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上的兩個國家似乎大有引爆火藥桶之勢。薩德入韓風波未平,朝鮮又於9日進行了第五次核試驗,並且據稱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核試驗。面對這兩個任性的鄰居,中國的安全環境自然不無憂慮。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同時強烈敦促停止採取任何惡化局勢的行動。
第一軍情作者:秋褲叔
一直以來,有個傳說,說是一分鐘之內,朝鮮就可以用萬發炮彈,讓首爾變成一片火海。
有意思的是,這種說法還不只是一家之言。作為對抗的雙方,朝鮮和韓國乃至美國,在這件事上的口徑和調門高度一致。
我們不妨來看個究竟。朝鮮累計擁有的火炮型號和數量如下:一、牽引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火炮共3500門;二、自行火炮:122毫米、130毫米、152毫米、170毫米自行火炮共4400門;三、火箭炮:107毫米、122毫米、240毫米火箭炮共2000門。
上述各類火炮中,射程較遠的有三種,一是被稱為「谷山大炮」的170毫米火炮,共計700多門;二是240毫米火箭炮,共計400門;三是去年閱兵式上亮相的300毫米火箭炮,號稱射程200公里,不過是否已經實戰部署尚未知,即使完成實戰部署估計數量不多。
前兩種射程較遠的火炮,最大射程到底有多少?美韓情報機關掌握的數字是54公里和70公里。
美韓一方曾在多個場合宣稱,如果「谷山大炮」在38線靠前部署,並且與火箭炮搭配使用,確實可以「在一分鐘內對首爾及其周邊地區傾瀉上萬枚炮彈」。韓國40%的人口、以及全國的經濟命脈都在首爾城市圈內——朝鮮的這1000門重炮,毫無疑問對於韓國來說已經相當於核武器般的戰略威懾。
既然擁有這樣的強大的戰略威懾能力,朝鮮為何還有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居然冒天下之大不 一定要擁有核武器呢?
朝鮮播音員李春姬播報核試驗成功消息。
第一個原因:萬發炮彈讓首爾變成火海是一個雙方心知肚明的「偽命題」。
首爾距離38線約40-50公里,但並不是整條38線上都距首爾這麼個距離。真正最近的地方,通過地圖就可以看到,只有一個突出部——朝鮮只有把僅有的千門大炮全都部署在這一地區,才能打夠到首爾。
現代戰爭,絕對不可能出現一方開戰,另一方像木頭人一樣等著挨打的現象。美韓的戰場感知能力遠遠超出朝鮮幾個數量級,情報系統的靈敏程度在全世界甚至都可以排在前列。朝鮮軍力部署的任何風吹草動,在美韓軍隊眼裡只能是單向透明、毫無秘密可言的。
從作戰反應能力來看,美韓在瞬間對某一地域實施精確打擊與飽和攻擊的能力,自然也是十分明顯的。
目前,38線兩側有兩公里的非軍事區。在整個長長的38線上,朝鮮這一千門大炮也是分散部署的,有的甚至部署在了相當靠後的縱深,並沒有也不可能全部集中到38線距首爾最近的那個突出部。
在美韓全天候的偵察體系面前,朝鮮想在短時間內把大炮集中到突出部,根本無法做到不被感知。即使全部調動到到那個小小的突出部,反而會在戰術上給了美韓一個集中打擊和反制的大好機會。
在就意味著,假設朝鮮不按常理出牌,毫無徵兆地發射了第一枚炮彈,也絕對沒有機會發射出第二發。「谷山大炮」沒有裝備自動裝彈機,每5分鐘才能發射1到2枚炮彈,無法實現快速射擊。反之,美韓的打擊能力卻是以秒計的,也只有他們才真正且有1分鐘內摧毀朝鮮全部炮兵陣地的可能。
那麼,既然是這麼明顯的一個偽命題,為什麼雙方在公開宣傳中異口同聲、言之鑿鑿?朝鮮方面,是輿論戰和心理戰,對內鼓士氣,對外嚇敵膽;美韓方面同樣也是輿論戰,只有誇大朝鮮的威脅,美國才會方便實現自身擴充軍備等地緣政治目的。同時,這也是對朝鮮的某種哄騙,潛台詞是「我已經很怕你了,你不用再玩核武器啦」。
其實,韓方對朝鮮所謂的萬炮齊髮根本沒放在心上,但美韓的軍事實力卻確實讓朝鮮夜不能寐。
韓國的軍費支出是能夠進入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國家,空軍海軍實力均不俗,作戰飛機600多架,水面艦艇50多艘。駐韓美軍約3萬人,陸軍占三分之二,空軍不到9000,海軍數百人,武器裝備至少領先朝鮮兩個代差以上。
不僅武器裝備水平高,美韓的戰爭準備和日常訓練水平也保持在較高的強度上。近幾年,美韓多次舉行「乙支焦點透鏡」和一年一度例行的「關鍵決斷」和「鷂鷹」「禿鷲」等聯合軍演,無論名稱多麼花哨,假想敵只有一個朝鮮,作戰目標也十分明確,那就是模擬半島開戰5天之內,美韓將集中優勢兵力摧毀對方的戰爭基礎設施和有生力量。
