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中國剛剛成立時期蘇聯被稱為社會主義老大,同時也是中國的友好夥伴。新中國剛成立就與蘇聯簽了友好互助的條約,並且對中國進行了大量的金錢和武器援助。在19世紀50年代初期,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工業設備,當時價值近7萬盧布,各種發電站、鋼鐵廠、製造廠都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項目,生鐵、鋼錠、鋼材等都更是能達到年產十萬噸規模以上,煤炭作為中國主要能源之一,開採量為每年1500萬噸。從1951年開始,蘇聯答應建造具備600架飛機飛機製造廠,讓中國具備自己的飛機製造廠,能夠自己自主自立的建造飛機。
在蘇聯援助中國的初期發生過很多不愉快的事,比如蘇聯不想放棄對旅順的鐵路控制權,蘇聯的也要求中國提供具有戰略金屬,比如鎢、錫等,這些物質可用於製造飛彈。雖然在這方面中國和蘇聯有點分歧,但總體上的方向依然保持一致化,蘇聯同時幫助中國重建了工業。1953至1959年,中國建立90多個大型企業,年產鋼鐵120萬噸,汽車、石油,航空,醫院等行業進行全面的恢復。蘇聯幫助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工業支持,制度改革,社會主義建設,為中國的初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以上內容上看,蘇聯完全是最中國的後盾,但是好景不長,從1960年開始到1980年代初,蘇聯開始就將飛彈瞄準中國城市。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與蘇聯的關係逐漸淡化,比如長波電台、聯合艦隊這樣的事件發生更加讓蘇聯放棄中國自己獨立發展。1963年試射的R36彈道飛彈能夠裝備核彈頭,能夠對中國城市進行核武器打擊。改進型R36彈道飛彈更是可以攜帶10個分飛彈頭,蘇聯在建造的飛彈基地能能夠對中國城市進行核打擊的數量大概有300多枚,中國這一東方雄獅身邊有一個蘇聯黑熊,中國的統治地位岌岌可危。
1991年蘇聯解體,曾經瞄準中國城市的核武器,也被聯合國剷除,原來那些瞄準中國的飛彈擺上了貨架,從此中國的邊境逐漸安定了下來,原來隸屬於蘇聯的軍隊也有部分歸屬了中國,成為東海艦隊一員,中國至此才解決了火箭危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