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特武裝力量的組成部分中,也有一支非常具有震懾力的戰略飛彈部隊。這支部隊在沙特的歷次閱兵中經常出現,這種飛彈的具體型號是中國的東風3型。這種彈道飛彈的射程超過了2800公里,從沙特境內發射,既可以打到伊朗,又可以打到以色列。正是由於這種飛彈的存在,才奠定了沙特在中東地區的地位。那麼沙特當年為什麼要引進彈道飛彈,有為什麼偏偏選中了中國的東風3型飛彈呢?
一、面對以色列的威脅,沙特缺乏有效的震懾武器
1973年,中東戰爭又一次爆發了。美國總統尼克森堅決站在以色列的一邊,美國向以色列緊急援助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開始逐步反敗為勝,並且越戰越勇。在這樣的情況下,沙特等阿拉伯產油國只能通過提高石油價格這一種手段,正是由於中東各國大幅度提高了石油價格。才使得蘇聯石油有了世界市場,豐厚的石油收入使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底氣十足。進入80年代以後,以色列開始全力發展自己的彈道飛彈事業,已經研製出了射程超過1000公里的彈道飛彈。除此之外,以色列還擁有數量龐大的F15、F16機群。這讓沙特逐步意識到,自己想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完全壓制以色列是不可能的事情。雖然自己是美國的盟友,但是很明顯,以色列與美國的關係更好。
兩伊戰爭爆發以後,伊朗多次譴責沙特支持伊拉克的行為。伊朗揚言要報復沙特,這讓沙特十分恐懼。由於沙特與伊朗並不接壤,因此沙特需要一種遠程打擊武器。這種武器必須既能打擊伊朗,也能打擊以色列。符合沙特要求的武器只有彈道飛彈,當時世界上擁有彈道飛彈的國家只有那些大國。沙特是美國的盟友,向美國開口購買彈道飛彈問題不大。但是問題來了,美國軍隊中只有短程彈道飛彈和洲際彈道飛彈。洲際飛彈美國絕對不會賣給沙特,這是出於各方面的考慮。而美國的長矛短程飛彈的射程還不到200公里,這對沙特來說連塞牙縫都不夠。這麼近的距離根本沒有任何用處,因為這款飛彈在美國軍隊中一直被當做戰術支援武器來使用。
二、蘇聯有貨也不敢買,想來想去只剩下了中國
美國沒有沙特想要的飛彈,而蘇聯方面有。蘇聯戰略火箭軍十分強大,蘇聯的武器庫中各種射程的彈道飛彈十分齊全。從這一點來看,購買蘇聯飛彈是最合適的選擇。但是政治原因不允許沙特這麼做,當時美國和蘇聯正處於冷戰的最高峰。在這個時候,沙特購買蘇聯飛彈,肯定會引起美國的猜忌。蘇聯倒是巴不得拉攏沙特,因為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中具有極高的影響力,而且戰略位置也十分重要。但是沙特卻不敢與蘇聯親近,否則沙特很有可能被周邊的各國所孤立。沙特經過再三考慮,決定放棄蘇聯產品,他們實在是不想惹麻煩。既然美國和蘇聯都已經排除在外,剩下的候選國家也就之後英國、法國和中國了。
讓沙特十分尷尬的局面出現了,英法兩國雖然都有自己的彈道飛彈部隊,但是都是海軍專用的。這不是欺負人嘛,沙特如果有自己的核潛艇,還費這個功夫幹嘛。再者說,英法兩國也不大可能為了一個沙特而得罪以色列。英法兩國被排除之後,在所有的大國之中就只剩下中國。很無奈,當時中國和沙特還沒有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沙特只能通過與中國關係友好的巴基斯坦牽線搭橋,沙特駐美國大使秘密訪問了中國。他與中國商議了關於購買飛彈的事宜,當時的中國外貿儲備還不到40億美元。能夠通過這次生意增加外匯儲備也好,處於這方面的考慮,中國答應了沙特的請求。
三、到底是人民幣還是美元,沙特根本就不在乎
當時在中國第二炮兵的戰鬥序列中有三種型號的飛彈,但是沙特能夠購買的只有東風3這麼一種。另外兩種型號太強大,是絕對不能賣的。東風3型飛彈的最大射程為2800公里,能夠滿足沙特對飛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的要求。在商議飛彈價格時,中國代表伸出了一個手指頭。據說當時中國代表的報價是1億人民幣,而沙特代表誤認為是1億美元。就這樣,雙方達成了合作,簽署了總價值超過了35億美元的合同。這次軍售對中國的幫助很大,因為1988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才33億美元。沙特在得到了這批飛彈之後,的確引起了中東地區的動盪。從沙特的角度來說,它終於擁有了與其地位相符的利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