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韓戰中,噴式戰鬥機明顯滿足不了現代戰爭,逐步向電子戰機演變,隨著機載設備的越來越多,戰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強大,隨之而來的費用也就越來越高。但是這些也給飛機壽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為如果飛機壽命不夠長的話,這些昂貴的器件將會報廢,損失不僅僅是一架飛機的價格,還有這些電子設備。美國的F-16戰機在改進後飛行壽命可以達到8000到10000小時,F-15C戰鬥機的飛行壽命也可以達到10000小時。
美媒稱,中國的殲-11隻能再飛個十幾年了,殲-11是中國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的Su-27SK,由瀋陽飛機公司建立生產線,不過,蘇-27在設計的過程中就遇到一些問題,使它的早期型號結構壽命相當的不樂觀,蘇-27的飛行壽命只有2000個小時,儘管是後來加強的蘇-27SK(後來的殲-11)也不過只有2500小時,對於訓練強度大的部隊來說,殲-11根本不夠使用的,如果一架飛機每年飛行200小時,那麼不到十幾年,飛機就會報廢,蘇27sk原始設計又未曾考慮高溫、高濕、高鹽霧的使用環境,所以實際飛行壽命會比預估的少很多。
針對這些缺陷,俄羅斯又通過引入西方的全新設計標準體系,以及材料、工藝的大幅提升,尤其是在鈦合金這一方面獲得了巨大的的突破,將蘇-27的原本的數個鈦合金零件結合在一起,大大地提高了飛機的硬度,這種強度則是壽命的關鍵,使得整個飛機脫胎換骨。
所以俄羅斯在蘇-35的設計上使用了這一技術,蘇-35的飛行壽命不僅可以達到了6000小時,而且還能允許更多、更長時間的極限狀態飛行。而中國的殲-11以及改進型的設計仍然使用的是剛度等代設計原則,它的設計被牢牢限制在被仿製型號的原始設計範圍內,再給中國20年,中國在這一問題上也不能有所突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3829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