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鄰國核武庫曾是中英法之和 主動棄核換取中國核保護傘

Alinna ...| 2016-08-28| 檢舉

圖為前蘇聯SS-18洲際彈道飛彈,蘇俄代號為P-36M,號稱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核飛彈,因此北約將其命名為「撒旦」,該飛彈射程16000公里,可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爆炸當量高達2500萬噸,相當於1000多個廣島原子彈的威力。蘇聯解體前共生產了204枚,絕大部分部署在哈薩克加盟共和國境內。

早在1947年,蘇聯就在哈薩克的塞米巴拉金斯克建設了一座大型核試驗場,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首位,從1949年到1989年,蘇聯共在此地進行了500多次核試驗,污染了近30萬平方公里,甚至炸出了一座100米深、4平方公里大的核爆湖。

蘇聯時期,哈薩克是蘇聯在中亞的重鎮,長期駐紮大批精銳部隊,總人數超過20萬,包括戰略火箭軍或戰略轟炸機部隊,部署有SS-18洲際飛彈和圖-95M戰略轟炸機,此外還建設有拜科努爾發射場,可發射運載火箭和洲際飛彈,隨時能夠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亞洲國家進行核打擊和常規打擊。

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哈薩克繼承了蘇軍的強大力量,包括大量的核彈頭和核飛彈,約為整個蘇聯7.6%的核力量,不要小看這7.6%的份額,其實已經超過了中英法三大國的核武器之和,一躍成為世界第四核大國,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烏克蘭。西方在慶祝蘇聯解體的同時,擔憂的發現,核擴散的風險大大增加了。

在西方世界和俄羅斯的巨大壓力下,哈薩克最終選擇了棄核,同意將繼承的核武器、核飛彈銷毀或移交俄羅斯,將大約150枚SS-18洲際飛彈改裝為民用的運載火箭,將圖-95M戰略轟炸機賣給俄羅斯,最終在1996年徹底成為了一個無核國家。

對於哈薩克的棄核,中國也表示了極大歡迎,1995年,中國莊嚴宣布,向無核國家哈薩克提供安全保證,2003年,進一步闡明,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對哈薩克首先使用核武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354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