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日本早在2013年就已經單方面通過修訂法案將「自衛隊」改稱為「國防軍」,單純的名字改動其實在實質上已經在自衛隊內部發生了一些變化,有分析就指出這是日本突破安保法案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從軍政制度上看,日本雖然沒有常規作戰部隊的設置,但是其規模並不亞於周邊同大小國家,自衛隊編制總兵力約為24.8萬人。其中陸上自衛隊約15.2萬人,海上自衛隊4.5萬人,航空自衛隊約4.7萬人,共同部隊1200餘人,統合幕僚監部(聯合參謀本部)、情報本部人員共2000餘人。
另有即刻應變預備役自衛隊員47900人,預備役自衛隊員8千餘人,預備役自衛隊員候補4千餘人。這樣的規模其實已經超過美國一些重要盟友的規模,但是讓人非常驚訝的是日本的軍費開支達到世界前五,為593億美元,約占其GDP的1%。然而日本最高軍費開支的時候達到GDP的60%以上。日前,日本防衛省決定將在2015年的財年預算中,申請創紀錄的5.05萬億日元經費,預計將對「離島防禦」投入更多的財力。
這裡要說一下這個「綜合幕僚監部」,聽起來感覺就是政府部門的一部分,但其官職可不小。也就相當於我們的三軍參謀總部,統領自衛隊海陸空的發展情況。近日,日本自衛隊三軍綜合幕僚長河野克俊表示:日方軍艦像美軍一樣支持全球航行自由,不承認中國南@海島礁。同樣站在美軍的全球航行戰略一方給予最大的支持。
之所以日本高級軍事長官能夠這樣表態還是收了美國的很多好處,據外媒最近報道稱,美國專門為日本研製的首架F-35戰機將於9月23日在美國首飛。早在去年美國防部就已經表示最新研製的F-35戰機將首批部署西太平洋地區,而日本或者韓國將是第一批盟國名單。
然而就在9月18日,美國空軍宣布本土已經有十架最新研製的F-35戰機遭到停飛,據悉該型號是F-35A短距起降戰機,這也正是美軍準備賣給日本的型號。主要原因出在冷卻管絕緣層出現故障,雖然美國空軍隨後表示這停飛只是暫時的,但是有軍事分析指出,受到這個問題影響的將是整個生產鏈,受牽連戰機數量已經達到57架左右,其中有十五架已經交付美國空軍,冷卻管連結到機身的大部分電子系統和作戰系統,對戰機的損害是極大的。
(日本F-4戰機已經讓自衛隊難以對付周邊環境)
軍事評論員符義鵬指出,表面上美軍F-35的外銷並沒有出現重大問題,盟國也會很順利的拿到只是時間問題,但是F-35系列戰機已經經過了長達二十多年的研發,技術進度已經出現嚴重滯後。美國的武器裝備是自己規模化後再給別人,對盟友也是如此。日本希望通過先進戰機來制衡中國或者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其實是不現實的,一方面F-35戰機本身的製造成本已經遠遠超過當初的5000萬美元,整套系統單價已經達到了近2個億,日本作為合作方很難批量裝備。
另一方面F-35的故障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暴漏頻頻,最尷尬的可能也是日本自己了,又不能推脫,只能給你你就要。日本只能在輿論上做出一些能夠超過中國殲-20戰機的新聞來重整士氣。然而日本高層可能也已經意識到美F-35並沒有傳說中的那個穩定可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