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媒體《上報》報道,9月12日,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正準備前往林口視察指導陸戰隊66旅的前2個小時,7時10分在蘭嶼外海的空域發生了首次的台灣地區、美軍、大陸三方戰機空中"危險遭遇"事件!
此時台灣空軍作戰中心依狀況下令,台南與嘉義兩基地分別派出第一批次的"經國"號戰機與F-16戰機緊急升空到台灣南端空域警戒並監控這些飛機。
隨著情報資料與飛機飛行數據分析,這批解放軍飛機包括了蘇-30MKK戰鬥轟炸機、護航的殲-11B型殲擊機、轟-6與轟-6K戰略轟炸機、圖-135電子偵察機、用以預警、偵察和打電子戰的空警-200預警機以及伊爾-78空中加油機。
這10多架戰機、轟炸機與電子偵察機都是解放軍空軍的實施遠距離打擊的最精銳機種,所以,台灣空軍作戰中心持續加派F-16戰機升空。
知情人士表示,情勢會升高主要是此時在蘭嶼外海,美國海軍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斯普魯恩斯"號,執行完南海航行自由的偵巡任務,北返日本基地;
該艦一偵測到中國這批10多架戰機的航向巴士海峽朝它而來,緊急發出空中掩護,美軍立刻從那霸基地緊急出動8架F-15戰機與2架RC-135電子偵察機,急速飛向蘭嶼外海的空域。
雙方在蘭嶼的外海空域上接近時,以戰術"占高位"的飛行動作來分高下,因蘇-30戰機轉彎閃躲,結果進入了蘭嶼24海里的空域內,雖馬上調頭脫離;但台方戰機未有接到命令,只能在旁空域進行警戒。
此時,美軍戰機沒有進一步的靠近動作,解放軍也退一步在空域內進行警戒監控,最後雙方以電子偵察機警戒,各自朝北朝東飛行,也才結束了這場台方、美軍、大陸三方戰機空中"危險遭遇"事件。
這是一則來自台灣媒體的新聞,一般情況下,中美對於此類遭遇事件,只要沒有引發嚴重後果,都會在很長時間後才會爆出,可一旦遇到了愛嚷嚷的台灣地區參與進來,那麼,基本上會很快弄得舉世皆知。
也是多虧了台灣媒體的愛嚷嚷,不然我們還真的不一定知道中美會在巴士海峽有過這樣一次交鋒。
不過很顯然,中美的此類交鋒一定有過很多次,所以雙方才能沉著應對,對於遭遇的分寸拿捏得極到好處。但此次遭遇的時間太過敏感,所以,這裡面還是透露出一點耐人尋味的意思。讓我們來對這一事件做出一點分析吧,看看這次遭遇到底意味著什麼?
第一,美國對於南海的巡航已經成了常規化,但目前因為菲律賓突然變臉,美國海軍想要在菲律賓進行常駐保養和補給已經有些困難,所以,完成巡航的美國艦艇必須要回到日本的基地。而想要回到日本基地,巴士海峽就是一個必經之路。
第二,2016年9月12日,是中俄南海軍事演習的第一天。中俄南海軍演對外宣傳就和這個世界所有國家舉行軍演時宣稱的口號一樣,那就是不針對第三方。
但事實是,本次軍演,其實是俄羅斯配合中國海軍進行的一次實戰演習,號稱戰役級別的演戲。而眼下,中國海軍如果要面對一場戰役級別的海戰,戰場只能在南海。
因為東海自防空識別區劃定以後,美國已經基本不涉足此地,而日本對於我們在釣魚島的巡航,也是低調應對。在南海,還有誰能讓我們打一場戰役級別的海戰?除了美國,再無他國。
第三,9月15日,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子啊五角大樓和美國防長會晤,此前,稻田曾在美國的多個場合宣揚日本將更多介入南海,甚至有可能和美國聯合武裝巡航南海,但在和卡特會晤後的記者招待會上,稻田卻又聲稱,這樣的巡航需要和美國達成一致才可能進行。
很明顯,卡特雖然日本政府更多的給予美國在西太方面的支持,但對於日本參與南海巡航卻是不可置否。從稻田之前和之後的表現來看,美國並不希望日本太多的在南海宣示武力。因為美國在南海的博弈是關係到美國自身的利益布局,而並不希望給日本做嫁衣。
第四,9月1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紐約會見歐巴馬,李總理此行主要是參與地71屆聯大會議,並將會在聯大會議上作主旨演講,演講主題就是中國倡議下的世界管理新架構。
並在聯大會議後訪問美國的南北兩個鄰居-加拿大和古巴。作為東道主,歐巴馬在紐約會見李總理應該是一次禮節性的例行會見,但很顯然,李總理並沒有放過這個機會,他在和歐巴馬的會見中,明確提出了中國反對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薩德反導系統。
而在此前不久的杭州峰會上,習總雖然也和歐巴馬談論了很多敏感的地區性安全話題,但卻並沒有明確提出薩德問題。
可以想見,本次李總理提出這一話題,是有備而去的。也可以這樣說,19日中美領導會見的時候,中國手裡已經掌握了一張非常主動的牌。所以才嚴正的提出反對部署薩德。
以上四點,都是在九月份這短短十幾天內發生的,這其中如果仔細聯繫的話,我們或許可以看出近期內,中美雙方博弈上的一些高低。誰勝誰負,或許不能確定,但誰更主動一點,我們卻是可以看出來的。
下面,上一張圖片,我們可以從這張圖片里看一看上面台灣媒體發布的中美軍機對峙到底意味著什麼?而對峙的結果有預示著未來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將會是一種怎樣的趨勢。。
