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第一艘航母001A開工之後,大家在欣喜之餘又有了一個新疑問:下一艘中國的航母會是什麼樣呢?猜測眾多,不過很多都圍繞著一個關鍵環節-彈射器。如果要最大可能的發揮艦載戰鬥機的戰鬥力,在200米不到的距離內讓艦載戰鬥機掛滿彈藥、加滿油料起飛必須需要彈射器。因此,中國彈射器的進程研發進程成為了頭等關注的大事件。隨著中國先後透露蒸汽彈射器和電磁彈射器都有同時研製後,這也讓大家更期待一個新問題:什麼時候會展開真正的彈射實驗?現在有答案了,就在今天來自網絡上的消息稱中國的」殲-15彈射型「已經進行了試飛,這無疑表明中國已經在準備進行全方位的航母彈射器試飛工作。而這架起落架異常粗壯的艦載機則成為中國不折不扣的新一代航母明星!
由於艦載戰鬥機彈射起飛基本上所有航母技術中的最頂尖的技術,這要涉及航母動力、航母設計、艦載戰鬥機、飛行員、甲板勤務人員等多方面綜合考慮。而且由於彈射器和艦載戰鬥機起落架之間至少承受瞬間數十噸力量的的兇猛衝擊,不僅僅會產生嚴重的金屬疲勞問題,同樣如果機體結構不加強或者艦載設備不經過強化。戰機彈射起飛後,輕則儀表亂飛,飛行安全無法保證,重者可能會造成整架飛機在被彈射後直接零碎。所以,要設計彈射器和艦載戰鬥機都是非常複雜的系統化難題。而對中國現有技術來說,最適合改進成彈射起飛的艦載戰鬥機無疑就是中國自行改進研製的殲-15戰鬥機。
僅僅從現在公布出來的圖像來看,「殲-15彈射型」的起落架進行了特別的增強,本來殲-15艦載型設計之初起落架就比尋常戰鬥機加粗非常多,畢竟在起飛著艦時承受得衝擊力至少是陸地的3倍左右。現在,如果要使用彈射器把28噸到30噸的殲-15戰鬥機,加速到250公里到350公里的離艦速度,期間重力加速度最快接近6g,這對戰機機體和彈射器的支撐滑塊等活動構件都是非常大的考驗。「殲-15彈射型」的主結構需要繼續增強,而「殲-15彈射型」機體內的主梁必然是增強的重點,至少會增加數百公斤結構重量來承受增巨大的衝擊力。同時飛控系統上也要應對這種「粗暴」的彈射方式進行修正,因為在彈射時從加速到飛離艦體前都是不受飛行員控制的,而在飛離艦體瞬間則要操控飛機準確爬升,這對「殲-15彈射型」是個非常大的考驗。從一些粗糙模糊的圖像上,我們不難看出這架用來實驗彈射器的「殲-15彈射型」外觀比一般殲-15顯得更「結實」,從另一個側面也印證了這種專門彈射實驗機型應該是做過更多的結構和外觀修改。
不過既然有了彈射器,無論是蒸汽彈射器還是電磁彈射器,我們都可以預期中國第二艘自行建造航母的發展了。由於一般航母至少會配備2條彈射器,這樣可以確保1分鐘內至少彈射2架戰機升空作戰,而美國人則是預備了4條,就是為了加速確保彈射的作戰能力。這樣算來,30秒彈射一架殲-15並非是「白日做夢」,而是完全可以預期的現實!至於其他機型,比如大家期待的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當彈射器到位後也不會成為問題。而且有了彈射器後,整艘航母的作戰能力和出動能力會獲得飛躍提升。參照美國小鷹級的搭載60架固定翼戰機和18架直升機的滿載情況,中國下一艘航空母艦搭載70架各型戰機完全不是夢想了,完全可以實現,這一切當然要拜彈射器所賜,這一艦載機數量也比較符合此前剛開展示的航母模型展示的預期性能。
追趕當然,中國歡喜自然有人愁。如果中國能夠在3到5年完成全部彈射科目,則意味著中國在所有亞洲擁有航母國家中成為絕對的強國,位列頂級也絲毫不過分。算上日本、俄羅斯、印度也沒有相同的設備可以在短時間內裝艦。不過這樣顯然會刺激」第一航母大國「美國的出手,畢竟美國要追求所謂「平衡」。此前美國曾和印度之間協商出口簡版的電磁彈射器,但是因為印度本身沒有合適的艦體和動力源來供給,而且美國對於這類高技術出口有嚴格的限制,雙方一直只是表面磋商並無實質進展。
在看到中國的彈射器開始試飛後,美國必然會非常著急甚至會可能支援全部技術團隊給印度,幫印度短時間內適配彈射器追趕中國,哪怕是蒸汽彈射器也可以。美國已經把F-16和F-18戰鬥機的組裝線允許出口到印度了,「守護者」(捕食者B型海上版)無人機也出口了。還有什麼技術不能出口的呢?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來,未來亞洲或許迎來一個新的航母造艦的大潮,但是可以放心的是,中國一定會引領這一潮流!大家敬請期待吧,祝大家節日快樂,中秋月圓確實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