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0(北約代號「火鳥」)是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為解放軍研製生產的單引擎、全天候、多功能、採用鴨式啟動布局的第四代中型戰鬥機。1986年開始研製,到1998年試飛成功,數年後正式裝備部隊。
殲-10是解放軍先進的中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空中優勢戰鬥機
軍林天下特約軍事專家張達指出,殲-10是我國第一架大量採用復合材料製造的戰鬥機,在機頭設備艙兩側、鴨翼、襟副翼、垂直尾翼、腹鰭、發動機尾噴口均使用復合材料製造。主翼為三角中單翼,加上三角鴨翼組成近距耦合鴨式氣動布局。從外形上來看,殲-10仍然是中國戰機中外形最漂亮的,比「空中蔡國慶」好看多了。
殲-10最初使用的是俄制渦輪風扇發動機,後來隨著改良版國產渦扇-10發動機量產,後續都換成了渦扇-10發動機。
軍林天下特約軍事專家張達指出,殲-10裝備一台全相參脈衝都卜勒火控雷達,具有多種工作模式、超視距、多目標能力。最大搜索距離為160公里。飛行員還配備了頭盔瞄準具。座艙全玻璃化介面,配備一具平視顯示器和三具黑白或者彩色下視多功能顯示器。信息化程度極高,可以比肩殲-11。
圖註:殲-15與殲-11有相當的血緣
但是殲-10近5年一共摔了4架飛機,讓人對其分外關注。2016年5月12日海軍新聞發言人梁陽發布消息,11日19時30分,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一架戰鬥機在進行夜間訓練時失事,墜毀於浙江台州附近一家縫紉機廠廠區,造成部分建築損毀,根據目前掌握情況無人員傷亡,飛行員成功跳傘。海軍和東海艦隊迅速組織力量正在進行事故善後處置,事故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核實。 軍林天下特約軍事專家張達認為,殲10到目前為止共掉了幾架。比較近期的是2015年一架成飛試飛的時候掉了1架,2015年10月12號,瀋陽空軍掉了一架殲10,還有就是12月17號東海艦隊掉了一架雙座型的。加上今年5月11日這架,最近2年共摔了4架,其中2015年掉了3架!
【歡迎訂閱「軍林天下」網易號、一點號、頭條號、企鵝號,查看更多原創精彩內容。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公眾號junlintianxiayy(長按可複製)】
。。。。。。。。。。。。。。。。。。。。。。。。。。。。。
中國火箭為何無緣在國際上展露鋒芒 且看外媒如何評說
若說到對航天方面的投入,中國雖然比不上美國高達400億美元的投資,但卻也已接近60億美元超越了俄羅斯。所以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中國對太空領域的探索也是勢在必得。而這一發展趨勢也得到了西方國家的普遍認可。歐空局局長對此也無異議,可就算是中國如何努力,中國火箭卻仍然沒有獲得歐美商業訂單的機會,也就是說無法真正在國際邢台上展露鋒芒。
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為航天強國的指標就有好幾項,首先要看其發射次數,2015年中國共成功進行了20次航天發射任務,這一成績足以讓世界各國認識到中國的航天實力了。其次就是要看運載火箭的實力,長征-7號火箭的運載能力達13噸已于海南成功發射,而長征5號也會在12月之前發射,屆時將實現中國火箭25噸的運輸能力,無論是航天載人飛行器還是中國自主空間站的發射都沒有任何問題,而技術上雖非頂尖,卻絕對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其實航天發射也是都是考量一個國家航天工程綜合能力的。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若某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比如說美國太空探索公司的獵鷹-9火箭就出了紕漏,雖然在專家分析來看是比較低級的失誤,可帶來的損失卻是巨大的。這其中固然是有商業公司過於在意成本和利潤的成分,但有時雖然明知如此,西方國家還是會選擇它們來發射自己的衛星。
英國有媒體報道稱其實中國發射火箭的成本與美國太空探索公司差不多,而且地球低軌衛星可能比美國公司還要低,但歐美在衛星設計開始時就制定了諸多前置條件及障礙。中國此前替美國發射「銥星」時曾深有體會,中國幾乎是觀光客,卻要承擔不能按時發射所帶來的巨額賠償,由此可見衛星發射生意有多難做。而且那時中美之間還屬於融洽年代。所以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來看,美國和其盟友都不可能會找中國做衛星生意的,就算是找各方面都和中國航天無法相提並論的印度代勞怕也不會找中國,所以中國火箭在國際商業市場上目前是很難有大展拳腳的機會的。
本文原創,來自於搜狐自媒體:談軍論戰
關註:談軍論戰,小編每日用言簡意賅表達方式,傳播國家最新軍事動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