反擊作戰中,必然取得勝利。談到這裡,大家一定會感興趣,推演結果到底是什麼?借美國輿論引發的話題,不妨給戰友們做個簡單闡釋,談談這6方面因素是如何決定中國軍隊必勝美軍的。
一、中國只在自己核心利益被侵犯時才進行反擊。
中國的國家戰略核心是發展經濟,中國的國防政策是積極防禦政策,中國正在積極推動的國家政策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中國提倡的是「世界命運共同體」,大家共同發展,共同受益,共同繁榮。說白了,就是中國不希望爆發戰爭,只想發展經濟。很顯然,對中國來說,戰爭是發展之路被阻、核心利益被侵時,不得不操戈在手,保家衛國。中國絕無可能主動挑起與任何國家的戰爭,不會主動向任何國家開第一槍,但中國也絕不允許任何國家向中國開第二槍。
中國的基本國策決定了,中國未來參與戰爭必是被迫參與,必是在自己核心利益受侵不得不出手才會出手,當然戰爭也一定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中國的核心利益一定是在中國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中國可控的範圍內也必然是中國軍隊可控的範圍,在這一範圍內中國戰則必勝。戰爭打的是國家工業能力,打的是後勤補給,中國在自己需要維護的核心利益範圍內,後勤補給能力完全無敵,這一點決定了中國必勝。
二、面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3億中國人擁有必勝意志和決心。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會像中國人民那樣如此渴望國家崛起、民族復興。之所以有如此強的民族渴望,原因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的輝煌,在19世紀卻突遭滑鐵盧,遭受百年凌辱,成為西方列強刀殂下的魚肉。百年間,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在國家的苦難中死於非命。中國人有過這樣的屈辱史,如今中華民族正面臨偉大復興的最後一躍,此時若有人膽敢阻止這一切,那就是與13億多中國人為敵,必會遭到中國人民的全力反擊。
在這樣的民族意志力下,中國政府和軍隊必須將任何阻擋中華民族崛起之敵清理乾淨。為此,中國上下絕對不惜任何代價。這樣的國家意志、政府決心,請問美國有嗎?美國敢和這樣的國家、人民對抗嗎?如果不服,可以試試。當然,對美國及其盟友來說,結局恐怕要比六十多年前的那場戰爭慘澹得多。
三、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由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
可能會有人問,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由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與其它國家的軍隊有不同嗎?是的,這樣的軍隊和其它國家的軍隊存在本質不同。中國軍隊的最高指揮者是中共,中共的政黨邏輯則是代表人民的利益,這一邏輯決定了中共在指揮戰爭時,為的是整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誰的私利。與中國不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軍隊很大程度上是國家機構的戰爭機器,由於西方國家更多代表資本利益,所以他們很多時候的行為受資本驅使,很多戰爭與人民利益事實上無關。
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樣的軍隊,只能興對國家、民族有利的仁義之師,這樣的仁義之師必然也只會去為國家核心利益戰鬥,這樣的邏輯下爆發的戰爭,既不允許失敗,也不太可能失敗。
為什麼新中國後人民解放軍每戰必勝?從根本上說,就是這個邏輯。
可能會有人問了,難道中*共領導的軍隊就能每戰必勝?每戰必勝之「戰」如果指的是戰爭,答案就是確定的;如果指的是戰役,答案就是否定的。任何軍隊,在戰役上都不可能做到百戰百勝,戰役一定有勝敗。但戰爭不是戰役,戰爭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是政治的延伸。中共代表著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決定了中國軍隊不可能興不義之師,不可能去打非自己核心利益的戰爭。而對中國來說,關乎到自己核心利益的戰爭必然是中國的國家能力所及,這也就決定了中國軍隊必然取得每一場戰爭最終的勝利。
舉個簡單的例子。新中國成立後不到一年韓戰就爆發了,按照普通邏輯中國軍隊不可能取得對美戰爭的勝利。但是,最終中國軍隊從鴨綠江一直打到三八線,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戰爭邏輯並非普通的簡單力量對比。我們永遠要記住,韓戰是一場平局,但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戰勝了美國。
四、中國在西太平洋已經擁有對美的軍事戰略平衡能力。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今世界的和平得益於恐怖的核平衡。在戰略核平衡被徹底打破前,大國之間的大規模戰爭幾率極低。二戰後,美蘇冷戰四十多年也未爆發直接熱戰,根本原因就在於彼此恐怖的核平衡。
