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箭軍換裝東風16飛彈 列裝百發戰力飆升
8月30日,中國軍網發布新聞調查《創新:走出重塑之路——火箭軍某旅加速轉型推進戰鬥力建設》。採訪詢問了火箭軍某旅面對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和體制編制調整狀態下,全面換裝轉訓推進戰鬥力轉型的過程。
文中提到,該旅換裝了新型的裝備,根據軍網照片和文章報道內容分析,應該是換裝了新型的東風16飛彈。而文中提到的從兄弟部隊「取經」的內容也從側面表明,多支飛彈部隊已經從原有的東風11/15飛彈換裝為東風16飛彈。
央視曝光「東風」16飛彈實彈射擊畫面
根據火箭軍的發射旅的規模可以推斷,東風16飛彈已經列裝至少一兩百發。那年底,根據新型作戰力量建設籌劃部署,該旅全面開啟換裝轉訓的新征程。轉訓之初,訓練場上就接連遭遇尷尬。一次籌劃首長機關訓練,作訓參謀按慣例擬制的操作計劃被亮「紅燈」。
旅領導一針見血地指出:「首長機關訓練老套,怎麼指導部隊學習新專業、練就新技能?」無獨有偶。一次野外駐訓部隊剛到宿營地,導調組一紙「部隊遭襲,緊急轉換部署區」的命令,讓拖著「罈罈罐罐」的政工組,在轉進途中吃盡了苦頭。
圖為解放軍「東風」16飛彈
轉型,需打破腦袋裡的「罈罈罐罐」!議訓會上,旅領導的發言直指要害,引發大家共鳴:換裝轉訓意味著二次創業。如果思想仍在原地「打轉」,履行新使命、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業績就是一句空話。
只有淘汰頭腦中與新使命新要求不相適的陳舊思維,才能讓新理念的「種子」生根發芽。一場「換裝轉訓怎麼辦、崗位履職怎麼干」的「頭腦風暴」席捲全旅。官兵通過自己找、集體查、當眾擺等方式,深入剖析與戰鬥力轉型建設不相適應的思維觀念。
思想的「枷鎖」一旦被打破,前進步伐便不再猶豫。官兵主動更新觀念,著眼新裝備作戰特點,先後創新「一令多問」教學。「五要素」融合專業技術訓練等多項實踐成果,修訂完善了後裝保障、戰時政治工作等預案,有效提升了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
報道中還提到,換裝新裝備後的演練過程中,因為對新裝備性能的參數掌握不准。擬製作戰方案中的機動路線出現不妥之處,最終導致部隊未能到達指定地域。媒體軍事評論員分析,由新裝備導致的整個部隊行進路線的變化,可以推斷該旅換裝了東風16飛彈。
具備鑽地等多種彈頭的東風16對靶標打擊毀傷效果
因東風16的新型五軸運載發射車重量更大,按照原定方案規劃的能讓東風11/15安全通行的道路無法通過。才出現了部隊無法到達指定地域的情況,新裝備的換裝給予火箭軍完成更高任務要求的能力。
而對於火箭軍的目標任務,尤其是在台海的預定用途,美國一直予以高度關注。在2016年4月美國向國會提交的年度中國軍力發展報告中,對於台海局勢。大陸與台軍的裝備武器對比,火箭軍部隊的裝備水平,和射程預估都占據了相當大的篇幅。
東風16的新型五軸運載發射車
這次的報道中記述,本次新換裝的火箭軍某旅在換裝過程中參照了幾個有換裝轉訓經歷的兄弟單位的換裝經驗材料。在克服換裝過程的「水土不服」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最終在去年年初,該旅執行新型飛彈發射任務期間。
技術骨幹成功處置了柴油機啟動故障等多個特情,打出了某型飛彈歷史最佳精度。通過報道中提到兄弟部隊的換裝經驗,可以推斷火箭軍內不止一個旅在此前已經換裝成功東風16飛彈。
那麼東風16的生產時間和裝備時間顯然早於原本各方的預估,以每個飛彈旅裝備72枚備彈計,其總數量恐怕也遠遠超出國外估計。從火箭軍改制以來,東風11/15飛彈是上鏡率頗高的一款彈道飛彈。在我軍的訓練和演習中頻頻出場,這種高度的曝光頻率結合報道恰恰證明。
我軍將以新型的東風16飛彈徹底代替原有的11/15。原有的舊型號「發揮餘熱」,在訓練和演習場上發揮自己的作用。作為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1/15原有的射程已經不符合火箭軍覆蓋整個台灣全島,乃至更進一步的作戰要求需要。
東風11/15飛彈已具備很強的精確打擊能力
射程更遠的東風16的快速裝備,證明火箭軍在未來的戰役戰術預定中將負擔更多更重要的作戰任務。讓「倚天長劍」真正成為捍衛祖國統一的利器。通過報道中提到兄弟部隊的換裝經驗,可以推斷火箭軍內不止一個旅在此前已經換裝成功東風16飛彈。
東風- 11 (北約代號css-7)型飛彈:射程350公里
那麼東風16的生產時間和裝備時間顯然早於原本各方的預估,以每個飛彈旅裝備72枚備彈計,其總數量恐怕也遠遠超出國外估計。從火箭軍改制以來,東風11/15飛彈是上鏡率頗高的一款彈道飛彈。在我軍的訓練和演習中頻頻出場。
這種高度的曝光頻率結合報道恰恰證明,我軍將以新型的東風16飛彈徹底代替原有的11/15。原有的舊型號「發揮餘熱」,在訓練和演習場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395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