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即開始工業化,力圖自力更生,建造一個全新的中國。幾十年以來,我們取得了不少成就,可是美國人卻不相信主要原因為中國人的努力,而是完全依賴於外部技術力量,也因此為遏制中國發展,一直試圖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 本世紀初,美國迫使以色列拒售空中預警機給中國的事件,也許是美國自認為最成功的一次行動。為了壓以色列屈服,美國可謂連續出招,從最初的抗議,交涉,威脅,利誘,直到最後的制裁,花樣繁多,應有盡有。當時最讓以色列難以承受的是經濟上的損失,以及軍事援助,無論從那個方面時,以色列太依賴美國,美國每年僅向以方提供的軍援即達20億美元以上,當時美國即威脅,如果不取消,那麼將按中以合同總額,從對以軍援中,扣除相應的數額,這是以色列根本無法承受的後果。
自上世紀70年代起, 中國與以色列即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特別是在軍事技術領域,中國幫忙以色列解決了不少難題,以色列也將許多最新技術交給中國。雖說中以的軍事技術交流規模不大,但是水平卻不低,而且以色列改變對華態度,拒絕參與對華軍事技術封鎖。
上世紀90年代時,中國開始謀求發展空中預警機,那時以色列也正在開發自已的空中預警機系統,也就是費爾康雷達,其第一代產品已經被出售給智利空軍,正在著手研製第二代產品,與第一代的機側面布置不同,第二代改為背負式,即相控陣列安裝在機背之上的固定式圓形天線罩內。從外觀上,與美俄空中預警機相差無幾,其實內部不一樣,它的雷達天線為固定式,圓形天線罩內有3個相同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面,排列成三角形,每面天線對應120度角,這樣就可以形成360度全方位偵察。每一個天線陣面都由大量獨立的固態發射/接收組件,天線罩直徑達11米,雷達頻段為L波段,波長約為25厘米。雷達對於超低空飛行的小型戰鬥機目標,下視探測距離超過370千米。
當時以色列積極向中國推銷,其性能特點也確實引進了我們,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同意與中國聯合開發,其中雷達天線罩的研製工作就交給了中國。按計劃,中以將聯合改裝4架費爾康空中預警機,由於所選用的載機平台為俄制伊爾76運輸機,所以這實際為一個三方協議。 合同正式簽置之後,中以展開具體工作,並取得重大進展之後,一直保持沉默的美國突然發難,要求以色列中止合同。其實就是選中這個機時,以求在最佳時間打斷中國的空中預警機發展計劃。美國連續施展許多招數來壓迫以色列。最初只是抗議,然後逐步加碼,採取的手段也越來越嚴厲,最後美國傳統招術:制裁,直接消減美對以援助金額,如同預期的那樣,以色列無法承受住美國的壓力。
無奈之下,以色列取消了合同,為此不僅退還全部貨款,更支持1億美元的違約金,時任以總理親自寫信道歉,更派人訪華,解說以方苦處。以方手中的3架費爾康預警機最終在數年之後,轉賣給印度,不過以方還算夠意思,直到中國的空警2000服役了,才將其交付印度。
2002年時,中國得到一架已經拆除雷達系統的費爾康預警機機體,不過與以色列的合作對於我們發展國產預警機依然有不小的幫助,畢竟為聯合開發,可以接觸到不少技術。更重要的是,美方的行為激發中國科研人員打破了技術封鎖的決心,中方隨後開始啟動國產空中預警機研發,可惜對此項目,我們一直沒聲說張,廣大科研人員更只做不說的原則行事,直到2009年的國慶大閱兵中,空警2000與空警200才第一次公開露面,這時人們才發現中國竟然已完全突破了空中預警機的難關!
實際上,2003年年底,第一架空警2000就是飛上了藍天,到了2007年,第一批4架國產空警-2000預警機即完成交付,以小一點的空警200預警機,實際速度比費爾康預警機研發項目晚了最多2年時間,讓美方失算了,封鎖不成,反而發展推動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5/node12155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