根據台灣媒體報道,本次中國飛機編隊是從廣東惠陽機場起飛,直接飛往巴士海峽的,而這一編隊很顯然和在湛江舉行的軍演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也就是說,這一編隊並不屬於湛江中俄聯合海上演習的一部分,而是有其獨立的飛行任務。
而同一時間,美國的南海巡航軍艦正在通過巴士海峽回到日本基地。作為目前南海如此緊張的膠著狀態,中國不可能不知道美國艦艇的動向,所以,我認為,此次編隊出動,本身並不是去挑戰台灣的防衛底線,而是具有實戰意義的對巴士海峽進行封堵。
其象徵意義就是一旦南海發生摩擦,我們就會把巴士海峽堵死,把南海和台灣以東的太平洋截成兩半,一方面防止南海的敵對武裝逃逸,一方面阻擊來自於日本關島方面的來援之敵。
這種態度反映了中國對於未來南海有可能發生戰事的應對措施。也是對於美國妄想在南海挑起事端的嚴重警告。
看整張圖片我們可以明白,中俄在南海舉行戰役規模的演習,其實也就是模擬了我們將有可能在南海發生的戰事,而一旦巴士海峽被我封鎖。
美國在南海的艦隊將會面臨孤軍作戰的窘境,這對於美國來說,是要冒著南海力量被中國全殲的風險。且中國也通過此次編隊飛行展示了我們可以做到的能力和敢於做到的決心。
而且,一旦中美在南海爆發這樣的對抗,我們就極有可能順勢拿下台灣。而占據巴士海峽的優勢,無疑可以一箭三雕,既可以堵住美國的南海力量,也可以阻擊日本的來援之敵,還可以控制住台灣以東的洋面,對台灣進行全方位的圍困占領。
這件事或許永遠也不會發生,可一旦發生,這就是中國戰略的明示,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明明白白的決心展示,才會進一步阻遏美國對於南海和台灣的干預野心。
美國很顯然明白這一點,所以,雙方在巴士海峽都是虛晃一槍,掉頭而去。各做各的事情,這也再一次證明了,中美在南海的博弈當下還是處於嘴巴上的較量,最終誰勝誰負,還要看誰更有敢於一戰的決心。中國很顯然做到了這一點。
而也正是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日本防相稻田朋美才急不可耐的跑到美國宣揚自己將積極參與南海的巡航活動。這裡面既有害怕美國就此放棄南海部署的擔心,也有它參與進來之後可以進一步挑動提高中美對抗級別的用心。
在當下石油能源為王的大趨勢下,南海的通行對於日本的確有著生死攸關的意義,一旦南海完全被中國劃為內海,那麼日本將會處於極大的戰略被動,從此以後就再也不能和中國在亞洲一較長短了。
雖然從實際上來說,日本已經失去了和中國一較長短的資格,但因為有著美國在亞太的存在,日本還不甘心就此雌伏。所以,它一定要想辦法把美國留在南海。而假如自己能夠參與進去的話,還可以尋機挑起中美之間更高級別的對抗,甚至冒險挑起中美之間的海戰。
這種冒險心理在日本是有史可查的,不管是中日甲午戰爭,還是中俄戰爭,還是全面侵略中國的決定,乃至於對於美國珍珠港的襲擊,日本都擅長用自己的冒險主義來博取利益的最大化。眼下,稻田朋美想武裝介入南海,我們就不得不提防日本故技重施。
而美國顯然也窺破了稻田的用意,所以對於稻田迫切提出的共同巡航並沒有積極迎合,雖然目前美國在南海也迫切需要第三方支援,但來自日本的支援只怕是他們不想要的。
日本一直以來都想把中美的角斗場放在南海而不是東海,就是想要坐收漁人之利,而對於自己的本土沒有影響。而美國在南海的第三方支援已經越來越渺遠了,菲律賓幾近反水,越南更是滑頭,到現在連歐巴馬倡導的TPP也不願意通過,而是等著美國國會審議的結果。
所以,越南就更不可能在南海問題上直接幫助美國和中國對抗。所以,中美在南海的博弈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候,中國是退無可退,而美國的身後卻有著廣闊的太平洋可以作為退路。
所以,意志較量的結果,一定是有退路的那一方做出讓步。日本想要在美國背後推一把,不但美國不願意,就是中國也不會放過它,我們會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在東海實行擠壓政策,迫使日本把精力放到東海。
本次中國戰機編隊劍出巴士海峽,是一個具有非常意義的舉動,我們在對付美國的挑釁的時候,從一貫的被動應對,變成了主動出擊。而台灣所謂的防禦和應對措施,不過是他們自己的自高身價罷了,在中美的大博弈中,還輪不到他說話。
當然,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就是,12號出現在巴士海峽附近的美國軍艦,是不是真的返回日本呢?或許他出現在這個地方是相對中俄軍演進行抵近偵察和監視,而我們封鎖巴士海峽的舉動,把他們嚇得屁滾尿流,只好宣布自己是返回日本。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此次前出巴士海峽,也有著為中俄海上軍演做清場的動機。
但不管怎麼說,本次中國戰機編隊的行動,無疑是在高調宣布,中國是有能力在南海這個廣闊的海空領域占據主動並全殲一切來犯之敵的。也正是因為這種宣示,才讓李總在紐約可以大聲對歐巴馬說"部署薩德,我反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