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彈射版「中秋節」震撼曝光:未來中國艦載機的中堅力量

2016年9月15日,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這天,被軍事愛好者暱稱為「中秋」的殲-15艦載戰鬥機,出現了一個新的型號,網際網路媒體公布的照片顯示,一架起落架收放動作筒明顯加粗、雙前輪前部安裝了彈射拉杆的殲-15戰鬥機正在進行飛行訓練。有軍事觀察員對「迷彩派」表示,如果照片屬實,從外形來判斷,這應該是中國在殲-15艦載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彈射起飛技術驗證機

中國在殲-15艦載戰鬥機基礎上研製的彈射起飛技術驗證機

彈射起飛技術驗證機明顯粗壯的前起落架

2016年8月25日,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稱,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順利,正在按計劃推進。對於這艘依然採用滑躍起飛的首艘國產航母,外界對其關注大多集中在建造進度上,更多的關注甚至爭議,則是:中國下一代新型航母究竟會採取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

眾所周知,彈射起飛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較大的離艦速度,從而在有限的航空母艦飛行甲板上離艦起飛,它具有工作效率高、滑跑距離短、抗已成御風和航母搖晃等外界干擾能力強的特點,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艦載飛機起飛方式。

不過,不管是蒸汽彈射,還是電磁彈射,都需要研製彈射起飛型艦載機,早在2014年年末,國內某船舶研究所內的一架起落架部位明顯不同的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就表明,中國正在利用殲-15進行彈射起飛技術的相關研究。由於彈射起飛具有時間短、載荷大、工況繁雜的特點,因此彈射型艦載機首先對起落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為什麼能從起落架就能簡單判斷一型戰鬥機採用何種起飛方式的原因。

2014年年末國內某船舶研究所內的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

有軍事專家對「迷彩派」解釋稱,彈射起飛是在航母上用彈射器拖動前起落架對艦載飛機施加外力,使其能迅速增速,在較短的跑道上迅速升空,在這個過程之中,開始甲板滑跑時,前起落架會產生向後的彈性變形,在飛機被釋放的瞬間,會導致起落架以及起落架與機體連接處產生大幅振蕩,這種振蕩會對機體結構以及各種機載設備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所以如果殲-15艦載機要改為彈射起飛,相關結構肯定要進行改進,比如起落架除了加彈射拉杆外,還要進行加粗等強化方式,甚至與機身的連接點位置也要進行調整,以降低彈射起飛、著艦時對機體結構的影響。不過,彈射起飛會帶來飛機起降特性、飛行軌跡的精確控制、使用流程和操作方法的改變,這些改變都會直接影響飛機的設計,因此殲-15艦載機要改為彈射起飛,並不僅僅是外形上看到的僅有起落架部位作出了改進。

該專家強調,作為國產第一代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殲-15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雙座型號並將繼續改進,即使中國在未來的幾年中開始研製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但殲-15未來20-30年仍將是中國艦載戰鬥機的中堅力量,所以選擇殲-15作為彈射起飛的試驗對象非常合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611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