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中國軍事現代化及其在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咄咄逼人的舉動,迫使地區鄰居們做好行動準備,以應對它們所擔心的在不遠的未來可能發生惡戰的情況。
據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網站9月12日報道稱,日本、韓國、新加坡和台灣地區是該地區的主要軍火買家,就防務總支出以及用於人員開銷、作戰行動和軍事採購的年度預算而言,新加坡最低,為94億美元、台灣98億美元,而韓國和日本分別為350億美元和400億美元。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等國的防務總支出大大低於上述國家和地區,在40億美元至60億美元之間,無法採購大量現代化武器系統。

報道稱,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與大陸、朝鮮半島的任何一方(或者雙方)存在著矛盾,而且都面臨著彈道飛彈和洲際飛彈攻擊的威脅。作為回應,它們提高了自己的飛彈防禦能力,日本和台灣地區採購了「愛國者」-3型防空飛彈,韓國採購了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薩德」)。由於不存在來自鄰國飛彈的嚴重威脅,新加坡主要側重於採購中短程防空飛彈。
美國AMI國際諮詢公司顧問鮑勃·紐金特說,這些防禦系統包括海基反彈道飛彈系統。日本和韓國將繼續加大對「宙斯盾」驅逐艦武器系統的投入,同時維持足夠的水下能力,以保持目前的威懾水平。他說:「發展潛射陸上攻擊能力將大幅提升其潛艇部隊的戰略影響力。」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軍事轉型項目高級研究員理察·比青格說,從嚴格意義上而言,新加坡並未面臨來自中國的嚴重安全問題,「更喜歡使用『地區穩定與和平』或『打擊恐怖主義』等模糊詞語掩飾安全政策」。
4大軍火買家還對獲得第5代隱形戰機懷有極大的興趣,要麼研發本土的隱形戰機,如韓國研製的KF-X和日本的X-2「心神」,要麼採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戰機。新加坡、韓國和日本已獲准採購F-35戰機,但台灣還未獲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北京和華盛頓之間的政治矛盾。大陸已將向台灣地區出售任何先進戰機列為紅線,不論它是F-16C/D戰機還是F-35戰機。

與此同時,日本、韓國和新加坡已表示有意採購能垂直起降的V-22「魚鷹」運輸機。在空軍基地被飛彈或炸彈摧毀後,垂直起降能力可讓這些國家選擇繼續作戰。
日本和韓國的海軍是具備相當實力的地區軍隊,能夠在全球部署和作戰,它們將重點放在大型多用途飛機、兩棲戰艦和配備「宙斯盾」戰鬥系統的水面戰艦上。

比青格說,日本將繼續關注中國在東中國海挑戰其軍事力量的能力,尤其是雙方都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提出了主權聲索。日本的應對措施是擴大潛艇部隊,增強軍力投射能力,尤其是擴大直升機驅逐艦——出雲級和日向級驅逐艦的數量。它還用本土製造的P-1海上巡邏機升級了空中裝備。
促使4大軍火買家擴大海上軍備採購的另一大戰略因素是,過去15年,從根本上說自「9·11」以來,美國在艦船、飛機和人員數量方面的實力出現相對下降——特別明顯的是反潛作戰和反水面戰能力下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598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