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方:解放軍將會在這七種情況下攻台

國際頭條| 2016-09-02| 檢舉

據台灣「中央社」8月31日報道,台「國防部」在當天上午送「立法院」的「2016年中共軍力報告書」「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劃報告」中,就大陸對台軍事作戰整備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其中,「2016年中共軍力報告」稱,大陸軍隊攻台可能時機包括台灣宣布「獨立」、明確朝向「獨立」、內部動盪不安、台灣獲得核武器。


兩岸和平統一對話的延遲、外國勢力介入台灣事務、外國兵力進駐台灣等,大陸持續要求解放軍如期於2020年前完成對台用武全面性作戰能力整備,作好作戰計劃。

「五年兵力整建及施政計劃報告」稱,解放軍目前已具封奪台灣外、離島登陸戰力。至於大陸攻台,包括「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奪占外島作戰」等4種模式。


報告稱,台軍將以「強化信息作戰能力」「提升彈道飛彈防禦能量」等為整建方向。

解放軍一集團軍連夜調兵 令台坐立難安

8月29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報道,解放軍第一集團軍近日在東部沿海地區展開跨海登陸演習,其中提到該部隊的炮兵旅訓練內容中包括了「濱海列陣,夜間跨海偵察」和打擊目標的演練。

而25日的《解放軍報》曾報道,該旅進行了「對海打擊演習」。綜合上述報道,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解放軍第1集團軍遠程火箭炮旅在裝備新型遠程精確制導火箭彈後。

8月中旬,1軍遠火旅部隊在西北大漠進行實彈射擊演練

首次實際形演練了以遠程火箭炮跨越海峽直接為登陸作戰提供火力支援的作戰能力,這對於解放軍履行統一祖國神聖使命的能力是一個跨時代的進步。

解放軍第一集團軍是對台軍事準備的重點部隊。

1軍炮兵旅新列裝的122毫米40管輕型模塊化火箭炮

29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第四版刊發文章《跨海攻堅,本領不能只是「航程遠」》,並配發評論《制勝陸海,視線要超越「諾曼第」》。

報道中提到,8月中旬,第1集團軍某師(觀察者網註:某兩棲機步師)進行海訓,進行了「連續31個小時不間斷的攻防較量」。

文章中提到了該部隊以提高海上作戰能力為標準的訓練事跡,報道中提到該部隊「突破了海上直航極限距離,還進一步規範海上搜救、綜合補給等10餘個海訓科目新標準。」


文章後面又介紹了一部分1軍其他部隊今年海訓中的一些新戰法訓法。


1軍遠火旅旅長孫衛鋼在央視節目中接受採訪

如「兩棲戰車群即將抵近一線灘塗,某團團長朱偉依據海上偵察實時回傳的戰場情報,及時調整作戰部署並傳到各作戰單元;特種兵機降至目標島嶼後,利用雷射照射系統,精確引導陸航實施空中打擊;某炮兵旅濱海列陣,夜間跨海偵察、火炮大偏角側向射擊等一批高風險課目交替上演」


從福建平潭島發射的140公里火箭彈可以覆蓋新竹附近灘頭淺近縱深,足以掩護登陸行動。此外,解放軍外貿的火箭彈中也有射程更遠的300毫米火箭彈

這表明,1軍炮兵旅已經將跨海打擊作為其重要演練科目。

第1集團軍屬下部隊包括一個裝備PLZ-05型52倍徑遠程自行榴彈炮的炮兵旅和一個裝備300毫米遠程火箭炮與122毫米模塊化火箭炮的遠程火箭炮旅。
今天《解放軍報》文章里提到的可能是其中一支部隊。


而翻閱幾天前軍報文章,可以發現,16日的《解放軍報》報道,1軍遠程火箭炮旅當時遠赴西北地區進行實彈射擊演習。可以看到該部隊裝備的新型122毫米火箭炮與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共同實施實彈演練。

在中央電視台對這次演習的採訪中,我們可以看到該旅旅長孫衛鋼的採訪畫面。


火龍140A型300毫米制導火箭彈(左)

