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多次報道中國將接收24架俄羅斯最精銳的蘇-35戰鬥機。交接工作預計在2017年全部完成,但也可能繼續訂購更多的更多蘇-35戰鬥機。
同時殲-20也已經小批量交付部隊使用,外媒認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個裝備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
此外,外媒認為中國還在大量裝備殲-11的最新改進型 —— 殲-11D。同時殲-16雙重任務戰鬥機在積極測試,預計已經極為接近初次交付使用。
因此,中國要在同一時期開始裝備了四種最新型戰鬥機!外媒對此評價中國空軍經費與絕大多數國家相比,堪稱極其充裕。
這還沒有考慮中國較早已經裝備的殲-10C戰鬥機。
在蘇-35方面,中國可能最終會向俄羅斯買下96架-120架的蘇-35,這樣的採購量能夠確保俄羅斯軍用航空工業得到足以生存發展的長期資金來源,使得俄羅斯可以心甘情願的將先進渦扇發動機等核心技術附送給中國廠家。
殲-16戰鬥機
可以說,中國可能通過這一雙贏方式,來解決中俄軍貿歷史上雙方之間最大的矛盾 —— 此前,俄羅斯擔憂中國獲得核心技術後,不再向俄羅斯訂購武器,導致經濟低迷的俄羅斯發展軍事航空工業的資金斷流;而中國則面對研製先進發動機的困難,且多次受到俄羅斯暫停供應飛機或者部件的干擾,影響其對俄羅斯的信任。
通過這一超級大合同,中國將可能向俄羅斯軍事航空工業注入200億美元,刷新俄羅斯武器出口合同金額之最。俄羅斯可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僅獲得足夠的資金,也可以保證整個俄羅斯戰機產業鏈有足夠的訂單維持運轉,進而爭取脫離困境,回到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上。
蘇-35戰鬥機的早期型號
最新引進的蘇-35,將為中國帶來AL-117S這一最為先進的俄羅斯發動機。這種渦扇發動機,可以令中國殲-11D、殲-16等戰鬥機的性能更進一步。但前提是中國與俄羅斯的合同必須包括了轉讓發動機技術這一細節。中國渦扇-10發動機也已經發展成熟,正在批量投入使用,但獲得A L-117S仍有很大的意義。
除此之外,蘇-35的機體結構也有了改進,內部燃油進一步增加至11噸,從而獲得了更為出色的續航能力和留空時間,更適合在廣闊的西太平洋地區作戰。即便是美軍F-22戰鬥機,也開始感到在西太平洋浩瀚無邊的空域中需要更大的航程,蘇-35續航能力的突破會給中國廠家帶來新的啟示。
據稱是俄羅斯唯一的女性戰鬥機飛行員:普羅托索娃
在中國自行發展的蘇-27戰鬥機深入改進工程方面,已經有多個重大改進型號誕生。殲-11D是最為接近於蘇-27的重大改型,但性能可謂空前強大。中國在蘇-27的國產化過程中發展的殲-11B,只是一個相對簡單的國產改進型號,戰鬥力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雙座型號殲-11BS,主要增加了雙座教練能力。航空母艦艦載滑躍起飛版殲-15戰鬥機,實際上來自於烏克蘭技術,與俄羅斯沒有直接關係。倒是中國研製的、與蘇-30最新改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的雙座雙重任務改型殲-16,代表了中國改進蘇-27的最新、最高成就。
據稱殲-11B改進型已經轉為使用西方風格的航空電子系統,例如全面使用國產化玻璃化座艙,先進操縱介面接口,開始使用以1553B數據總線為主幹的計算機與航空電子系統。這一配備「西方大腦」的殲-11B在信息化程度上有了比俄羅斯機型更深入的突破,提高了作戰效能。
殲-11D則進一步向世界最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水平逼近,可以和美國最新改進的F-15C戰鬥機相比。它配備了比蘇-27先進兩代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改進了前視紅外設備,配備先進飛彈告警與電子對抗系統,據稱融匯了殲-20使用的出色航電技術。據稱殲-11D通過改進機體結構,增加了攜帶重型裝備的能力,可以使用更大、更多的武器。雖然在機體材料改進上的工作有所反覆,但最終通過更多使用輕質合金和復合材料,改進了機動能力和隱身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7097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