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格林納特(Jonathan Greenert)認為,作為當前亞太地區主要的安全問題,東海發生衝突的可能性比南海大,因為中日之間有過動盪的歷史,缺乏和平解決的方式。中日之間現在既沒有持久的途徑,也沒有能促進外交解決海洋爭端的關係。東海問題容易受到情緒和民族主義的鼓動。這就是為什麼解決東海問題比南海問題選項更少,情勢更容易升級。

這位前美國海軍司令官去年9月退役後轉向安全學界,並出任「英國航天系統」(BAE)董事會成員。在美國「國家亞洲研究局」22日發布的訪談中,格林納特指出,亞太地區目前有三大主要的安全問題:朝核問題,東海主權之爭,南海主權之爭。他認為,朝鮮政權的不穩定和不可預測性所帶來的戰略威脅比東海和南海海洋爭端的威脅大;東海發生衝突的風險比南海大;此外台海問題也不能忽視,但至少在近期已有「戰略暫停」,要討論避免台海不穩或衝突的選項要容易一些。

近期日本頻頻高調在南海爭端問題上發聲,引發中國不滿。中日韓三國外長會議今天開始在東京舉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批評日本在南海問題上執意炒作渲染,並透露王毅外長將在此次三國外長會的雙邊接觸中,向日方表明中方的嚴正立場。日本媒體稱,中國駐日大使程永華6月下旬左右曾向日方高官表示,如果日本派遣自衛隊參加美軍在南海實施的「自由航行」行動,那麼日本就跨越了中國不可退讓的界線,中方對此絕不容忍。

與此同時,中日圍繞釣魚島主權的博弈近期也有所升溫。日方屢次抗議中國海監船進入釣魚島周邊海域。中國參加環太軍演的3艘艦艇歸途中通過宗谷海峽進入日本海,與東海艦隊的艦艇會合,進行例行演習。中央電視台主動曝光,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航空兵轟炸機某部隊連續數天在日本海某海域組織實戰背景下的大強度超遠程奔襲演練,每次奔襲距離長達數千公里。日本防衛省日前稱,發現一架中國空軍運-8警戒機和兩架轟-6轟炸機在東海及日本海飛行。

對於美國如何化解亞洲海洋爭端帶來的挑戰,格林納特指出,美國應當專注於更大的圖景,以更廣泛的手法塑造戰略圖景。他舉例,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二十多國海軍參加的「環太軍演」就是一個出色的途徑,與各國水手接觸,形成相關演習聯盟。他說:「我們必須保持接觸路線。與此同時幫助夥伴和盟友與中國接觸,令東協邁向更加有效的方向。」

至於南海仲裁案後美國海軍應當採取什麼行動,格林納特一方面認為應當堅持現有的路線,另一方面也希望美國不要幸災樂禍(gloat),而是應當允許菲律賓與中國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鼓勵他們進行雙邊接觸,以外交渠道解決分歧,堅持可行的國際準則。對於美國而言,他強調,美國國會批准海洋法公約應當是一個優先任務。不成為聯合國海洋法成員,就會削弱美國的海洋爭端要依據國際協議解決的政策;敦促中國遵守仲裁決定和美國自己沒有參與的條約框架,令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國際可信度下降。

在格林納特的任上,亞太海軍2014年4月在青島舉行的「西太平洋海軍論壇」上簽署了「海上意外遭遇操作規程」(CUES),中美之間也簽署了海上和空中意外遭遇行為準則。格林納特認為,從短期說這些規範已經足夠,關鍵是必須使協議到位,並向中方顯示美方會堅持;必須訓練人員,確保合適地運用;與此同時,如果發現對方沒有遵守,要及時通知,並追蹤不遵守的例子,堅持負責任。他說,清楚展現並且自我約束的承諾,會使CUES更有效。此外應當把CUES從海軍擴展到海岸警衛隊。

談到加強美中軍事關係,在任上與中國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接觸頻繁的格林納特說,美國必須清晰地決定想把兩軍關係帶向何方,排除政治性,更加務實。他說:「海上和空中事件等戰術性問題會發生,我們必須逐一主題地解決。」
格林納特呼籲美國展示一致性和決心,建立廣泛的、連貫的印度洋-亞太戰略戰略,這必須是下屆美國政府國家安全議程的優先。他強調,美國展示超越中東的承諾,將優先放在印度洋-亞太地區是至關重要的。他說,美國的印度洋-亞太戰略應當是清晰一貫的,要有適當的開支和執行戰略的授權,以顯示美國的承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3095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