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的新重機槍到底能打多遠?兩千米外都能輕鬆打掉美製阿帕奇/ 中國的一些重要數據差點被拿走,某些國家小動作對北京發明確

Alinna ...| 2016-09-04| 檢舉

上世紀的海灣戰爭中,美製阿帕奇直升機成了大明星,除了強大的火力,那麼厚重的裝甲,號稱可以承受12.7毫米機槍彈的射擊,這對於直升機絕對是極高的水平,自然得了一個「空中坦克」的名號。不過近年來,實戰戰例已打破其堅不可破的傳說,已連接被打下了多架。現在解放軍機槍手更可以說:兩千米外都能輕鬆打掉它,至於原因則只需要看一下,解放軍手中的新重型機槍就知道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比12.7毫米機槍的威力更大。別以為它只比12.7毫米口徑大了一點,威力卻已接近於20毫米炮,因為其使用槍彈原本為二戰時的反坦克步槍彈,以打坦克為目標造出來的東西自然是威力大了。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即仿製與列裝了俄式14.5毫米高射機槍,包括四聯與雙聯兩種型號,主要用於防空作戰,後來隨著新一代防空武器的列裝,14.5毫米高射機槍自然列入也淘汰名單,可是在本世紀初,我們又研發完成了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
它的特大特點就是:輕,採用了鋁合金和鈦合金材料,全重只有73千克,為世界上最松的14.5毫米高射機槍,它可以分解成七大部件,最大單件不超過16千克,以方便人工搬運,一個機槍班即可輕鬆攜行機動。同時,射程遠與威力大,介紹時稱2000米有限射程,實際要遠得多,除了原有型號彈藥之外,又研製了鎢心脫殼穿甲燃燒曳光彈;穿甲爆炸燃燒彈;保證其威力相當於20毫米高炮炮彈。這樣的威力別說打阿帕奇直升機,輕型裝甲車都可以隨便欺負,也只有重型坦克敢說沒事。

不要被它高射機槍的名子所誤導,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攻擊,稱為重機槍更合適,只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反正軍事術語中沒有變更過來。既然為地面作戰中的支援火力,那麼沒有計算機火控系統無所謂,缺少雷達的搜索目標,只能人工操作的問題在巨大的威力與超遠的射程面前根本不算什麼問題了!據說,它與20毫米高炮進行過對比試驗,因其威力與射程相當,但更輕便才取被相中,從而淘汰了20毫米炮。

73千克的重量確實不低,可是它與口徑相比,反而顯得非常輕了,特別是可拆解的特性,讓它非常適合山地或高原地區的作戰--對武器重量最為敏感的作戰類型。這樣一款可以徙步機動,火力又非常強的武器,對於步兵分隊而言,絕對是無法拒絕的裝備,2000米以上的射程,等於可以隨意壓制對方的步機槍火力,巨大的威力讓它可以輕鬆地解決任何一種目標,這樣的裝備對於敵人只能用「可怕」來形容了!
任何一種裝備都是作戰體系之中的一員,對它的技術要求自然著眼於技術需求,也就是所說:有什麼樣的戰術催生出什麼樣的裝備,本世紀初,人們對火力與射程的追求催生出來了大口徑狙擊步槍,也許它可以算是已淘汰的反坦克步槍復活,成為所謂的「新時尚」,如今讓大口徑高射機槍以重機槍的名義復活也不算什麼新鮮事了!

從近年以來的實戰情況看,大口徑機槍的戰術價值越來越大,以前各種7.62毫米機槍顯得不給力了。如此形勢之下,02式的出現可謂非常及時。它的優良性能得到國際市場的設可,編號QJG-02G式的出口型已經成了國際市場上的搶手貨,據說已出口多國,甚至已有照片證明它出現在戰場上。

。。。。。。。。。。。。。。。。。。。。。。。。。

中國的一些重要數據差點被拿走,某些國家小動作對北京發明確信號

自古以來,地理信息就被各國視為「國之重器」,不可予人。繪製敵方地圖是準備戰爭的「必修課」,奉送自己地圖則是割讓城池的「見面禮」。

近年來的新聞報道常有外國人非法測繪的消息,每每在網絡上引起爭論。不少人認為,衛星技術這麼發達,誰還用去現場測繪啊,你攔著有什麼用? 現在衛星技術已獲得大規模應用,普通人都能通過谷歌地球即可獲得解析度相當高的衛星照片,那麼像新聞中這種人工的地面測繪、觀測是否還有重大價值?這種看似落伍的人工測繪,對我國的國防安全是否構成了重大威脅?

