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為何不急著生產殲16?俄羅斯一舉動讓中國感到心寒

國際頭條| 2016-09-01| 檢舉

解放軍為何不急著生產殲16?俄羅斯一舉動讓中國感到心寒

圖為網上流傳的疑似中國空軍塗裝的殲16戰機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966期】近日,網上曝光了一張疑似中國空軍塗裝的殲16戰機,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解放軍可能已經列裝了殲16重型戰機。作為中國當前戰鬥力最強的一款重型戰機,殲16在設計過程中遭到了俄羅斯的極大阻攔,俄羅斯稱殲16戰機在設計上有剽竊蘇30戰機的可能,因此,希望中國在未經俄羅斯的許可下,不要擅自生產殲16,這一做法讓中國人民感到非常心寒。

中國空軍正在朝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方向穩步推進。而中國自主研發的殲-16便正是一種攻防兼備的戰鬥轟炸機。即使該機是以蘇-30MKK戰鬥轟炸機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而可以說殲-16重要的內部硬體、軟體已經煥然一新,做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據悉,殲-16於2011年10月17日在瀋陽首飛,首批殲-16已於2014年5月交付中國空軍使用。

圖為網友繪製的殲16投彈效果圖

殲-16裝備自動電子掃描相控陣列雷達(AESA),具備海上、陸上多目標攻擊能力和超視距目標識別、鎖定能力。殲-16翼下共12個掛架,最大載彈量達12噸,可掛載一些原先只能由轟炸機掛載的大尺寸武器彈藥。與中國空軍現役的殲轟-7「飛豹」戰鬥轟炸機相比,殲-16有更大的載油量、載彈量和更好的機動性和自衛能力,各方面技戰術性能要達到或超過了美國F-15E。

殲-16戰鬥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其所能掛載的機載武器,為此中國多個軍工單位正在研發的多種精確制導武器,以讓殲-16發揮最大戰力。為了能躲避敵方低空防空火力並打擊視距外的敵方機場等面狀目標,進攻方的戰機往往需要掛載雷達反射截面小且飛行距離遠的制導武器,美國的JASSAM-ER就屬這類武器。中國曾在珠海航展展出的「天雷」隱身防區外撒布器,它無動力飛行的打擊距離達120公里,若安裝了發動機,打擊距離將達200公里。

圖為殲16試飛照

為了打擊視距外的地下加固目標,進攻方的戰機往往需要掛載射程遠且侵蝕力強的鑽地彈,美國重達2.3噸的GBU-28雷射制導鑽地彈就屬這類武器。中國曾在珠海航展展出的1000公斤「天戈」雷射制導鑽地彈也是這類武器,它甚至通過調節侵蝕程度來對付不同的地下目標。目前,殲-16試飛使用還是國產渦扇-10發動機,它的推力水平滿足殲-10等中型戰機尚可,但殲-16是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渦扇-10是無法滿足其需要的。

據傳,中國航空部門正在發展一種增強型渦扇-10,推力增加了約12%,已經進行了試飛,初步達到理想狀態。殲-16的優勢在於其改裝的冗餘度十分大,可發展為電子戰機型。據外媒消息,中國軍方已經在測試殲-16電子戰型,它的主要改進之處是取消了包括機關炮在內的許多設備,增加了多個電子戰吊艙。兩側翼尖吊艙還有4個刀刃狀天線,或具備寬頻信號感知和識別功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406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