對於這一點,雙方也都心知肚明,這個是真的,美韓確實有這樣的能力。
美韓這種聯合軍演的實戰性、對抗性和侵略性,對朝鮮形成了真正的威懾和巨大的心理壓力,朝鮮的不安全感與日俱增——可以說,駐韓美軍才是朝鮮半島不安全、不穩定的主要根源。
第二個原因:日本歷史上對朝鮮的侵略與傷害以及今日軍國主義的復甦,也給朝鮮帶來了強烈的不安全感。
朝鮮與世界上將近160個國家都建立了外交關係,這裡面卻沒有作為近鄰的日本。
400多年前,豐臣秀吉率兵兩次入侵朝鮮,被中原政權派兵趕跑。100多年前,賊心不死的日本捲土重來,這一次,中原政權已經腐朽沒落,甲午一戰不僅沒守住朝鮮,還丟了自己的台灣。
如今,日本軍國主義沉渣泛起已經不加掩飾,周邊飽嘗日本侵略之害的國家無不提高警惕,朝鮮自然也不例外。
相對於韓國,日本的軍事實力又高出一大截,包括韓國在內的整個朝鮮半島均在其野心之下,而且還遠遠無法滿足其胃口。
面對日本那雙時刻緊盯這塊肥肉的貪婪的眼睛,朝鮮當然做夢都想有個有用的武器壯膽。
與對抗韓國還能用「萬炮齊發讓首爾變成一片火海」來鼓舞士氣不同,朝鮮的常規軍事手段對日本毫無威脅可言,甚至連能夠拿來當宣傳素材的連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都沒有。
既然在常規兵力上無法實現,朝鮮就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玉碎」的核武器身上。
因此可以說,日本不滅的侵略野心,也是朝鮮發展核武器的長足動力和有力藉口。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美韓不斷加大對朝鮮的軍事壓力;同一時期,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跡象顯露出來。由此大約不到十年後,2006年,朝鮮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不得不說,美韓日的咄咄逼人,成了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最直接透因。
第三個原因:一顆稱雄世界的雄心。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封閉的朝鮮眼中,平壤,也許就是世界的中心。
在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方面,半島上的兩個國家一脈相承,都有稱雄全球的雄心壯志。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韓國開放程度較高,見的世面多了,對自己的定位就相對冷靜了一些;而朝鮮,則是將世界之巔的定位作為國家意志公開表述於各種重大場合。
不過,與這樣的定位和目標相匹配的,能有什麼呢?經濟、科學、金融、工業均不靈,最傳統的農業都不靈,只能寄希望於放一個大鞭炮了。
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是,從2006第一次核試驗,到2016年9月9日第五次核試驗,這10年朝鮮在發展核武器的道路上已經走了很久、很遠——如果了解朝鮮的既定國策的話,就會明白,無論國際社會給予什麼樣的壓力,已經很難改變這一事實和趨勢。
朝鮮半島複雜又不複雜。半個多世紀前的歷史已經表明,美國人想和當年對待伊位克阿富汗一樣想打就打,在朝鮮半島是絕無可能的;即使日本,當年甲午戰爭的那一幕也根本不會重演。
如果沒有中國,相信美韓早就一言不合打了過去,只要有中國在,朝鮮半島的和平就有基本保障。
因此,美日韓不斷加大軍事壓力,朝鮮卻有恃無恐,只把它當成加快發展核武器的理由和藉口。這樣不僅解決不了朝核問題,只會火上澆油,只會讓朝鮮更加加快腳步。
而明白這些淺顯道理之後,美國人還裹挾著韓國人不停挑釁,日本人還不停加碼——只能說明他們根本不在乎朝核問題的解決,相反他們會以為這樣麻煩最大的是中國因此何樂而不為呢。
這,就是朝核問題的根源:美日不嫌事大,朝鮮有顆雄心,韓國被迫跟隨三心二意,俄羅斯看看熱鬧……真正受到影響的是中國。朝鮮擁核與薩德入韓一樣,對中國都是具大的麻煩。中國外交部今日就朝鮮再次進行核試驗發表聲明,對朝鮮不顧國際社會普遍反對,再次進行核試驗表示堅決反對。
中方同時表示,將同國際社會一道,堅定推進半島無核化目標,堅持通過六方會談解決有關問題。
對於中國而言,眼下和未來無非各有10個字——
眼下:真誠努力不放棄,立足現實有預案。
未來:未雨綢繆巧設計,國家利益最大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