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任空軍司令員、國防部原副部長、開國上將劉亞樓長眠半個世紀之後,8月25日,傳來其舊居遭強拆的消息。
哈爾濱市雙城區有一個四野紀念館,劉亞樓舊居位於這座紀念館東側,舊居附近還有多個東北民主聯軍革命舊址,東北民主聯軍前線指揮部警備連舊址、東北民主聯軍獨立團舊址等。這些革命舊址都屬於「不可移動文物」。
東北民主聯軍也就是後來的「第四野戰軍」,劉亞樓1946年初曾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當時「四野」的指揮所就在雙城。連同劉亞樓舊居在內,這次強拆共破壞了7處東北民主聯軍革命舊址。
劉亞樓舊居及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部舊址
去年11月,哈爾濱市雙城區啟動了一個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當地政府雖然明令「文物保護建築不在此次徵收範圍,禁止拆除」,可當地居民回憶,「凌晨那會兒,拆的普通房子,早晨拆了那些文物,後來有人報警,警察趕來時,房子已經被拆沒了。」
據當地媒體報道,目前,強拆人員已被刑拘,「這些人是拆遷公司的,後來被警方抓捕歸案,他們已被刑拘」,雙城區文體廣電局鄭局長稱。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劉亞樓1965年5月7日因病逝世,至今已有51年。
他一生戰功卓著,有「智將」之稱,毛澤東曾讚賞他「將才難得」,而戰友們則稱他「雷公爺」,在空軍指戰員中間曾經流行過一個口頭禪,「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劉司令來訓話。」
劉亞樓生於1910年,原名劉興昌、劉振東,曾用名撒莎,化名王松。1929年19歲時入黨並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經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長征途中參與了四渡赤水、奪取瀘定橋等戰役戰鬥。
劉亞樓(資料圖)
1938年赴蘇留學。據2015年2期《黨史博覽》刊發的《劉亞樓上將戰場之外的「另一手」》記載,留蘇期間劉亞樓成為中國留學生中的「學霸」,熟練掌握俄語,因為俄語好,蘇德戰爭爆發後他參加蘇聯紅軍當了參謀,還曾受命指導駐在哈巴羅夫斯克郊區的遠東軍區獨立第八十八旅的工作。
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後,劉亞樓跟隨蘇軍進入中國東北。
解放戰爭期間,他歷任東北民主聯軍參謀長、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參謀長,協助林彪、羅榮桓組織實施遼瀋戰役。平津戰役中,時年38歲的劉亞樓擔任解放天津前線總指揮,天津戰役是解放戰爭中規模最大、打得最漂亮的城市攻堅戰,僅用29小時攻下遍布天津城的380多座碉堡,敵軍司令陳長捷被俘時大嘆「上了劉亞樓的當」。
新中國成立後,劉亞樓出任首任空軍司令員,白手起家組建中國空軍。抗美援朝戰鬥時,他派新中國空軍投入作戰,志願軍空軍在朝鮮戰場初次亮相,美軍驚呼:「共產黨中國一夜之間有了一支空軍。」
《天津日報》今年5月23日刊發的一篇報道稱,「雷公爺」劉亞樓性烈如火,擔任空軍司令員時有一次「頂撞」毛澤東。
中蘇關係破裂後,按中央要求,各軍兵種俄語翻譯或改行,或轉業,劉亞樓則規定:「不經過空軍黨委批准,一個翻譯也不准動。不許隨便改行,確實沒工作乾的,就集中使用。」毛澤東聽說後開始很不高興,但過了一段時間,還是說:「劉亞樓喜歡說了算,空軍就讓他說去吧」。
劉亞樓有四段婚姻,有三子兩女,長子劉煜南、次子劉煜奮、三子劉煜濱,長女劉煜鴻、次女劉煜珍。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同舟共進》2009年第9期《劉亞樓:「熱度」與「風度」》一文提到:劉亞樓自己不搞特殊,也不允許對親人搞特殊。
