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器出口再傳重大捷報:背後的辛酸誰人知?

《簡氏防務周刊》日前報道稱,巴基斯坦方面披露已與奈及利亞簽署出口JF-17「梟龍」戰鬥機的備忘錄。這無疑是中國武器出口的重大捷報。雖然「梟龍」戰機出口奈及利亞的傳聞早已出現,但通過備忘錄的簽署,這筆重大的武器裝備交易距離實際達成又近了很多。

圖1:巴基斯坦裝備的「梟龍」戰機

長期以來,「梟龍」戰機的出口都是一個讓國內外關注的話題。畢竟,作為一款中巴聯合研製的戰鬥機,在不裝備解放軍的情況下,出口是該項目的核心目的。「梟龍」項目的最終成績,對中國航空工業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梟龍」的技術性能相比解放軍大量裝備的殲-10有明顯差距,更不用說新一代的殲-20。只不過,在中國出口的武器裝備中,「梟龍」也算是技術含量比較可觀的產品了。就目前來說,該機型更是中國在戰機出口領域的拳頭產品。殲-10畢竟是中國空軍的主力戰機,在出口方面還是有一定門檻的。至於FC-31,一方面項目尚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較高的價格也會成為其進入中國傳統武器出口市場的障礙。

圖2:巴基斯坦發布的「梟龍」戰機海報

在「梟龍」處於研髮狀態的那個階段,國內輿論普遍還是比較樂觀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不利因素顯現出來。多種競品對「梟龍」生存空間的全方位擠壓以及包括一些高技術裝備競標失敗的案例,使得悲觀的情緒有所增加。特別是曾經盛傳埃及將要購買「梟龍」,結果卻是米格-29成為了埃及人的寵兒。在遭受了一些挫敗之後,甚至一度有這樣一種觀點:「梟龍」定位不好,窮國買不起,想買三代機的國家又看不上。

圖3:「梟龍」整體技術性能達到三代機水平

所以,「梟龍」項目非常需要打開局面。雖然緬甸成為「梟龍」首個海外用戶的說法廣為流傳,但各種模糊的信息總是讓人不那麼踏實。反觀「梟龍」飛向奈及利亞的相關過程就更為清晰和明確。這個過程和結果無論對於「梟龍」的銷售方還是潛在客戶都是一個很好的信心積累。往大了說,還能夠對未來中國四代機的出口甚至中國高技術武器裝備出口格局帶來重大影響。

圖4:為謀求出口,巴基斯坦多次攜帶「梟龍」參加國際航展

「梟龍」為何在奈及利亞獲得了成功?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尼方2005年曾購買了15架殲-7的戰鬥和教練型號。熟悉中國軍機的駕駛和保養,顯然有利於「梟龍」形成戰鬥力。這也是說「梟龍」項目的成績深遠影響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根據。「梟龍」能夠紮根的市場,其維護體系和使用習慣的固化都將成為中國新一代軍機出口的重要利好因素。哪怕窮國的戰機也需要更新換代,更別說經濟尚可的國家。總有一天,他們需要性能更強大的戰機。那時,「梟龍」的用戶自然會對中國先進軍機有更多的傾向性。

圖5:作為一款輕型戰機,「梟龍」的使用、維護門檻相對較低

從整個中國武器出口的格局上來看,也需要「梟龍」發力。客觀地來說,在之前很長一個歷史階段中,中國的出口武器還是以價廉為主。比如殲-7、69坦克、「江湖」級護衛艦這些,都是屬於同期技術含量較低的武器裝備,因此武器貿易利潤低。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發展,自身的武器裝備體系已經實現了一個巨大的飛躍。這是中國出口武器裝備質量提升的基礎。顯然,高技術含量武器裝備的出口更有利於中國軍工和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梟龍」則是一個很好的契機,這款飛機在物美的同時兼具了價廉的優點,有成為中國中高端武器出口「標誌性產品」的潛質。該機型有高技術的特徵,技術跨度又沒有「過大」。購買戰鬥機絕對不是一個只看技術性能的過程。要知道,「梟龍」可以完成中小型國家對於三代機的絕大多數需求,包括制空、截擊以及對地、對艦精確打擊都無問題。購買、使用成本相對低廉,並且可以實現本地化生產的「梟龍」在市場上還是很有賣點的。無怪乎在擁有「陣風」、F-16併購買了米格-29之後,埃及仍然還在考慮「梟龍」。作為一個重要的中型國家,像巴基斯坦那樣擁有本國的戰鬥機研發、製造能力大概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圖6:「梟龍」並不能滿足高端用戶的需求,推出成熟的高端出口戰機也是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旦「梟龍」項目完全打開局面,其意義將遠遠高於引發全球關注的「HQ-9競標土耳其」。畢竟,戰鬥機領域的整體市場容量要遠遠高於遠程防空飛彈。奈及利亞購買「梟龍」戰機則很有可能成為打開局面的一把關鍵鑰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65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