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抱著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強國」夢想,一直積極發展海軍力量,特別是航母力量,曾為擁有亞洲地區唯一的雙航母編隊而自豪過。本世紀以來,印度一邊建造國產航母,一邊引進俄制航母子,以尋求新一代雙航母編隊,為了配合新航母,印度又購買了新型艦載機:米格29K,為採購該機印方可是花了大價錢。2004年,首批訂購發16架米格29K,花費了約7.4億美元,2010年,又追加訂購了29架,約為15億美元,合計以22億美元購買了45架艦載機,平均價約5千萬美元。這個明顯超過同期的市場價格,不過印度依然簽了合同,如今還想追加訂單,原因很簡單:沒得選擇了。
此前印度使用從英國引進的海鷂戰鬥機,1983年時,購買了30架,到了本世紀初時,印度即不得不考慮其替代機型的問題,結果卻發現無貨。由於那時的美印關係不佳,不可能獲得美製的F18,英國的海鷂戰鬥機則早已停產,連生產線都拆掉了。俄羅斯的蘇33也同樣停產了,俄方確實願意為印度恢復甦33的生產,不過那個價格太高了,畢竟為重型機,而且印度的航母個頭有限,不適合於使用蘇33這樣的重型艦載機,所以當米格設計局將米格29K方案擺到印度海軍面前時,印方連選擇的餘地都沒有:只有這一個型號可選。
米格29K為與蘇33競爭俄艦載機項目的失敗品,不過米格設計局並沒有完全放棄它,它的也確實為最合適印度航母的艦載機型號,也因此在印方的資金支持下,該項目重新啟動,成為俄羅斯最新,也是最先進的艦載機。它以舊方案為基礎,進行重新研發,其機體設計、航電系統和武器配備等大量應用了米格-35的成果。
印度訂購了米格29K之後,俄海軍也訂購了一批米格29K,替代壽命將到期的蘇33,這讓許多人以為,它的性能比蘇33更好。俄羅斯曾試圖向中國推銷米格29K,可惜被中國拒絕,究其原因很簡單:性能無法滿足要求。別看各方面對米格29K的評價不低,其實它存在的問題不少,主要受其輕型機的先天條件限制,它的航程依然有限,僅有大約800公里的作戰半徑,載彈量也不行,別看理論上達到5500公斤,可是該機無法使用彈射器起飛,載彈量實際受到嚴重限制,且缺少重掛點,以加掛重型彈藥,比如:反艦飛彈。
米格29K的實際表現也沒有傳說中的理想,不久前,印度審計部門發布報告中,對米格29K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詳細揭露,介紹到:因發動機,機身,電傳系統問題導致的無法出勤的情況。從2010年2月至今,因設計缺陷導致40台發動機,相當於米格29k所配備的發動機的62%不能使用,或者說,6成發動機已報廢。戰機實際性能比預想低至少2成,甚至接近於一半的水平。最終將原因,歸結於俄方生產質量控制低下,以及慘不忍睹的售後服務。
既便如此,該報告依然不得不承認:儘管與預期有差距和異常狀況,但是米格29K依然是技術上可接受的。至少它比以前的海鷂戰鬥機要強上許多,所以在今年將僅剩的11架海鷂戰鬥機做了退役處理。
如今印方一方面要求俄方解決技術問題,另一方面又與俄方討論追加訂單的問題,現已訂購的45架,遠遠滿足不了印度海軍的需求,除了追加訂購之外,別無它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72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