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稱再這樣搞將徹底拖垮美軍,中俄就像巨大戰略海綿 / 新兵下連衝著這位大校就喊首長,結果很可樂

Alinna ...| 2016-09-02| 檢舉

伊拉克戰爭之後,當時的美國防長拉姆斯菲爾德提出了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未來戰略指針,但是隨著拉翁的下台,他提出的這項戰略動議就逐漸沒有了下文。此後美軍逐漸陷入軍費漩渦,各軍種都在為爭取儘可能多的經費和裝備投資費盡心機。但是外界的局勢卻在悄悄的發生變化,中國在崛起和俄羅斯在復甦,美國戰略專家認為,美軍面臨冷戰結束後從未遇到過的戰略壓力。

美國媒體引用觀察者的文章稱,美國並不希望世界的多極化趨勢,但是卻無力阻止新興大國的崛起。即使是在北約內部,美國也面臨舊盟友的新戰略轉向問題。冷戰時他們有共同的目標,但是現在的形勢使美國的歐盟盟友必須考慮的更周全。近期美國盟友土耳其的動向令北約的未來蒙上更沉重的陰影,今後美國再說我們的聯盟時恐怕底氣會越來越弱,但卻又不得不說以裝聲色。

前面說了美國軍方為了維持地位和軍費支持,要儘可能尋找藉口,而最好的方法就是為美國尋找假想敵。在把不聽話的小國打遍一圈之後,又把目光重新轉回到中俄兩個大國身上。所以毫無懸念的是兩國周邊安全局勢很快就變得越來越緊張。而近日五角大樓又揚言稱,美國仍然能夠同時打贏兩場大戰,或至少接近於打贏,讓俄中兩國在這場博弈中看不到什麼希望。美國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因為它繼續保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也因為它領導著一個極其強大的軍事聯盟。

這些話被認為是美軍未來戰略建設的新指針,美媒指出,同時與兩個巨無霸軍事大國對抗在美國歷史上尚屬首次。雖然五角大樓稱會合理分配軍事資源,一些軍事資源用於對付其中一個,而把其他資源用來應對另一個。但是令人疑問的是未來的局勢發展是否會像美軍設想的戰略方向一樣。二戰中,美國通過與盟國的合作打敗了德日,所以美軍戰略制定者應該很清楚曾經的盟國(中俄)在這場歷史性勝利中的份量。

按照美國五角大樓2015年的成本預算來看,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一年的維護費用至少需要20億美元。B52轟炸機的每飛行小時的費用將近7萬美元。而這是一個簡單地數字縮影,美國為保證其軍事威懾需要不間斷地在大西洋和西太做出巨大的投入,但卻並不知道戰爭何時發生,中俄則像兩塊巨大的戰略海綿把美軍的資源慢慢消耗掉。所以如果美軍堅持新戰略指針最終將會被徹底拖垮。

。。。。。。。。。。。。。。。。。

新兵下連衝著這位大校就喊首長,結果很可樂

圖丨尹國棟 孔德鵬

版權資訊 | 原創轉載請聯繫

在中部戰區空軍防空某團有這樣一位大校,當兵30年始終忙碌在基層一線,和戰士睡在一個大房間,硬板床。雖然至今仍是1名普通工程師,但他操縱的兵器從未發生過臨戰故障。他就是雷達工程師支學軍。

赴廠家接裝學習,由於軍銜高老支被懷疑是湊數的

老支1968年出生,1990年空軍雷達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基層當排長,從此就在基層紮下根。在那個年代,基層部隊本科生鳳毛麟角,部隊把他當成重點培養苗子,可他卻主動向領導提出從事技術工作,並如願以償成為千里眼的「守護神」。

半年時間不到,兩箱子專業書籍被他翻看得卷了邊,默畫電路圖用的廢舊報紙摞起來重達幾十公斤。他把一個個電路圖清晰的刻畫進腦子裡,就像醫生了解人體血管一樣,閉著眼睛就能摸到動脈。他的桌子上、枕頭邊放的全是專業書籍,就連訓練間隙他也會拿著樹枝在地上默畫電路圖。別人說他沒必要把自己搞的這麼累,專業技術再牛也沒什麼前途。他卻說,要想當好千里眼的守護神,就要練就庖丁解牛一樣的本事。近20年的時間裡,老支熟練掌握了5種型號的雷達,但他並沒有就此止步,學習熱情始終不減,空情保障優質率不斷提高,兵器自主維修能力逐步增強。

支學軍正在帶領戰士進行操作訓練

2008年,已是不惑之年的老支,又趕上了部隊換裝。他主動請纓,赴兵器廠家參加接裝學習。學習之初,兵器廠家看到來了一位上校很吃驚,懷疑老支是不是來湊數的,或者藉機出來旅遊的。接下來,老支的表現讓上述疑問逐步化解。課堂上他認真聽講,不懂的問題一一記錄在本子上,課後纏著兵器專家問個不停。實裝操作,老支給20多歲的年輕教員打下手。業餘時間老支都用來學習新裝備,從未外出逛逛給家人購買特產。兵器廠家有位老師傅經常下部隊檢修兵器,並把常見故障記錄在手冊上,老支虛心向老師傅學習,兩人在兵器上一待就是半天,對著雷達顯示屏一幀一幀分析,拿著線路板一點一點研究。老師傅被這位年齡與自己相差無幾的徒弟的誠心所打動,把自己掌握的兵器知識連同排故手冊傾囊相傳。

