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這麼用F-35?中國飛彈逼美日改變作戰方式!

小米| 2016-09-12| 檢舉

日本這麼用F-35?中國飛彈逼美日改變作戰方式!

自日版F-35首飛以來,圍繞「肥電」的爭議愈發兩極化。有分析稱「日本F-35首飛壓制中國航母十年內難出東海」,亦有專家言之鑿鑿「日本想借 F-35戰機掌控東海制空權系白日做夢」。既然「戰爭是體系的對抗」,F-35將在美日海空體系中扮演什麼角色?日本又會如何使用這款「次世代戰機」?

隨著中國海空軍力近10年的飛速發展,日本越來越可能面對「一言不合就被丟飛彈」的窘境。試想一下:數十架轟6K、「飛豹」在殲11、殲10的掩護下,跨海呼嘯而來,爆出一波又一波「飛彈海」……日本僅有的6艘宙斯盾艦在飽和攻擊之下,很難逃脫被生生耗光防空彈,最終「殉葬皇國」的命運。

前日本防衛相中谷元就曾披露,中國轟6K轟炸機+CJ-10巡航飛彈的組合「已經成了日本的一大重要關切問題」。而日本正研究引進美國海軍的NIFC-CA,以對抗「中國飛彈威脅」。

日本希望以NIFC-CA對抗「中國飛彈威脅」。

什麼是NIFC-CA?

NIFC- CA是海軍綜合防空火控系統(NavalIntegrated Fire Control-Counter Air)的簡稱。目前美國海軍正在積極推進該項目。「西奧多·羅斯福」號是首艘裝備NIFC-CA的航母,而在此之前,已有多艘「提康德羅加」級和「阿利伯克」級戰艦測試了這一系統。

美國海軍的目標是通過NIFC-CA改變多平台「各自為戰」的局面,將每艘艦艇、每架戰機獲得的戰場情報整合,並分發共享,以獲得「協同交戰能力」(CEC)。這也是美軍應對中俄等國「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現實且為數不多的辦法。

NIFC- CA可以讓美軍「看不到但打得到」,即遂行所謂的「超地平線攻擊」。同時,NIFC-CA更多依託對現有平台的軟體升級與整合,相比真金白銀砸頂級裝備,便宜才是硬道理。也難怪時任國防部主管採辦、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弗蘭克·肯德爾,2014年會以此為「賣點」打動國會議員。

NIFC-CA是「海軍綜合防空火控系統」的簡稱。

按照美國海軍的設想,NIFC-CA以SM-6飛彈為核心,擔負反導+防空的雙重任務;E-2D「先進鷹眼」預警機與升級至基線9的宙斯盾系統負責搜尋目標;F-35具備傳感器和隱形優勢,可以在高威脅區域代替E-2D作為中繼節點和傳感器平台;無人機提供長航時大面積的監視與偵察(ISR);EA-18G「咆哮者」則利用電子戰能力干擾、壓制對手,尋求制電磁權;F/A-18E 「超級大黃蜂」則是系統中的「彈藥卡車」。

具體功能包括三個方面:

1.跟蹤與識別。綜合處理各平台雷達數據,得出目標航跡,各艦可據此進行目標跟蹤和識別。

2.捕獲提示。系統中任意(沒有追蹤到目標的)平台可依據提示迅速捕獲目標,統一感知戰場態勢。

3.協同交戰。綜合處理各平台傳感器數據,並迅速分發火控數據。

NIFC-CA讓防禦方的飛彈突破了火控系統限制,得以超地平線攔截對手,擴展了抗巡航飛彈飽和攻擊的能力,進而為攔截反艦彈道飛彈贏得了機會。

日本首架F-35今年8月24日首飛。

為什麼是F-35?