如今,美國在東歐、日韓部署反導系統,就是想打破這種戰略核平衡,試圖獲得予取予奪的生殺大權。但是,美國做到了嗎?顯然沒有。中國中段反導事實上已領先美國,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也已領先美國,中國在航空航天領域正在大踏步追趕,中國在常規武器領域雖然還與美國有較大差距,但大部分戰略武器中國已經開始趕上,美國頂多領先一代或半代,僅此而已。中國當然沒有形成對美國的壓倒性優勢,但美國現在對中國也開始沒了壓倒性優勢,中國的能力自保那是卻綽綽有餘。
如果中國與美軍在太平洋中東部或大西洋打一場海戰,毫無疑問中國海軍打不過,這是兩國海軍裝備和軍事基地的綜合軍事能力決定的。但是,中國軍隊不可能在非自己核心利益的區域去打仗,所以美軍可以戰勝中國軍隊的地方根本就不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所在之地,中國也就不可能去那裡和美國打仗。
現階段,中美爭奪的地方實際上就是西太平洋,如果中美爆發戰爭,無非就是四個地方:朝鮮半島、東海(含日本)、台海和南海。然而,在這些地方,中國擁有絕對的戰爭補給優勢。
現代戰爭打得是什麼?打得是國家的工業能力,打得是後勤補給能力,請問美國和中國在第一島鏈、第二島鏈以內打一場戰爭,美軍距美國本土那麼遠,補給靠什麼?能跟得上嗎?別忘了,美國第一島鏈的盟友都在中國的飛彈射程範圍之內,這些國家所能提供的補給能力是不可靠的。更何況,哪怕把日韓都算在之內,其可以動員的戰爭人口與中國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其可以投入戰爭的工業設施也比中國少得多。中國在戰時可動員人口高達七八億,這是美國盟友日韓可比擬的嗎?美軍航母再厲害,能比基於陸地的戰爭能力更厲害嗎?何況,中國還擁有多種反航母的殺手鐧。
所以,在朝鮮半島,60多年前美國就打敗了,今天依然如故;在東海、台海,美國同樣已沒有對中國軍隊的優勢;在南海,在中國種島後,美國航母在未來會越來越力不從心。某種程度上說,在南海與中國作戰,美軍航母就是活靶,不會有第二個結局。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在西太平洋任何一個地方,美國都打不贏中國。對美國來說,如果挑起戰爭而打不贏,那就是戰略上的大潰敗,也就必然成了中國軍隊的大勝利。
五、美國的霸權利益決定了這場消耗戰最先拖垮的必是美國霸權。
美國要發動對華戰爭,那必然是一場霸權與反霸權的戰爭。美國的目的是要維護其霸權,中國則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兩國戰爭的地點必然是在西太平洋。中美若開戰,如果打核戰爭,結果只能是同歸於盡,所以這種可能性極低;如果不打核戰爭,打常規戰爭,以中美兩國的國力,這必然是一場長期的消耗戰。
中國現在是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中國擁有最強的工業能力和工業人口數量。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和中國在西太平洋打一場消耗戰,最先耗不起的一定是美國。之所以這麼說,原因很簡單,美國和中國戰爭的目的是鞏固霸權,但和中國打消耗戰,結果必然是中東、東歐的戰略利益被俄羅斯和歐盟瓜分,如此將促使美國更快失去霸權。
一邊是戰爭的巨大消耗給國民經濟、民生帶來的巨大壓力,另一邊是更快失去的全球霸權帶來的內部政治壓力,美國堅持對華戰爭的理由是什麼?中國則與美國不同,中國被迫參與戰爭是保家衛國,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生存發展根本利益,這樣的戰爭是帝國主義強加給中國人民的,中國人民必須只能打下去,直到打敗帝國主義為止。如此邏輯下,誰先支撐不住一目了然。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如果美國發動對華戰爭,中國經濟也許會倒退20年,但國際地位一定會前進20年;美國則不同,不僅僅是經濟倒退一二十年的問題了,國家的國際地位將會倒退近百年,失去對歐亞大陸的強大影響力,被迫退回美洲,淪落為美洲的地區強國。
六、這樣只虧不賺的戰爭,難以獲得美國人民和資本家的支持。
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一錘定音,根本原因是美國人民支持美國政府參戰。美國人民支持美國政府參戰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國主義偷襲了珍珠港,使得美國人民認為必須保家衛國,這是一場迫不得已參與的戰爭。
二戰之後,有些戰爭美國打贏了,很多大的戰爭卻最終都打輸了。美國戰爭打輸的根本原因不是細節上的戰役打輸了,而是最終的戰爭輸了。之所以輸掉戰爭,根本原因就在於,當戰爭對美國來說只虧不賺時,無論是其民眾還是資本家,都不會再有打下去的動力,其結果也必然只能是戰敗、撤軍。韓戰、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無不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81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