新中國成立後,雖然身為空軍司令,可老家的所有親屬仍繼續在家務農。大兒子劉煜濱從哈軍工畢業,他說:「老子在空軍,兒子不能再到空軍,學什麼專業就搞什麼工作。」不給任何特殊照顧。大女兒劉煜鴻在空軍氣象局,是一名普通工程師。
次子劉煜奮是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現已年過花甲。2014年12月,在紀念平津戰役66周年之際,他從北京趕到天津,到平津戰役紀念館參觀。
劉煜奮(左一)在平津戰役紀念館回憶父輩往事
2008年7月18日,台灣放開大陸組團游後,梁興初中將之子梁曉源先後組織了三次四野子弟台灣行。(梁興初綽號「梁大牙」,在韓戰中率三十八軍表現卓越,被彭德懷贊為「萬歲軍」)。梁曉源說,沒去台灣看一看,「是我父親他們一輩子的遺憾」。
據媒體報道,劉亞樓三子劉煜濱也參加了2013年的第二次四野子弟台灣行。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報記者 王姝 校對:陸愛英
。。。。。。。。。。
中國青藏為何一年裡面有一半時間有空無防:解放軍戰機秋天就離開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中國廣袤的國土帶來了漫長的國境線,這需要大量的邊防力量來保衛國家邊境不被鄰國侵犯。而守備邊疆也是解放軍重要的任務和使命。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陸海空三軍都是以國土防衛作為主要使命的。近些年,隨著中國軍力的發展,中國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中國開始了走出去的活動,然而,國土防禦這一重要的任務,仍然是解放軍不可替代的使命。
【鷹眼圖說軍事 鷹眼快評欄目第618期】但是,在中國西部廣袤的邊疆區域,卻在一年中有半年都沒有任何軍機可以進行國土防空任務,讓這片廣袤的國土持續在「有空無防」的狀態。而這片區域就是中國的青藏高原。由於高原環境非常惡劣,而且還有喜馬拉雅山這樣的山地環境,中國在「世界屋脊」上很長一段時間都存在上面所說的狀況,因為在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4月,青藏高原都會面臨大雪封山的境遇,戰機在山上得不到補給,維護難度提升,而且還面臨嚴寒和缺氧的環境,只能在這些季節將軍機撤回高原下,此時高原上沒有戰機供起飛和巡邏,成為一片真空區域。
不過,最近幾年,這個問題得到了解決,隨著青藏鐵路的修建,青藏、川藏公路的陸續完成,中國的鐵路公路已經成為了青藏高原的兩條大動脈,而航空領域則成了近年來發力的重點。有了鐵路和公路,大量的資源可以源源不斷送上高原,所以一批高原機場陸續落成,這些高原機場的設備非常全面,包括鋼筋混凝土的全封閉式機庫、可以儲藏航空燃油的油庫等,解決了大雪封山後的給養問題。這讓軍機也可以在嚴寒天氣進行正常起飛以及戰鬥值班,甚至可以進行跨年度的駐訓。這在此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中國為何要大力度修建機場呢?在喜馬拉雅山的另一邊,其實也就只有印度能具備和中國挑戰的能力,然而,對於中國困難的事兒,對於印度會更加困難,中國已經將殲10、殲11排上了高原,而印度目前卻沒有相應的對策,如果在戰時,這些機場將成為對印度的前沿機場,因為這些機場最近距離印度僅200餘公里,就算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也不到1000公里,這距離對於戰機來說,也就是不到一小時的航程,對於印度來說,是巨大的威脅,但對中國來說,我們的邊疆又多了一份安全的保障,我們應該感謝這些在惡劣條件下依然堅守的中國軍人,向他們致敬。
鷹眼圖說軍事,用圖說軍事的自媒體,認認真真做軍事原創,我們讓事實說話,請關注我的公眾號:tsjunshi81(長按可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326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