25日,《解放軍報》第2版文章《東海之濱,陸軍火力對海精確射擊》,提到東部戰區某陸軍火箭炮旅近日來連日在東海之濱進行遠程火箭炮對海打擊演習,而該旅旅長也是孫衛鋼。換言之,1軍火箭炮旅在短短一個月內轉戰西北、東南,連續展開實彈射擊演練。

這篇文章提到:「今年初,該旅將新裝備對海射擊確立為重點攻關課題,組織技術骨幹研究火炮對海射擊的戰法運用,先後15次邀請院校和廠方技術人員共同參與課題論證和技術攻關……充分利用最新彈種特殊作戰效能,針對不同目標性質革新出多種高難度高毀傷打法。」

「為真實檢驗新打法和新彈種作戰效能,該旅不懼風險,主動設難局……首次赴濱海陌生環境便大膽嘗試高風險創新打法,採取臨機受領打擊任務、臨機組織戰場偵察、臨機確定打擊目標、臨機占領發射陣地、臨機指定檢驗火炮等方式,在近似實戰環境中錘鍊部隊戰鬥力。」


中央電視台畫面中出現的遠程精確制導火箭炮同時精確命中多個目標畫面

「記者在演練現場看到,首輪遠程火力突擊完畢,官兵迅速撤離陣地,在轉移途中完成滿管裝填後,再次對海上目標實施火力壓制。據了解,此次演練共設置7類44個實體目標,採集到300多組真實有效作戰數據,為陸軍遠程火力融入海陸聯合打擊體系趟開了新路。」

從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演練中設置的目標類型、數量等信息來看,如果說這是演練用火箭炮攻擊海上艦艇,明顯存在很多矛盾之處。可以推斷,「對海上目標實施火力壓制」應該是「跨海火力打擊」的委婉說法。
將25日的軍報報道和今日關於1軍炮兵旅的演練內容來看,可以說,這是解放軍首次證實,陸軍火箭炮部隊已經具備跨越海峽直接攻擊登陸灘頭以及灘頭淺近縱深各類目標的能力。


據報道,解放軍PHL-03火箭炮裝備了射程超過140公里的遠程制導火箭彈。從福建沿海部分地區發射時,這種火箭彈的射程完全可覆蓋台灣新竹灘頭附近數十公里範圍。

從軍報文章中提到「首次赴瀕海陌生環境」、「火炮大偏角側向射擊」等科目來看,這可能表明解放軍演練中利用的是福建沿海的某些原本並非為火箭炮專門設計的射擊陣地,因此需要讓火箭炮發射車採取一定的特殊姿態進行發射。


解放軍PHL-03遠程火箭炮

此外,「最新彈種的特殊作戰效能,針對不同目標性質革新出多種高難度高毀傷打法」,可能表明該部隊的遠程火箭炮除了基礎的高爆彈,可能還裝備有反裝甲目標的末敏彈、反人員或軟目標集束彈、用於摧毀沿海堅固碉堡的鑽地彈(裝填鋁熱劑炸藥)等多種類型的彈藥。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解放軍PHL-03遠程火箭炮在研製之初只裝備了射程70千米,具備彈道修正技術的簡易制導火箭彈。雖然我國軍工部門後來研製了 一系列射程100公里,甚至200公里以上的遠程火箭炮,如WS-1,WS-2,WS-2D,A-100,A-200等型號。

但這些要麼命中精度太差,只能出售給一些小國用於對鄰國進行「戰略威懾」,要麼價格太高,只有少數「土豪」國家購買得起。因此我軍自己一直到最近PHL-03配發的新型制導火箭彈列裝,才真正裝備了射程超過100公里的遠程制導火箭彈。


中國人民解放軍PHL-03遠程火箭炮

從140公里射程的制導火箭彈正式列裝,到1軍火箭炮旅形成跨海打擊能力,又經過了約一年的時間。此間,該旅還增加了新型122毫米模塊化火箭炮。

這種火箭炮射程40-60公里,主要用於投放末敏彈或集束彈壓制近距離敵集群目標。可以推測,這種火箭炮在戰時將跟隨渡海登陸部隊共同上陸,填補目前PHL-03還不能跨海攻擊對岸縱深目標的空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423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