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國到79年,這一段時間中國狙擊手喜歡被人們稱之為「冷槍手」,正是由於中國在這段長達三十年的時間裡,對狙擊步槍及其戰術運用的認識不足,一直沒有列裝專門的狙擊步槍。最終,在對越自衛還擊戰初期,解放軍吃了越軍經驗豐富的狙擊手很多苦頭。
狙擊步槍分為兩種,一種是步槍加瞄準鏡的改裝狙擊步槍,另外一種是專門為狙擊作戰整體設計的狙擊步槍。二戰時期幾乎都是步槍改裝的狙擊步槍,在電影《兵臨城下》中蘇聯男主角所拿的M1891/30 PEM狙擊步槍就是從量產的M1891/30步槍中通過試射選出精度最好的一些步槍,安裝上PE瞄準鏡改裝成的。
抗美援朝期間,中國僅僅從蘇聯進口過少量改裝的PEM狙擊步槍供軍校教學使用,在抗美援朝中大多只是依靠神槍手的個人能力去狙擊美軍士兵,其中新兵蛋子張桃芳戰士苦練狙擊技能,在戰場上實現了用400多顆子彈擊斃美軍200餘名的戰績,打的美軍聞風喪膽不敢露頭。最終派請美軍最厲害的狙擊手埋伏單挑張桃芳,結果被張桃芳狙擊反殺。
其實,說白了張桃芳依然算是冷槍手而非專業狙擊手,沒有真正趁手的專業狙擊步槍,擊斃率自然下降很多。但是在1979年,對越反擊戰中,解放軍才徹底認識到了專業狙擊步槍的殺傷率驚人,越南擁有專業狙擊步槍的神射手讓中國軍人吃了很多苦頭。
最終應前線指戰員強烈要求,1979年6月下旬,兵器工業部召開會議,安排測繪、仿製繳獲的越軍蘇制德拉戈諾夫SVD7.62毫米狙擊步槍的任務。
SVD狙擊步槍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為狙擊而生的專業狙擊步槍,中國僅用半年就完成了79式7.62毫米狙擊步槍瞄準鏡的樣品生產,79狙於1981年試產並裝備部隊,參加了對越戰鬥。1985年正式生產定型,並重新命名為85式狙擊步槍。正因為它的加入,徹底扭轉了中國冷槍手面對經驗豐富的越南專業狙擊手的困境。
被譽為「老山第一殺手」的解放軍狙擊手向小平,曾在40多天時間裡,用31發子彈打死30個敵人,剩下1個被子彈擊中頭部成了植物人。從當時截獲的敵方通訊信息得知,子彈全部從陣亡越軍的頭部或胸部穿過。因此1988年5月被中央軍委授予向小平同志「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我們可以從中看出,這絕對是解放軍從非專業的冷槍手向專業的狙擊手一種重大提升,冷槍手張桃芳的擊斃率僅僅才50%左右,而向小平同志的擊斃率達到了90%以上,這樣的懸殊差距幾乎就是專業的狙擊步槍導致的結果,中國冷槍手在經歷了三十年的不重視終於開始奮起直追了。
(比如張桃芳神射手在抗美援朝後,轉為空軍殲擊機飛行員,沒有把狙擊兵種/技術流傳下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6768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