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0年當中,解放軍投入大量力量建立起一套反艦戰術,並且為了這種戰術研發和生產出了電子戰飛機,電子偵察機,重型遠程戰機,遠程超音速飛彈…一系列武器。

但是,2015年和2016年的兩件事情表明,這種戰術還有一個問題存在。2015年3月,解放軍組織戰鬥機群飛向西太平洋的巴士海峽掩護海軍052B驅逐艦等軍艦出太平洋軍演。

還有本月,解放軍轟6K轟炸機,蘇30戰機,加油機,空警200預警機,殲11戰機和圖135電子偵察機前出太平洋。
到巴士海峽對在巴士海峽南側的美軍航母軍演,進行震懾和進行相關演習。但是,這兩次行動,都在第一時間被台軍偵測到。

在2011年,台軍就部署了AN/FPS-115「鋪路爪」遠程預警雷達。這種雷達系統由2000個陣元組成,可以探測2000公里距離目標,最大探測距離為5000公里。可以預警,跟蹤和數據處理飛彈發射。
另外,台軍還部署有多部長白大型相控陣雷達系統,使用工作為S波段,採用了6000個接收發射單元,具備頻率捷變能力,可在受到干擾時自動轉換工作頻率點。探測和跟蹤目標能力為高度2萬米,距離450公里。

台軍通過引進北約成員國廣泛使用的16號數據鏈,使地面、空中和海上平台與指揮中心之間實現數據信息的實時傳輸。並向美軍購買了16號數據鏈的終端設備「聯合戰術信息分發系統」(JTIDS)和「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
因此,只要台軍發現空情,實際上美軍也就自動獲取到了相關信息。而且由於台灣的地理位置,又很難繞開他的雷達探測和跟蹤。因此,難以對遠洋航母,發動空中突襲。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強大的電子戰和殲20隱身戰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