有人說老支這個年齡和專業技術等級何苦再折騰,多少干點就差不多了。老支卻說,武器裝備在升級,人腦也要加快升級,積極響應變革。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翻努力,老支又在同批接裝人員中脫穎而出。

三九隆冬,老支孤身一人野外通宵排故

換裝8年來,老支操縱的兵器沒有讓領導操過心,裝備接到營就基本告別了「售後服務」。他總是細心周到的伺候著自己的兵器,定期給它做「CT」,經常給他做「保健」,部隊多次參加大項任務,他操縱的兵器從未出現臨戰故障。營長楊波告訴筆者,兵器出現臨戰故障,操縱人員幾分鐘將故障排除固然可以顯示1個人過硬的技術本領,但那也是冒險一試,如若不能將故障排除,後果將可能導致一場戰役的失敗。而老支是將功夫用在了平時,把平時當成了戰時。

2014年春節前夕,某型雷達突然出現故障,當時已是晚上,有人說等明天再說吧,老支不甘心,讓大家回去休息,獨自查找原因。時值三九天,晚上溫度在零下二十幾度,老支頂著凜冽的寒風,在雷達陣地上爬上爬下不停的忙碌著。凌晨3點鐘,營長楊波走上陣地查崗時,看到凍得瑟瑟發抖的老支還在堅持排故,就勸他先去休息。他卻說臨近年關戰備緊張,故障不排除我睡不踏實,再堅持堅持,預計天亮能完工。天亮後,戰士們走上陣地,看到一臉疲憊的老支裹著大衣睡在雷達方艙內,不忍心開機把他吵醒。等他醒來,戰士們開機一看,雷達飛轉,各項參數正常,紛紛向老支投來敬佩的目光。

支學軍正在檢修兵器

老支在保障好自己兵器的同時,還經常技術「外援」,有時兄弟單位兵器出現故障找他求援,他有求必應。他把別人的兵器當成自己的一樣認真對待,從未存在應付心理,並把排故現場當成難得的教學課堂,邊排故邊向官兵講解。他的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兄弟單位官兵,成了兄弟單位的編外工程師。

新戰士下連,衝著老支就喊首長好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30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老支也年近半百,是單位兵齡最長,軍銜最高的幹部,但卻從不搞特殊,和戰士一起睡在大房間、硬板床,早上出操大校和列兵站在一個隊伍里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戰士們說,我們的隊伍里有個大校當排頭很自豪。每次上政治教育課,他都積極參加,1個「60後」認認真真聽1個「80後」搞教育,讓身邊的戰士更受教育。指導員許文浩很自豪的說,我很榮幸能給1個「60後」大校當指導員。

每天的體能訓練支學軍一次不少

筆者問老支聽課時有沒有感覺到彆扭。他說一個人要擺正自己的位子,連主官就是自己的領導,不能拿自己的年齡和兵齡去壓人家,不能倚老賣老。連長楊大偉告訴筆者,連隊安排幹部晚上輪流查崗,老支沒有一次漏崗,每次執行任務,老支總是和官兵奮戰在一線,從不搞特殊。去年春節剛過,單位便奔赴某地執行任務,老支和戰士一起冒雪加固兵器,晚上一樣睡在冷得像冰窖一樣的列車悶罐里,並把相對背風一點的位置讓給新戰士睡,自己則和連隊主官睡在門口位置,雪花從門縫裡飄進來落在臉上,晚上冷的幾乎睡不著,早上醒來,鬍子和眉毛上全是霜。指導員許文浩說,不是親身經歷,很難想像一個「60後」能和「80後」、「90後」打成一片,在一起吃苦享樂,摸爬滾打。

新戰士楊雨潤和老支同住一個宿舍,新兵下連楊雨潤剛分到班裡時,看到有個大校在和大家聊天,以為是上級大領導,於是喊首長好。老支笑著接過他手裡的包,說不要叫首長,以後我們就是戰友了。第二天早上,新兵楊雨潤發現這個首長比新兵起的都早,而且把被子疊的稜角分明,時間長下來,才知道是怎麼回事。班裡有這麼一個老兵,大家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偷懶。

有一次,老支正在陣地上忙碌著,恰巧1位上級領導來檢查,當這位領導在陣地上看到老支高大的背影時,一眼認出是當年在一個連隊一起當排長時的老支,急忙走上前去握著老支的手激動的說,老支這麼多年沒有見到你了,你還在基層啊。老支笑著說這是我的戰鬥崗位,我得堅守啊。

任務途中支學軍與戰友一同就餐

多年過去了,老支的戰友有的脫下軍裝離開了部隊,有的走上了領導崗位,就連他帶的兵有的也已經走上領導崗位。他地方上的同學有的當了市委領導,有的下海經商當了老總,有的移民海外,但他依舊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幹部。許多同學勸他脫下軍裝回地方跟自己干,都被他拒絕了。他說我不能違背自己的信仰,放棄自己的選擇,我深愛著這身軍裝,愛著我的戰鬥崗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420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