在NIFC-CA體系中,令SM-6得以延伸手臂的是E-2D預警機。可惜,面對中國未來的艦載遠程防空飛彈,「灰狗」運輸機出身的E-2D將很難有機會在中國艦艇的防區外,悠哉悠哉的收集情報。

這讓F-35變得至關重要——因為「肥電」是NIFC-CA中唯一的隱形平台。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約翰·理察森接受《國家利益》採訪時,也給予了這款遭受爭議的戰機很高的評價,「F-35是我們在空中優勢上的巨大突破。」

洛-馬高管也證實,在高威脅環境下,海軍將考慮用F-35取代E-2D鷹眼,作為中繼節點和傳感器平台。隱身能力將令F-35可以縮短被探測距離,「這將會提高NIFC-CA打擊一系列複雜目標的能力。」

相比隱身,軍方其實更看重F-35的傳感器優勢。其AN/AAQ-37分布式光學孔徑系統,可讓F-35在雷達不開機的情況下,被動探測空中和地面目標。此外,機體多處分布的熱敏探測器讓F-35具備了「被動球形感知」能力,提高了防空武器威脅下的存活率。

自衛隊已經購買了E-2D,並將宙斯盾艦升級到了基線9。

照貓畫虎擴散東亞

作為美國在亞太最大的盟友,日本從來都是在美國的技術優勢身後亦步亦趨、有樣學樣。對比美國海軍的NIFC-CA,人們不難發現,「悶聲大發財」的日本人悄然的配置齊了基本硬體:

1.日本8月與洛-馬簽署合同,將最新的2艘宙斯盾艦——「愛宕」升級到基線9,具備了發射或引導SM-6的基礎。

2.2015年11月,日本與諾-格簽署了首架E-2D採購合同,預計將於2018年交付。

3.2015年12月,日本於名古屋組裝首架自產型F-35。今年8月24日,洛-馬為日本生產的首架F-35首飛。首架自產型預計2017年下線。

4.從2002年開始,空自就使用F-15DJ戰機測試名為「戰鬥機搭載型電子防禦裝置」的電子戰裝備。雙座版的F-15DJ未來有望扮演窮人版「咆哮者」的角色。

5.升級後的F-2、F-15J則將是同樣窮人版的「彈藥卡車」。

在美國重返亞太、中國軍力崛起的兩大背景下,NIFC-CA對於夾縫中的日本顯得尤為重要。自衛隊以F-35+E-2D+「愛宕」構建的「窮人版NIFC-CA」或許並不可怕。而一旦日本將這些平台集成到美軍體系當中,美國指揮官可以讓日本人分擔反導或艦隊防空任務,他們將成為作戰節點的有力補充。

美國海軍2015年就曾向日本人誇耀,具備了NIFC-CA能力的「錢斯勒斯維爾」號是「世界最強巡洋艦」。目前這艘提康級巡洋艦隨第7艦隊部署在橫須賀。未來美日在NIFC-CA下的聯合作戰可謂萬事俱備,只差美國首肯。

美軍官員曾無不驕傲的表示,「NIFC-CA是一個能夠應對『現代挑戰』(暗指中國飛彈威脅)的巨大進步。」實際上,NIFC-CA不僅是一個升級項目,甚至是一種新的作戰方式。

更為麻煩的是,美國正在東北亞擴散這項能力——韓國的3艘宙斯盾艦「世宗大王」「栗谷李珥」「西厓柳成龍」均將升級至基線9。如同「薩德」一樣,這即是拉攏盟國的誘惑,也是未來對華博弈的籌碼之一。此外,韓國還準備從2018年開始,引進F-35戰機。

按計劃,美國即將在白沙試驗場進行NIFC-CA的下一步試驗——在新墨西哥的沙漠深處,F-35將利用自身傳感器探測目標,然後將數據發給「沙漠之舟」(LLS-1)陸基船舶模擬器,後者用SM-6攔截。後續還將測試NIFC-CA的多目標交戰能力。

具體結果如何?F-35代替E-2D的做法到底靠不靠譜?相信答案不久就可揭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570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