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9月25日報道,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9月25日在華東某機場宣布:空軍當天出動40多架各型戰機,前出西太平洋遠海訓練,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檢驗遠海實戰能力。
同時出動轟炸機、殲擊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例行性警巡。他表示,常態化前出西太平洋遠海訓練和警巡東海防空識別區,都是中國空軍維護國家主權、保衛國家安全、保障和平發展的需要。
原文配圖:中國空軍40多架戰機前出西太平洋遠海訓練。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分析,在此前的9月13日,中國空軍剛剛組織過一次多型戰機成體系大機群飛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當時中國空軍發言人申進科表示,空軍將常態化組織航空兵飛出第一島鏈遠海訓練。
不到兩周時間,空軍的出動40多架各型戰機再次進行了大規模的遠海訓練,只不過這次飛越的是宮古海峽。
另外申進科在在深圳特區國防論壇上介紹,空軍以提升實戰化訓練水平為牽引,飛越島鏈、管控東海、戰巡南海、礪劍高原,同時加快成體系發展高新武器裝備,推進空軍戰略轉型由量變積累向質變跨越。
從2015年3月30日,空軍轟-6K飛機首次飛越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遠海訓練開始。空軍航空兵5次飛出第一島鏈演兵西太平洋,其中3次飛越巴士海峽,2次飛越宮古海峽。
而對於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境界巡邏,和在南海附近空域的戰鬥巡航,都已經實現了常態化,這些不僅僅是在訓練戰術戰法,推動空軍在遠海區域的實戰化訓練,還顯示了空軍的戰略性質改變。
從原本的專注國土防空性質的防禦型空軍,向攻防兼備型轉變,按照「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構建適應信息化作戰需要的空天防禦力量體系。
申進科介紹,這次遠海訓練,空軍轟-6K、蘇-30、加油機等多型戰機成體系飛越宮古海峽。當天,40多架各型戰機從部署機場快速完成出動準備,快速飛赴西太平洋開展訓練,實施了偵察預警、海上突擊、空中加油等訓練課題,檢驗空軍部隊遠海實戰能力。
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近3年來,空軍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東海防空識別區航空器識別規則公告》,一直保持常態化空中警巡。
對進入防空識別區的外國軍機進行了監視掌握和識別判性,根據不同空中威脅採取相應措施,維護了國家空防安全。空軍將繼續毫不鬆懈地實施東海防空識別區空中警巡,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申進科表示,空軍戰略轉型的過程中,將一如既往堅持圍繞打贏目標的練兵備戰,緊貼使命任務、戰場環境強化實戰化訓練,不斷提升能力,維護國家空天安全。
空軍的武器裝備從量變的積累期已經接近質變。近幾年先進戰鬥機,大型運輸機,空中預警機等現今裝備的相繼列裝,不僅僅使中國空軍擁有阻擊來犯之敵的能力,更是已經有了邁出國門,在遠海區域阻擊敵人,維護國家利益和主權的能力。
未來飛越第一海峽的遠海訓練的常態化,將更進一步加強空軍的體系作戰進攻能力。更好的捍衛國家主權與國家利益,讓廣大人民對空軍更有信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69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