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介入斯里蘭卡內戰:被猛虎武裝游擊隊打的傷亡慘重

Alinna ...| 2016-09-03| 檢舉

猛虎解放組織能夠成功並生存下來的主要原因就是它得到了來自印度泰米爾族人的持續不斷支持。對它的補給支援不但來自於海上的船隻,而且還有空中的飛機:印度泰米爾人自已擁有幾架小型運輸機用於向賈夫納地區投送裝備和彈藥。

斯里蘭卡政府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新德里對此採取某些措施,但是印度政府對此卻不予理睬,特別是他們的政客更不願意看到印度教泰米爾人被斯里蘭卡政府軍打敗。

最終,科倫坡不得不求助於印度的敵人巴基斯坦。這當然又引起了印度的強烈不滿:新德里迅速展開外交攻勢,向斯里蘭卡施壓要求其停止在賈夫納半島的軍事行動。印度在外交無果時決定實施武裝干涉。1987年6月4日,數架印度空軍安-32運輸機在第7中隊的幻影2000戰鬥機的護航下向賈夫納地區的泰米爾人空投了食品。

經過多次談判,1987年7月29日,科倫坡和新德里同意雙方共同努力實現斯里蘭卡的和平與穩定。在此背景下,印度決定沿泰米爾猛虎組織和斯里蘭卡陸軍交火線一帶部署6000名全副武裝的印度維和部隊(IPKF)。印軍方迅速行動,一天後他們就開始了空中部署行動:30架安-32、6架安-12B和4架伊爾-76MD型運輸機載著部分印度維和部隊和裝備抵達了帕萊。

一天後即7月31日,印軍主力部隊乘坐印海軍的一艘兩棲運輸艦,攜帶重武器和主戰坦克以及第125中隊的米-35直升機、第109、119直升機小隊的米-8直升機也抵達了帕萊。

剛開始,印度人確實也成功地維持住了一個脆弱的停火局面,但不久後在整個的和平進程中一個重大的失誤開始顯現出來,因為並沒有將泰米爾猛虎組織納入和談的進程中,並沒有問它是否願意在現有的條件下接受停火協議。

到1987年10月份印度維和部隊增加到25000名時,印度和泰米爾的緊張關係出現了,當時印度海軍的巡邏機開始攔截為猛虎組織運送補給品的艦船,印度維和部隊試圖解除猛虎組織的武裝。沒有多長時間在同一個月,雙方的直接對抗就爆發了:泰米爾人開始在斯里蘭卡北部和東部實施一系列攻擊印度駐軍的行動,作為反應,印度維和部隊開進了賈夫納地區。

1987年10月份,幾架印度米-8直升機將一大批突擊隊員運送至靠近賈夫納的瓦薩瑪(Wassama),開始執行搜繳武器和彈藥的行動。當時,在該地區和賈夫納差不多有近2000名猛虎解放組織戰鬥人員,他們對解除武裝有著不同的看法,部分人員對印度突擊隊開了火。

在這種複雜危險的局面下,激烈的戰鬥一觸而發,印度突擊隊損失慘重。印軍維和總部接到求救後迅速調派了一個師的兵力,裝備T-72主戰坦克和BMP-1步兵戰車向北開進,試圖封鎖賈夫納半島猛虎組織基地到東面的地區。印度特混部隊的攻擊遭到了泰米爾人誓死的抵抗。

11月3日,印度又組織了新一輪軍事行動,在陸軍米-35和海軍印度豹直升機的支援下,數千印軍向猛虎組織陣地發動了衝鋒,但在對方的全力阻擊下,行動還是以失敗告終。很明顯,印軍要想鎮壓泰米爾抵抗組織必須組織更大規模的攻擊行動。

11月底,印軍發動了一系列機械化進攻,在火炮打擊和米-8、米-35直升機上百次的近距空中支援下,賈夫納半島絕大部分地區都已千瘡百孔,印度維和部隊付出了262名人員陣亡、927名受傷的代價,但泰米爾猛虎組織還是沒有被消滅。不得已,印軍開始與猛虎解放組織談判,雙方達成協議,猛虎解放組織的地方部隊解除武裝,以此作為印軍維和部隊撤出賈夫納地區的條件。

解決方案遠非完美:斯里蘭卡陸軍馬上填補了印軍撤退後留下的空白,他們被部署到了賈夫納半島一線的幾處基地。而且,泰米爾猛虎組織實際上對於真正執行雙方達成的協議也沒有一點興趣,不久之後他們又開始對地方上的陸軍基地發動攻擊了,最後目標又瞄準了印軍維和部隊,期間這支部隊的人數已增加到了5萬人,他們的任務已經不是控制停火而是試圖保護斯里蘭卡陸軍免遭泰米爾人的襲擊了。

在1998年年中的時候,印軍在賈夫納半島的總人數已劇增到10萬人。由於形勢沒有絲毫的好轉,科倫坡政府開始與猛虎組織的領導人舉行談判。1989年,雙方終於商定組織一次相對公平的政治選舉。斯里蘭卡人民相信一個新的和平時代即將到來,即使政府軍與猛虎組織的衝突每天仍在繼續。但事態發展卻並非如此。

這時候,印度除了在斯里蘭卡還在其它地方與泰米爾人進行對抗。1988年11月3日,馬爾地夫的泰米爾族人突然發動針對地方政府的政變,印度政權迅速對此作出反應。當天下午,印空軍第25和第44中隊的伊爾-76MD運輸機運載了1600名傘兵抵達馬國的赫爾胡勒(Hullhule)機場,幾分鐘後印軍就控制了該機場。

當天晚上,更多的伊爾-76MD運輸機還有一些安-12B型和安-32型運輸機從印南部特里凡得琅又運送了一大批增援部隊,另外還有數架米-8直升機也部署到了馬爾地夫。就在這次行動部署期間,政變的企圖被粉碎了,政變組織者逃竄到一艘名為「進步之光」的商船上,並將船上的人員扣為人質。

11月4日清晨,駐紮在果阿一處基地的印空軍圖-142和伊爾-38反潛巡邏機發現了這艘商船的蹤跡。在跟蹤二天之後,印度最終決定強行登船:印度海軍海王和印度豹直升機攜載突擊隊員降落商船,隨後發動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俘獲了了泰米爾叛亂分子,解救出了人質。

馬爾地夫的政變,以及印度在斯里蘭卡駐軍10萬都不能改變那裡的形勢解除猛虎組織的武裝這樣一個事實促使印度不得不開始從這個島國撤軍,1989年7月28日,印度首批部隊撤離斯里蘭卡,到1990年3月撤軍全部結束。

儘管與泰米爾人達成了停火協議,也舉行了民主選舉,但1989年至1990年這段時間猛虎解放組織還是發動了針對斯里蘭卡陸軍、警察部隊乃至平民的恐怖襲擊,光是這兩年時間估計就有3萬人陣亡。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最終又引發了一場大規模軍事衝突,直到1990年12月21日才達成新一輪的停火協議。

當時的斯里蘭卡總理普雷馬達薩對於這一結果不無得意,竟然公開宣稱這是針對泰米爾人的一場勝利--這一宣言在政治上是一個極大的失誤,脆弱的和平僅僅持續了短暫的兩天。

由於印軍在解除猛虎解放組織武裝的過程中損失慘重,印度國內的反戰呼聲使執政的拉吉夫·甘地政府難以為繼,不得不在占領賈夫納後不久宣布無條件從斯里蘭卡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印軍曾與1987年至1990年在斯里蘭卡執行維和任務,最多時兵力達到10萬人,但仍無法控制住當地嚴重的武裝衝突。最終黯然撤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438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