現在幾大航天大國的偵察衛星的影像解析度、GPS的定位精度已經可以達到亞米級的水平的確可以做到了對目標大部分細節的基本研判。各類衛星都為傳統的測繪工作帶來了巨大便利,但這些即便是達到軍密級別的零點幾米的定位精度、分辨精度,也都是「相對精度」。借於此,是可用來確定兩個(或多個)座建築物、目標之間的相互位置。但若通過遠程武器對這其中某一座建築進行精確打擊,所需要的並非這種「相對精度」,而是這座目標建築在在坐標體系中的具體位置,也就是「絕對精度」。

美國的KH-12「鎖眼」偵察衛星推測模型,推測解析度為0.1米,每顆造價高達15億美元,最後一次發射時在2005年。

目標的「絕對精度」的獲得採集,往往是通過已經知道的某一位置信息來計算獲得。這個已經知道的某一位置,就是通常各國在測繪中構建的基準點和坐標體系。由於各國測繪中所構建的基準點和坐標體系是各異不同的,所以即便是我國的GPS測繪基準點在些地方也是能公開看得到的,但對於這些信息國外還是無法為其所用,還是不能輕鬆計算出我國境內「感興趣」的某一目標的精確位置「絕對精度」,還是需要利用設備實地勘測測量,需要對GPS數據進行校對驗證。如果沒有通過地面輔助手段來進行定位校準,就會由於衛星自身的軌道原因對圖片的地物定位產生較大的誤差。

簡單而言,即便是當下的衛星航天技術水平,通過偵察衛星、GPS定位也是尚不足以測繪出目標的精確數據、詳細信息,對於重點目標還是需要派出人員進行現場勘測和比對驗證。這也是必不可少的情報搜集手段之一。就像日本人闖入的寶雞、秦嶺腹地就是「盛傳」的中國重要核心涉密軍事目標區域。

非法測繪的日本人

再看衛星偵察,無論其解析度多高都是無法提供目標的精確高程。目標的海拔到底多高,從衛星照片上根本無法精確定位。那麼在軍事打擊中所會遇到的問題,以巡航飛彈為例來看,就會影響巡航飛彈突防中飛行高度的設定,飛行高度過高就是會容易被地面防空火力擊中,飛得太低就會有途中墜毀的風險。特別是在多山山區,目標的高程信息尤為關鍵,關係到飛彈的命中精度,畢竟精確彈藥打在山頂,或山底還是山腰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非法份子在當地測量幾個控制點,就可以轉換成敵國飛彈系統的坐標,然後就可以直接打擊了。因為在軍事應用上,衛星影像有很大的局限性,必須通過地面實地測量校正才能加以彌補。反之,有了精確的實地測繪地理數據,就能夠用于軍事活動的線路規劃,導航,定點打擊等活動,那就意味著這些目標可以隨時被飛彈等遠程打擊武器鎖定,戰時就會遭到異常精確的打擊,危害可想而知。

美國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NGA)的標誌徽章

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美軍及其盟軍作戰指揮使用的主要是紙質地圖,通過電話線傳真地圖和圖像資料,每天還需要派飛機向航空母艦傳送有關數據,戰場地理空間信息的時效性大打折扣。轉而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伊拉克戰爭中,實現了除了少部分用特殊材料印刷的地圖外,幾乎所有戰場上的準確而詳實的地理空間信息均以數字格式通過分布式網絡,實時或近實時傳送給作戰部隊。美軍軍事測繪部門的測繪保障為美軍戰場上的」絕對優勢」奠定了基礎,為美國當局制定伊拉克作戰方案和戰場形勢分析提供了充足的客觀依據;為戰區指揮官、聯合部隊司令部和作戰部隊對複雜的沙漠地形信息的需求提供了實時而有效的情報保障;為各種精確制導炸彈和地面武器提供了精確的數字地圖。軍事測繪保障貫穿著戰爭的準備、進程及掃尾階段。美國的媒體因此讚譽到:「軍事測繪部門撥開了戰爭的迷霧。」

平時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人員,他們與旅遊者不同,他們對風景不關心,拿著類似指南針的坐標定位設備或地形圖,像在找尋某件物品。他們往往利用GPS接收機採集具有明顯特徵的房屋角、獨立大石、獨立大樹等的坐標,再將前進路徑或採集的信息在地形圖上標註。在軍事管理區,發電站等敏感地區附近生活的群眾,如果發現陌生人員有採集坐標的舉動應該及時向公安機關或部隊舉報。維護國家的安全做到人人有責!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449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